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2

[地方] 绍兴市的徐菊英张金建获“提名人物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昨晚,“浙江骄傲——2009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杭州的省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上,萍水相逢却倾囊相助陌生路人的汤民,用自己半叶肝脏挽回了一个鲜活生命的林萍,心系群众、迎战风雨的抗台英雄群体,身残志坚、勇于创业的“80后”青年雷玲玲,45年坚守在深山小学的人民教师朱建成,背井离乡打工还债的渔家汉子董忠岳,不畏艰难、笑对人生的徐文仙母女,将爱情光芒挥洒在青川的援建夫妻,一个人救活了100多条性命的朴实渔民郭文标,在天安门前留下潇洒身影的浙籍阅兵群体最终当选为“浙江骄傲——2009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通过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现场采访,他们的事迹让整个浙江大地为之感动和骄傲。

  由本报和绍兴广电总台共同推荐的徐菊英、张金建,与徐文科、李校堃、石进才、张启标、沈汉梅、杨晓丽、张献斌一起荣获“年度提名人物”奖,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杨济源获得“年度致敬人物”奖。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华,省政协副主席徐辉等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人物颁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虞农妇徐菊英,用乐观和坚韧感动了曹娥江畔的人们(图)
2010-01-17 15:56  来源: 绍兴晚报 作者:  梁易辉 编辑: 孟杨斌
 
给丈夫喂水喂饭,徐菊英总是先自己试试温度。 

  

  

  

  23年来,她始终一边干农活,一边护理着高位截瘫的丈夫;23年中,她把一对顽劣的双胞胎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8000多个艰难的日夜碾压过她的双肩之后,她依然笑容满面,乐观地迎接每一天。

  一场车祸粉碎了她的幸福

  1987年7月25日,上虞章镇镇龙江村(当时的龙浦乡江沿村),孕妇徐菊英摩挲着隆起的肚子,等待外出搞运输的丈夫郑惠忠归来。她还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

  但她等来的是丈夫出事的消息。郑惠忠开着拖拉机到慈溪搞运输,行驶途中与一辆解放牌货车迎面碰撞,车毁人伤,郑惠忠昏死在拖拉机上,幸亏路人相助,才被送进了当地医院抢救。

  徐菊英匆匆赶到医院,只见丈夫像植物人一样一动不动。徐菊英感觉天一下子塌了,哭得死去活来。但很快,徐菊英意识到今后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因此,她抹去眼泪,挺着大肚子在医院里护理丈夫。

  两个月以后,诊断结果出来了,原本身体强壮的郑惠忠高位截瘫,医院劝他们出院。但徐菊英不甘心接受这个事实。随即,她带着肇事者赔偿的1万元钱和家里的积蓄,先后奔赴宁波、杭州、上海等各大医院为丈夫医疗,发誓要治好丈夫。但是奔走近一年,得到的结果都是高位截瘫不能康复……

  从此以后的20多年里,每天早上不到5点,她就起床做饭,7点给丈夫刷牙、洗脸、喂饭,然后去地里干农活,过两个小时左右再回家照顾丈夫翻身,因为一个姿势躺久了不舒服,还会长褥疮。23年来,徐菊英对丈夫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默默承担了全部责任,郑惠忠长期瘫痪在床没有运动,每次大便都十分困难,她只得把他的身体放在高一点的地方,然后自己趴在地上伸手去帮他抠。

  在徐菊英的精心护理下,郑惠忠身上没有长过一次褥疮,没有尿过一次床,甚至没有因为她护理不周发过一次脾气。走进他们的家,看到的只有简朴和整洁的环境,闻不到一丝异味。

  培养双胞胎儿子上大学

  1987年10月16日,郑波、郑涛这对双胞胎兄弟的降生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欢笑。这同时也意味着,徐菊英的担子更重了。

  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兄弟俩上了初二。郑波英语差,郑涛成绩也不见得拔尖。暑假,徐菊英兜里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几百元钱,将他们带到了上虞城区的新华书店。她在一个口袋里留足回去的车费,然后对兄弟俩说:“辅导书和学习用品你们尽管挑尽管买。但回去之后,你们给我全封闭学习两个月。”

  兄弟俩没让徐菊英失望。升入初三前,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招生,他们双双考取,后来又都考上该校的高中部,从此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兄弟俩3年前参加了高考,老二考上二本,被温州的一所大学录取。老大考了个三本,只能上民办本科学校,学费很高。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徐菊英打算让他上专科学校,但又怕这会耽误孩子的前途。与丈夫一商量,徐菊英咬了咬牙,最终还是让郑波上了宁波的一所民办本科学校。

  如今,兄弟俩都是大四学生了。让徐菊英夫妇欣慰的是,两个儿子很懂事,一放假,他们就在家照顾父亲,或是抢着下地干农活。

  学习技术成了农活好手

  一家4口全得凭徐菊英一双手养活,所以,她得挖空心思赚钱养家。

  要脱贫致富,光靠勤劳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抱着这样的信念,徐菊英专程跑到章镇成校,报名参加了镇妇联举办的“中函大绿色证书培训班”。她一边读书、忙农活,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还要管好两个儿子和料理家务,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可她坚持天天到校,上课时专心听讲。经过连续3年的学习,她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中函大的学习。

  上了培训班后,她立即学用结合,引进种植了3亩新品种葡萄,为了不让葡萄田空闲,她又在葡萄田养起了1000多只三黄鸡,此外,她还要种近5亩水稻,养5张蚕。春天养蚕,夏秋打理葡萄树,下半年饲养鸡鸭,中间还要种水稻,徐菊英的一年是一天也不得空闲。

  就在徐菊英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家中70多岁的公公因病去世,本来就已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农活不能不打理,丈夫也放不下,怎么办?徐菊英毅然把丈夫带到了田畈中的小屋。到了双抢季节,在外累得腰酸背疼,回来还要继续烧火做饭,每天等什么都做完了已是深夜。徐菊英拼命干活,多次累倒在田地里,爬起来还接着做,回家从来不向丈夫说。村民们都说:“徐菊英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无论酷暑严寒,一年到头,没见她闲着。”

  生活的艰辛并不影响这个家庭的温馨和乐观。在采访过程中,徐菊英夫妇娓娓讲述这20多年来的故事,没有泪水,间或还有开朗的笑声。

发表于 2010-1-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歌可泣,多么感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2 03:08 , Processed in 0.16272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