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3

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徐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7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佛教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梵刹继起,香火旺盛,信众如云,然而在这种繁荣的景象之下,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有的地方香火旺而道风衰、信众多而正信失、梵刹盛而佛法微,如何规范当代佛教的寺院和道风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楼宇烈先生提出“三境”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所谓“三境”,一为“净”,二为“静”,三为“敬”,这是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一为净,所谓佛门净地、佛国净土,干净是佛教寺院的根本特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北齐灵裕法师曾作《寺诰》,指出寺有十名,一曰寺,二曰净住,三曰法同舍,四曰出世舍,五曰精舍,六曰清净园,七曰金刚净刹,八曰寂灭道场,九曰远离处,十曰亲近处。这十种异名也表明了寺院的性质与特征,其中尤其强调清净。寺院的内外环境必须保持整洁干净,一尘不染,给人一个良好的视觉形象。如今世间的杂染越来越厉害,很多人都希望暂时远离染污的世俗社会,到佛门净地来获得身心的清净。如果寺院本身无法保持干净,就会使来者大失所望,甚至对寺院的形象和佛教的本质产生怀疑。另外,对尚未解脱者来说,都是心随境转,由境生心,由清净境生清净心,由杂染境生染污念,长期生活在一个污染的环境之中,很难保持心念的清净。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对于出家人和修行者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对于这样一个最简单、最起码的要求,很多寺院却无法做到。我们有时会看到寺院内外有不少垃圾,寺院的厕所往往臭不可闻,没有冲水设备和有效的保洁措施。

保持环境清净并不难,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关键是要真正加以重视,并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外在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外界环境背后,隐藏着一颗染污的心灵。有些寺院千方百计诱使信徒和游客烧所谓的“高香”,以此谋利。以环境的污染、信众的健康损害、民财的靡费、寺院的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己的私利。

禁止香火应该成为佛教寺院的定规,无论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基于安全的考虑,都应当如此。很多寺院都是有悠久历史的古刹,不仅是佛教寺院,还是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因为贪一时之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佛教圣物和国家文物被毁,其损失不可估量,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佛教千年的传统,也是信众的信仰需要,对此不应当禁止。传统之中优秀的固然要保持,不合理的就必须进行变革。应当告诉信众,香以表信,只要有一颗虔敬之心,用一瓣心香敬佛就是最好的,心若不诚,烧多少香、花多少钱都没有用。

禁止香火,免除门票,可能会对寺院收入暂时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长久看来,对寺院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靠门票和香火钱维持寺院经济是比较低级的经营手段,所谓靠门票来限制人数更是欺人之谈,想限制人数有很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发放免费入场券。有的寺院不收门票,却越来越兴旺。因此用更合理、更人性化、更佛教化的方式进行寺院经营,让寺院的环境越来越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寺院经济也会越来越发达。

其二曰静。寺院不仅要干净,还得安静。远离红尘与喧嚣,享受幽静和安闲,这也是寺院最吸引人之处。万语不如一默,百动不如一静,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修身养性,这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然而在现代的寺院,保持安静比保持干净还难,寺院已经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发表于 2009-7-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非常好
发表于 2009-7-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15:03 , Processed in 0.20121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