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光裕
1月11日,中国在自己的本土成功完成了用陆基导弹拦截在中段飞行中的弹道导弹的技术试验。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来各方高度关注,连篇累牍的评论充斥世界上许多平面媒体和网络。
中国主动公布导弹试射的敏感信息,是近年来的第一次。这种主动为中国争取世界舆论的理解创造了好的条件,是中国向信息公开化迈出的成功一步。
2007年1月,西方媒体率先报道“中国用导弹击毁一枚失效的卫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时表示不知道此事,在世界舆论中处于被动。这一次情况得到重大改观,在西方媒体的各种议论中,有的出于政治偏见和自私情绪攻击中国,但也有称赞中国信息公开化进步的评论。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信息发布领域在确实地进步,但另一方面,这次消息发布得虽然及时,但在透明度上仍有很大可改进余地。由于消息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粗略,因此较容易引起许多猜测,甚至出现不同的解读,这对全面宣传我们的意图和方针并非有利。外界有人借机说读懂中国的信息像“猜谜”,这不利于中国的形象。
笔者建议在今后发布类似的国防类新消息时可以再开放些,理由如下:
首先,在不泄密、无害于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及时向公众发布尽可能详细的重要国防信息,特别是军事科技和新型武器技术发展方面的重大进展。这将起到普及国防知识、增强民众国防意识、凝聚民心、鼓舞士气等作用,这是其他任何手段都难以替代的。
其次,这些消息向世界发布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军的透明度,我们以主动的姿态掌控发布权,这样可以大大削弱外界由于无端猜测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存心跟你过不去者,不管你如何透明也会鸡蛋里挑骨头,但至少他们做文章的空间是不会太多了。
再次,今天的信息获取手段已今非昔比。例如现在每个国家的地面,都已清晰地暴露在100公里以上自由通行的空间飞行器面前。0.1米的分辨率,足以发现任何未经采取隐形措施的军事目标。像此次试验,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就称,虽然事先未收到通知,但已测到两次导弹发射和一次外大气层撞击,他们正准备就这一情况向中方探询情况。因此对有些情况的处理,封闭不如开放。
总之,这次开放式的处理,实践证明是相当成功的,美中不足的方面是可以改进的。好消息谁还会怕多嫌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