1、徐超 著名少年作家,青年导演
2000年凭借《甜缘》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从此踏上了文艺道路,又相继2001年凭借《流浪,瞎胡闹的青春》获得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2年凭借《我们在一起》获得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成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有史以来第一位蝉联卫冕这项全国大奖的少年作家,而后,徐超致力于80一代文化的发展,先后编辑出版了《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爱是一个洞》等十几套畅销书。并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部个人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北京》。
2002年,徐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先后拍摄了电影《那些青春》《那时候》《歆歆》等作品。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年仅22岁的徐超拍摄了个人第一部长篇电影《我把温柔献给你》,2008年拍摄了由小说《一个人的北京》改编的胶片电影《像电影一样生活》
获奖情况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1年 第三届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2年 第四届 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2000年 第二届 主要作品 电影《我把温柔献给你》 导演电影《防不胜房》 导演 电影《微笑圈》 编剧 电影《地下室》导演 小说《一个人的北京》 作者 东方出版社
2、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介质室主任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介质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62年毕 业于复旦大学生化系,1983-1984年留学于意大利FIDIA研究所。自1979-1987年执行和完成有关脑缺血应用基础研究项目6项,包括北京市、卫生部重点项目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均为项目负责人)。1985-1990年“七五”国家攻关项目《神经肽和介质在脑血流调节和脑缺血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项目总负责人);1991- 1995年“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脑缺血继发性损伤机制及其保护》(项目总负责人);1996-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的实验研究》(项目总负责人);1992年,至法国科学院神经化学中心执行中法双边合作项目《兴奋性神经毒性机制》(项目中方负责人);2001年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半暗带Calpain和Caspase-3死亡通路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年国家 863项目《抗肿瘤抗心血脑管病新药药效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主要学术骨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2001年起担任科技部《国家 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获奖情况:
《脑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机制及其保护》 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些神经肽和介质在脑血流调节和脑缺血中的作用》 1992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联合国科技之星奖。
《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时CCK-8释放调节的作用》 1991年国际脑功能障碍研究奖特别提名奖。 其他部、市级三等奖和学术成果奖11项。
3、山东大学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徐超,字逾之。1945年5月生,江苏盐城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中,1984年至1989年兼任中文系副主任。现为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主要研究方向:训诂学、文字学、书法学。
主要著述: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语法》、《贾谊集校注》(二人合著)、《全国通用书法考级考核教程》(二人合著)等。
发表论文有:
《声训运用举隅》(《文史哲》 1986 年第 1 期) 《词类活用琐议》(《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 1988 年第 2 期)
《古代汉语虚词里的音近用同现象》(《淄博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3 期) 《“浑”之语转蠡测》(《山东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1 期)
《古车名原》(收入中国矿大出版社 1989 年《汉语论文集》)
《杨树达语源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文史哲》 1991 年第 1 期)
《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推阐〉 》(齐鲁书社 1991 年《语言学要籍解题》)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同上)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同上字)
《张揖评传》(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中国语言学家评传》)
《声训原理初探》(《山东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1 期)
《读贾谊 〈新书〉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丛刊》 1992 年 4 期)
《谈谈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 〈韩诗外传今译〉正误 》(《山东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
《孙坚奋书画集序》(山东大学出版社《孙坚奋书画集》 1994 年)
《“授鱼”与“教渔”》(《中国教育报》 1996 年 11 月 3 日)
《也说“怕译书名”》(《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4 月 22 日)
《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
《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山东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
《源于商周,高于商周》(《大众日报》 1999 年 4 月 15 日)
《“小”义同源词类纂》(《人文述林》 1999 年第 2 辑)
《得失未知出心裁》(《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增辑)
《独上高楼》(《中国书法》 1999 年第 8 期 )
《历代书论精华选》(《大众日报》 1999 年 9 月 23 日)
《试说“方”的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文史哲》, 1999 年第 6 期)
《独好修以为恒》(《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4 月 7 日)
《遗憾太多难珍藏》(《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8 月 11 日)
《养根而俟实,加膏以希光》(《大众日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
《高标独立,古籀重辉》(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 2000 年,《书法导报》 2002 年 3 月 6 日 、 3 月 20 日 转载)
《书学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书法》 2001 年第 5 期)
《 蒋维崧 教授耄耋之年受大任》(《大众日报》 2001 年 10 月 18 日)
《曾子的伦理思想》(《曾子及其里籍》,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
《 < 以学驭书 > 的对话》(《书法报》 2002 年 2 月 18 日)
《异域同芳是书法》(《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13 日)
《应该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论文,《书法之友》 2002 年第 8 期转载) 《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改革训诂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 2002 年第 6 期)
《喜读〈訄书详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
《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27 日) 《应该加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2 月 4 日) 《借来“清”字说峻翁》(《光明日报》 2002 年 12 月 5 日) 《启功先生赞成书法写汉字》(《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1 期)
《对〈“铭”字文化溯源〉的补充意见》(《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2 期)
《蒋维崧谈书法创作》(《书法报》 2003 年 2 月 10 日)
《以学驭书一硕儒》(《山东书法百家》,学苑出版社 2003 年 5 月)
《〈诗疑辨证〉提要》(《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 2003 年)
《〈诗说〉提要》(同上)
《〈九经古义·毛诗〉提要》(同上)
《〈白鹭洲主客说诗〉提要》(同上)
《〈诗传诗说驳议〉提要》(同上)
《〈毛诗写官记〉提要》(同上)
《〈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同上)
《启功·蒋维崧·书法人才与学科建设》(《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3 年)。
《山东书法界同仁追念邹振亚》(《中国书法》 2003 年第 8 期收录 )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笔谈》(《中国书法》, 2004 年第 3 期收录)
《读鉴斋》(收入《甲申小集》,华夏翰林出版社 2004 年)
《人格道德的修养》 ( 《齐鲁晚报》 2005 年 7 月 31 日)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 追忆启功先生之一》 ( 《山东大学报》 05 年 7 月 26 日 ,25 期)
《通过大字报认识的老师》,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16 日 ,27 期)
《贵为帝胄 贫为草民》,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23 日 ,28 期)
《幽默人生 幽默艺术》,(《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31 日 ,29 期)
《形义密合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6 日 ,30 期)
《仁慈为怀 广施博爱》,(《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13 日 ,31 期)
《借形标音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27 日 ,33 期)
《书法表现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11 月 15 日 ,39 期)
《挽启功先生联 2 则》,(《中国书法》 2005 年 8 期)
《蒋维崧书法集出版说明及后记》,(《蒋维崧书法集》,中华书局, 2005 年 10 月)
《学垂典范 艺壮国光》,(《书法导报》 2005 年 11 月 23 日)
《与书家商讨错别字问题》(《 2005 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 2005 年) 《书法学科建设需要多种学科支持》(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文物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独立)
获 奖:
《法学语文基础》, 1991 年获 1989 - 1990 年度山东 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贾谊集选译》, 1991 年获 山东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孔子文化大典》, 1995 年 2 月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 1997 年获第十二次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山东省图书奖、以及山东省语言学会、山东省教委、山东大学等奖。
1996 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柯利德奖教金”。
《贾谊集校注》, 1997 年 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改革古代汉语教学,培养学生治学能力》, 1997 年获山东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1 年被评为山东文联系统“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
《全国通用书画等级考核教程——书法》, 2005 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5 年被山东大学评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教师。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项目:
《贾谊文选译》, 省古籍
《贾谊集校注》, 省古籍
《清人训诂笺评》, 省古籍
《山东书法文献研究》, 省古籍
《书法文化教育论》,省少儿书画基金会
《历代书法论着汇释》 , 省古籍 , 1999-2002
《山东出土青铜器铭文书法研究》, 省古籍, 2001-2005 0.5
《蒋维崧书法篆刻艺术》, 蒋维崧 教授硕果基金, 2003 ——
《中国书法艺术研究基金项目》, 2002 ——
参加主要学术会议:
1985 年主持殷孟伦教授执教 55 周年暨学术讨论会。
1986 年主持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
2000 年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训诂学会 2000 年年会。
2002 年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
2003 年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 年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会议。
2004 年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及论文评奖会议。
2004 年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
2005 年全国高校书法教学研讨会。
2005 年 9 月全国高校书法教学研讨会。
2005 年 11 月 2005 北京国际书法双展年学术讨论会。
2005 年 11 月纪念黄庭坚诞辰 960 周年学术讨论会。
2005 年 11 月举办蒋维崧教授九十华诞暨执教 66 周年学术讨论会,主要策划、筹备、主持人,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大学、山东省文联、山东书协联合主办。有论文,大会发言。
其 他:
1996 年获山东大学柯利德奖教金。
2001 年被评为山东文联系统“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
1997 年应邀到韩国进行书艺交流。
2002 年应邀到日本进行书艺交流。
各类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展展出,并收入多种作品集,或在各类报刊发表。
4京剧演员徐超,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工花脸,生于1965年。
他1978至1985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1985至1988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
擅演剧目:《岳云》、《醉打山门》、《李逵下山》、《霸王别姬》、《除三害》。
所获奖项: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在庆祝建国50周年的活动中,参加组织编导工作,受到上级嘉奖。
现任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长。
5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乞丐
汶川大地震中,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他叫徐超,常在南京江宁金宝市场乞讨,后来他又向灾区捐款339.01元,合计捐款444.01元。
[ 本帖最后由 徐天奎 于 2009-3-27 03:0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