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北京是我国最早接触汽车的城市。1901年,袁世凯为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小轿车送给了慈禧太后作为她六十大寿的贡礼,这是中国的第一辆汽车。1953年北京建立起了第一批零部件生产厂,1958年起开始试制了几款整车,驰骋全国的BJ212轻型越野车成为北京汽车工业最有影响力的一款产品。
上世纪80年代北京汽车鼎盛一时,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多个第一。90年代末期,北京汽车进入最低谷。随着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等的成立,到2007年10月,北京汽车实现累计产销汽车500万辆,跻身全国五大汽车集团,基本实现了北汽的重振目标。
北汽与2009上海车展
北汽集团在合资品牌以及商用车上都有所建树,但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却要落后于其他几个大型汽车集团。本届上海车展,我们可能会看到北汽在这方面的进步。
去年4月北京车展上,北汽控股展示了三款“北京”牌轿车概念车;今年上海车展,“北京”牌可能将更加成熟。据了解,北汽的自主产品规划中,代号为BC801和BC701的两款乘用车,代号为B40和B51的两款越野车,以及两款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将在2010年上市,而它们将很可能亮相本次车展。距离2010年的规划时间不再遥远;2009,北京牌小轿车可能再现江湖。厚积薄发,励精图治,北京人的自主轿车梦终于快达成了。
区域现状
去年底以来,北京汽车相继完成几件大事:2009年2月19日,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和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北京市顺义区奠基;2008年12月,北汽控股与北京汽车装配厂签署了重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的协议,北汽控股通过增资而持有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51%的股权,实现了绝对控股。2008年12月,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宣布,投资100亿元用于推进福田与奔驰重卡合资、康明斯发动机和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制造3大重点项目建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变迁,国内最老牌、建立国内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的北京汽车,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2007年,北汽产量达到70.64万辆,目前位列国内汽车产业第一阵营,现在正朝着2010年整车产能200万辆以上、当年实现产销18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达到60%,力争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发展。
历史沿革
最早→慢半拍→北汽重振
1953年为了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配套,北京建立起了第一批零部件生产厂,1958年起开始试制整车,先后试制和生产了井冈山轿车、北京牌高级轿车、东方红轿车等产品,虽然最终没有批量生产,但是毕竟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实力。
上世纪80年代北京汽车鼎盛一时,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多个第一: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并引进生产了切诺基,随后,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成功上市,北京汽车走在了全国汽车工业的前列。那时,北京汽车工业产销能力仅次于一汽,居全国第二。与一汽、二汽由国家统一投资创建不同。北汽是靠自我发展而成,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几家企业“小而散”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上世纪80年代,在一汽、东风、上海大众等企业纷纷合资、加快发展的时候,率先创建合资企业的北汽却慢了半拍,甚至比天津和广州等地也相差甚远。90年代末期,北京汽车进入最低谷。1998年,北京市汽车总产量8.48万辆,只占全国总产量5.2%。1999年北京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北京市工业总产值比例不到5%,已丧失“支柱”产业的地位。
北汽是从福田汽车和北京现代上找回信心的。1996年8月,由北汽摩公司发起,联合全国100家法人单位成立了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2日,北汽福田在上交所正式上市。如今,经过十余年发展,北汽福田已由单一轻卡产品发展到9个品牌、300多个产品品种,论企业规模和产销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而北京现代则是北汽轿车梦圆的开始,2002年北京现代成立,当年年底索纳塔下线,随后伊兰特等新车型上市,创造了让业界吃惊的“北京现代速度”。随后,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成立,北京有了更高端的产品,随着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北汽形成了轿车、越野车、商用车门类齐全、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拥有了“梅赛德斯-奔驰”“克莱斯勒”“Jeep”“现代”等国际品牌和“北京”“福田汽车”等自主品牌。到2007年10月,北京汽车实现累计产销汽车500万辆。跻身全国五大汽车集团,基本实现了北汽的重振目标。
汽车人物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 “人来世上,要留下一点痕迹”
“雄驰天下”,在北京东三环汽车工业大厦徐和谊办公室中,有这么一幅字,这是他和北汽的雄心:“让国内的几大集团,我们的伙伴们刮目相看北汽。”
2008年年初,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将2005年北汽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调高至200万辆产能,实现180万辆产销,其中自主品牌达到60%,进入世界500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于北汽来讲,意味着2009年和2010年每年都必须保持近50%以上的高增长率。徐和谊给自己加了一个重担。曾经创造过“现代速度”的徐和谊能否再次创造一个奇迹般的“北京速度”?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面前,这是一个不小的悬念。
推进北汽集团化工作是2006年徐和谊到任董事长后的最主要工作,北汽堪称是国内汽车企业中机构最复杂的一家,旗下几个整车厂资产关系复杂,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突出,北汽控股要想整合资源,困难重重。此外,北汽虽然历经几十年发展,但是明显偏科,最突出的特点是零部件产业跟不上整车产业发展,整体上自主研发能力羸弱、乘用车特别是轿车是弱项、各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比较弱。
“人来到世上,在人生的长河中,要留下一点痕迹,这样,人的一生就没有虚度。”就为这句话,被业界称为剪刀手的徐和谊快刀斩乱麻,把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北汽控股与旗下整车厂等剪不断理还乱的产权关系用了几年时间基本理顺,并为北汽的整体上市谋篇布局。
2006年12月,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整合北汽内外的研发资源,构建起多层次的研发体系,自主的“北京”研发称为其工作重点。2007年8月26日,北汽控股公司与北京国资公司发起设立北京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取名海纳川。
加上近期的系列动作表明,北汽正在快速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如今,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四家整车企业、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的北京汽车,已经初具规模,2008年整车产销量全国排名第五。
“做强北汽福田、做大北京现代、做精北京奔驰、做专北汽有限”,按照这个定位,北汽希望再次跻身“汽车产业第一阵营”。
经典故事
北京+吉普 国内首家汽车合资企业
要说国内首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是也,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上海大众。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这个国内首个汽车合资案例并不完美,这从上海大众和北京吉普的知名度就可以看出。事实上,以1985年引进投产的当时具有国际水准,还在美国生产、真正“国际同步”的“切诺基(Cherokee)”车型为例,该车10年累计产量不足10万辆,还抵不上国际市场过时产品上海“桑塔纳(Santana)”1年的产量。不过,不能因为产量小而否认了北京吉普成立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它的试水,中国汽车首开合资之门,才有了今天国内合资厂遍地开花,才有了“市场换技术”的实践。
1978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那年12月,美籍华人杨汉华找到一机部,转达了美国汽车公司(AMC)愿意同中国合作生产吉普车(BJ212)的信息。后经过四年多的谈判,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于1983年5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签订了合资经营总合同,北京吉普公司投资额为15233万美元,北汽占68.65%、美国汽车公司占31.35%,注册资金5103万美元,不仅是国内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也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合资企业。
初试合资,合资双方都有一些不适应,当时有北汽人认为让美方指导生产是耻辱,中方管理者甚至被称作“现代李鸿章”。更大的不适应是在生产经营上。外经贸部要求合资企业按独立企业管理,全新的体制让双方在很多地方都要经过磨合。例如当时中方希望双方联合研发,美方则认为中方技术不成熟;美方主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中方则强调外汇平衡等等……双方的不适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造成了后来的一些“风波”。
1985年9月,第一辆在中国组装的切诺基下线。因为中国市场毕竟和美国市场不一样,用车环境、消费环境都有很大差异,切诺基有些水土不服,以至于最高年产量没有超过3万辆。北京吉普还是主要依靠BJ212“以老养新”,而且业界对于合资后是否放弃自主开发争论很大,加上合资双方的意见分歧,最后甚至导致了美方准备“三停一撤”的风波(停止资本投入、停止技术转让、停止技术培训、撤走美方专家)。1986年5月,中美合资双方再度谈判,美方要求多组装切诺基,而中方则因为外汇平衡的原因很难提高装配量。谈判进行了5天5夜,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决定1986年到1990年装配12500辆切诺基,同时加快国产化进程,而这距离美方希望的5万辆相差甚远。不过“吉普风波”总算因此平息。
这个中国汽车第一次合资案例给北汽甚至中国汽车界带去了技术和与外方打交道的经验。此后,北京吉普利用所学到的技术改进了BJ212等产品的技术,也奠定了自己在越野车制造领域的王牌地位。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飞
(责任编辑:柳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