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任国家科委副主任,2001年2月—2007年4月任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 徐冠华在国家科技事业领导岗位上工作了12年。这是中国科技改革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的12年。
——1999年,推动应用开发类研究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研究院所的分类改革。
——2001年,提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方式的“五个转变”。
——2002年,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启动信息、生物、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12个重大专项。 ——2003年,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今后十五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战略目标、重点部署和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并于2006年由国务院发布。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进入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科技事业奏响了自主创新的主旋律,迎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代。 ——2006年,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实施若干配套政策,从财税、金融、产业、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知识产权等10个方面提出60条政策措施。
2008年,徐冠华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支持和推动成立致力于我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的高层国际论坛——“浦江创新论坛”,担任论坛主席。
“在做了12年科技部长后,我更加注重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这是徐冠华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在主管全国科技工作期间,徐冠华领导、组织和推动了多项科技工作的新举措,中国科技沿着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道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规划纲要》:“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共识” 2006年初,《规划纲要》发布,明确了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成为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徐冠华直接组织参与了规划编制全过程。科技部是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挂靠单位,徐冠华担任办公室主任。
从历史上来看,这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纲要的过程是社会各界就科技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并取得共识的过程。徐冠华说,“规划统一了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和政府部门等对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认识。”因此,“规划成功的经验首先就在于它不是就科技论科技,不是科技界人士闭门造车,而是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充分讨论,取得共识。这些讨论又不是从项目开始,而是从战略开始,即从国家的重大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研究确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指导方针、重点领域,并制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来自各界的2000余名专家组成了20个战略研究专题研究组,有600家企业参加了规划工作,先后到124个地方和部门征求意见。例如,仅就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就向500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科技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各方面专家座谈会,征求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意见。最终就发展战略问题,从“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到把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放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位置等达成共识。这些远见卓识经历了最近几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凸显了其战略性与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