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潞锦
伴随着海外金融市场大型投资银行纷纷陷入困境,国内投资者对于国内证券公司的未来发展也抱以了高度关注。日前CBN记者对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进行了专访,他对光大证券的当前经营状况,尤其是创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剖析。
海外资产的投资价值已开始显露
CBN:2008年在发生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境外仍有部分对冲基金取得了优秀的投资业绩,这让内地投资者非常期望内地也有金融机构提供在任何市道都可能盈利的投资产品。
徐浩明:2008年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非常惨重的一年,A股市场在一年中下跌了60%以上,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类理财产品的表现也非常令人失望。前不久公布的基金年报数据显示:424只基金总共亏损了1.5万亿,平均亏损41%,不可谓不惨重。
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在思索:究竟有没有一种表现稳定的理财产品。我们发现国外较为普遍的一种长短仓理财产品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长短仓理财产品的投资理念是通过积极组合管理的技术,构筑一个具有超额回报的投资组合,同时做空相应的股指期货,使得整体市场中性。这样不论市场如何下跌,都可以获得稳定的超额回报。
我们公司在长短仓策略以及长短仓产品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完善,目前所缺少的仅仅就是做空工具。国内一旦推出股指期货,我们将在合适的时间推出A股市场的长短仓理财产品。
CBN:近期国内数量型投资产品逐渐增加,数量化投资理念也慢慢被国内投资者接受。你怎么看数量化投资?
徐浩明:数量化投资策略确实在国外已经盛行多年,而在国内数量化投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创新型投资方法,数量化投资利用了各种计量模型,从公司基本面、宏观经济、股价运行动量等各方面进行建模分析,客观地作出投资决策。和传统的投资经理主观分析判断相比,数量化投资具有客观、不受个人情绪影响等优点。我们公司在去年和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了以数量化投资模型为核心的中证光大阳光策略指数,这是国内较早的一个策略化指数,近期也表现良好,给予了我们对于数量化投资的信心。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继续发展和数量化投资相关的业务。
CBN:以上证50指数[2022.30 0.04%]为标的的标智上证50ETF最近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徐浩明:随着国务院确立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之后,上海与香港这两大金融中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交所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样化。上证所采用了主动走出去的策略,在香港挂牌了上证50ETF,在此之前以内地市场为标的的ETF,比如新华富时A50中国基金、标智沪深300ETF,都已经在香港市场稳定运作了。接下来以香港市场为标的的ETF也将进入内地市场。
随着跨两地交易品种的不断增多,我们针对这些交易品种也准备了很多交易策略,比如针对ETF与净值间的套利,两地交易时间不同带来的机会等等。在人民币逐渐自由兑换之后,这类交易策略将为我们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CBN:虽然这次国际金融海啸还没有结束,光大证券有没有拓展海外市场的计划?
徐浩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券商走向全球,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然之路。拓展海外市场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在公司上市后,我们就将逐步启动海外拓展的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布局,未来将结合光大集团的重组工作来进行,可能的方式是与光大控股成立海外子公司。
其次,我们将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力度。虽然全球经济何时复苏还难以确定,但确有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显示经济下滑的速度在减缓,而且市场估值偏低,趋近前次危机底部。综合来看,海外资产的投资价值已经开始显露,我们将通过投资QDII基金等方式,配置一定数量的海外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
第三,寻找海外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协作,实现双赢。
第四,加快国际性金融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利用海外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大力吸收国际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计划选送部分骨干到海外参加业务培训。
QFII活跃于大宗交易市场和香港权证避险有关
CBN:最近一年时间里,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市场一改从前冷冷清清的气氛,成交变得非常活跃,投资者对大宗交易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徐浩明:2008年4月证监会在《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中提出利用大宗交易系统来解决限售股份转让问题,沪深证券交易所随即出台了配套细则。这一系列措施激活了大宗交易市场交易。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机构非常活跃,利用大宗交易市场加紧布局未来;二是QFII的身影频频出现,这可能跟它们在香港市场权证、牛熊证的避险活动有关。
下一阶段,交易所可能加大在大宗交易方面的创新力度,引入远期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努力把大宗交易建设成为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交易为主的“股票批发市场”,进而形成一个“批发”+“零售”的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提高市场的流通性和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发挥自身作为交易所会员和“大宗交易合格投资者”的作用,积极配合交易所开展各项工作。
CBN: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素以风险管理著称的国际领先投行率先倒下,国内金融机构反而平安度过劫难。你对此有什么感触?
徐浩明:我们反思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影响,怎样从这次华尔街投行的危机当中吸取经验教训。简单地说,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危机的警惕,保持对贪婪的克制,保持对风险的控制。任何业务都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控制住整体的杠杆比例。只做自己能够做、能够理解、人员素质能够达到的业务,做风险能够承受的业务,并随时把不能承受的风险转移出去。公司总体的风险暴露程度必须做到可控可测可承受。在风控和合规的问题上,必须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后台的管理体系,在前后台发生冲突时,除非前台部门能够给出足够的理由,否则必须贯彻风控优先、合规优先的原则,这要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建立起来。
CBN:光大证券自身有没有通过收购兼并方式来做大做强的设想?
徐浩明: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思路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收购中小型券商,扩大市场份额。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财务状况正常且能在经营网点格局、业务特色方面对我们现有格局形成互补的券商。其次是参股信托,拓展中间型业务。信托公司是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唯一可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领域的金融机构,具有其他类型机构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它能通过与其他金融业务“嫁接”,创造出新的业务,产品创新空间非常广阔,资产业务的灵活性和创造能力非常强。从丰富业务模式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两方合作模式(券商+信托),还是三方合作模式(券商+银行+信托),信托公司都是其中重要的角色。如果券商持有某一信托公司的股权,业务合作必将更为便利,而且有利于提高券商在此类业务中的主动权,获取更大的利益。入主信托公司,无疑是占据未来市场有利位置的捷径。另外,信托公司股权也具有较大的增值潜力。我们将从收购成本、控制权、公司质地、升值潜力、合作便利程度等因素选择目标信托公司,开展股权收购。第三个构想是收购母公司旗下的海外子公司的金融业务牌照,进入海外市场。光大证券的母公司光大控股在香港市场持有一系列金融业务的牌照,我们将加强与光大控股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母公司的海外资源,完善海外业务链条。
CBN:光大证券IPO已经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光大证券在创新业务方面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徐浩明:一是随着光大期货营业网点合理布局工作的逐步推进,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拓展商品、黄金等期货业务,扩大光大期货的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为其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期货公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光大期货已经完成开展金融期货业务的各项准备工作,光大证券同时获得了股指期货中间介绍业务资格,而且目前已有42家营业部经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只待业务推出。
二是融资融券准备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11月,公司作为沪深交易所首批试点测试券商参加了两次全网全程测试,并圆满通过。公司积极进行了有关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各项准备,组织、人员、制度、流程和营销等方面都已安排到位。
三是金融衍生品业务正全方位拓展各项相关创新业务,争取成为国内首批推出基于股指期货的套利、长短仓策略、A股指数挂钩结构性产品的券商,并适时推出其他类型产品;结合公司拓展境外市场的步伐,在获得香港相关牌照后,将第一时间推出基于各类ETF、期货、期权的市场中性产品,形成自身独特的业务特色,争取为公司上市后拓展新的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