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2

[体育] 徐根宝17岁离开50岁回归 自嘲是上海足球淘汰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我是上海足球的淘汰者”

  “我常和那些替补队员讲,不要老闹情绪,抱怨不给你机会,你要多想想等来了机会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

  ——年少时的徐根宝,像棵“豆芽菜”。但他用脑子踢球,并且在把握住一次关键的替补登场机会后成为国家队主力,进而成为国足队长。

  1964年以后,知道有个徐根宝了!

  “这是我足球生涯最关键的一刻,当时去开刀的话,1964年的联赛我就错过了,那么也就没有后来了……”

  “就差一点去新疆,南京部队下属一支防化兵部队组织足球队,林指导推荐了我,说根宝,你还是下连队吧!当时还是要打选拔赛的,主教练王指导看了7个人,说我是其中最差的一个,但是其他教练都说我是最好的一个。后来又测100米跑,对我的结论是:作风硬朗,速度快。最后,我去了南京!”仅仅一年时间,刻苦的根宝就被抽调至南京部队队一队,出任主力边后卫,并且在1962年北京举行的甲级联赛中表现出色。

  根宝的足球生涯,就这样经历坎坷后站到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当时静安少体校那一批,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成为了专业运动员。”即便如此,他依旧品尝着足球生涯的坎坷,尤其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的一次比赛中,他的膝盖半月板严重受伤,让他无意中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

  “膝关节受伤,一查半月板损伤,早上起来腿都没法伸直,晚上睡觉也是这样,要压半天才能睡下去。当时医生是主张开刀的,但是当时南京部队体工队大队长拍板,不许我开刀,打针!这是我足球生涯最关键的一刻,因为当时去开刀的话,1964年的联赛我就错过了,那么也就没有后来了……”

  根宝说的“后来”,是指1964年联赛低迷中的南京部队杀入甲组,并在次年甲级联赛中夺得前六名的佳绩。“1964年以后,八一队主教练知道有个徐根宝了!”最终一纸调令将他转到了解放军队(即八一队),这对于部队系统的运动员而言无疑是最高的荣誉了。然而对于根宝而言,这还只是巅峰时代的开始……

  差一点成为留洋第一人

  “1965年全运会后,领导下了决心,老一代国脚只留高丰文、桑廷良等少数几个,其他全部退了。一下招了26张新面孔,上海球员尤其多,王后军、刘庆泉、李文龙、胡之刚……都是那一批的,我不算上海的,我是从八一选上的,穿4号球衣。”

  当时新组建的国家男足人才济济,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都不占优的徐根宝并不显眼,但是命运总是青睐努力而有准备者的。1966年3月起这支国家男足巡访欧、非、亚三大洲,打了几场友谊赛,在几内亚打的一场比赛中,原来的主力边后卫突然不行了,年维泗主教练换上了根宝,速度快、拼抢凶,而且还不犯规,根宝以出色的表现牢牢占住了主力位置。

  “我常和那些替补队员讲,不要老闹情绪,抱怨不给你机会,你要多想想等来了机会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像那场与几内亚的比赛,也许原来的主力能踢下去就没我出头日子了,但让我上场,我就有准备,就要发挥好!等主力位置占住了,慢慢地加强助攻,自己的技术也上去了……”

  1972年迎战智利队,开场5分钟根宝就因积极拼抢把脑袋撞破了,但只是做了简单包扎又重新投入战斗,“智利人说,你们的4号不错,我们的俱乐部要他!但当时也只是提提而已,那时观念不一样,运动员是人,怎么可以当商品买卖……接受不了的。否则,我就是留洋第一人了。”

  就在这一年前,在未止的浩劫中重新组建的国家男足,为了便于管理,和篮球、排球的国家队组成连队,“袁伟民是连长,我是副连长,王后军是排长,戚务生是班长……”也就是从那时起,根宝戴上了国家队队长的袖标。

  “我是上海足球的淘汰者,17岁离开上海,靠自己努力,不放弃,做到国家队队长。但还是遗憾作为运动员我没有为上海出力,所以1994年带申花时我说,17岁离开,50岁回来,希望后面的人生,就是为上海足球出力了……”徐根宝说。

  排球队员转行成了“厂脚”

  上苍给了根宝一颗聪明的脑袋,但是又吝啬地给了他一副单薄的身子骨,这对立志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的徐根宝是很现实的考验。

  “当时我体育成绩不错,跳高也是第一,但就是身体单薄。静安区少体校收运动员,我第一个报名足球专业,林耀清指导(注:上海资深足球教练,名将林志桦的父亲)安排打比赛选拔,没选上。但是搞身体测试,我短跑爆发力好,弹跳也好,所以最后录取了排球队。打了三四个月排球,我心里还是不甘心,去看他们足球队比赛,中场休息时我拿球玩,林指导看了问我喜欢足球吗?干嘛不考足球队?我说我考过的,没要我。林指导说那就再来考一次吧,这次不但考上了,还当上了主力中卫,但还不是重点培养对象,上面对我的评价是体能好、拼劲足,但技术差……”

  在静安少体校,根宝克服着自身的困难,训练非常刻苦,林耀清也逐渐重视起这个“豆芽菜”来,“当时上海成立了三支专业少年队,王后军他们就是那一批的佼佼者,但我去参加选拔赛,三次都没选上。后来又成立一支,林指导拼命推荐,但还是没选上,主要是因为瘦,1.75米的个子,才110斤。选不上只好去工厂队,北京西路上的新丰电机厂,成了一名‘厂脚’。”

  后来这个工厂迁往新疆,从少体校去厂里踢球的好几个人也都随之迁移,以至于1980年时任火车头队主教练的根宝率队到新疆比赛时还与老友重逢,而根宝的命运也差点为之改变。

  “中弄和平队”有个“替补拎包”

  “我是在‘静安别墅’长大的,说是别墅,其实就是石库门里弄,弄堂口就正对着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

  和当时大多数上海小孩一样,根宝的足球生涯是从弄堂足球开始的,“我们踢球的孩子分成三拨踢球比赛:前弄、中弄和后弄,我是归属中弄的,我们自己组队,名字叫‘和平队’。踢的也不是正规的足球,就是橡皮做的小皮球。其实当时踢球的大多数人都比我年纪大,比赛我也就给他们拎拎包,有谁踢不动或者来的人少我就顶上去。就这样还特别来劲,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练习什么用肩、头顶停球,一练就半天……家里基本上不反对,但有两次吃过‘生活’,一次把人家玻璃窗踢碎了,还有一次球砸到一个路过的人,害的人家头撞上墙,撞破了,家里也就是说两句打几下,一般不阻拦。”

  就是在这样的弄堂足球环境中,身材瘦小的“替补拎包”根宝找到了自己存身立命的诀窍,“抢我是抢不过那些大孩子的,他们抢我就在一边等,皮球总是要滚出来的,我一带就走了,这点我就是比人家聪明。”凭借这份自得其乐的聪明,少年根宝感受到命运的召唤,要把踢球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了。

  “强”和“抢”

  徐根宝吸引人的地方,很大程度在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相关总结。而当我们称呼他“足坛名宿”、“泰斗”、“巴顿将军”时,也许没有想过他曾经有过的艰辛和坎坷。要知道他出道的时候,正是上海足球的顶峰时代,一度有五支甲级队伍,号称“108将”,这是怎样的热闹和辉煌?居然难以容纳下他110斤的瘦弱身影。与其说后来强者运强,不如承认这是根宝努力、不放弃的结果,他显示的并非是一个“强”字,而是一个“抢”字,抢时间,抢命运的青睐,最终体现在球场上的“抢逼围”。我们花费这么多笔墨来描述他作为足球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是因为这对于他的执教生涯的成功,今天的“中国曼联”计划的实施和核心,都是有很大的验证和参考作用的。

  比如,追寻根宝的足球轨迹,发现从“静安别墅”的发端到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艰难过程,作风、速度、用脑子踢球,这几点正是根宝内心最为牢固的足球观念,而他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此后几十年的足球生涯里,不管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始终坚持着这些。而这些,又恰恰是相当长时期的中国足球所缺乏的、急需的。由此,才造就了个性教练徐根宝,他的价值也得以凸现出来。

发表于 2009-7-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上海足球的淘汰者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足球就是那么回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14:44 , Processed in 0.19778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