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热点] 96岁还在为"小儿子"工作——访徐中玉教授(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96岁还在为"小儿子"工作——访徐中玉教授(图)

2010年02月20日 15:15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 乐梦融

 

96岁的徐中玉教授仍未减缓工作节奏 乐梦融 摄


    年初六的上午,记者的拜访似乎打扰了徐中玉教授的静心晨读。“没关系,没关系”。老人从藤椅上站起,笑呵呵地迎上来,把记者从一间书房引入另一间书房——那里原本是客厅。于是,记者有幸陪着原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大学语文》课本的编撰者晒晒太阳,聊聊生活。

    坚持工作精神旺

    徐中玉出生于1915年,是名副其实的“10”后,如果戴上黑框眼镜,活脱脱地像《飞屋环游记》里可爱的卡尔爷爷。“徐老,您气色这么好,根本猜不出95岁。”“96了,年初二过的生日。”听到晚辈恭维,徐老笑得欢。“但最近不太妙,我有时候会想不起来一个字怎么写。”他的口气里带着一丝不安和自责。“没关系,我也经常会卡住。”“是吗?”听到记者的话,老人释然一笑。

    徐老健谈,不见外,开门见山地抖出一包袱的幸福“烦恼”:“大年夜我接了50来个电话,大都是学生的拜年和问候,待会儿还有学生来看我,还有明天作协的聚会……忙。”徐中玉的第一批徒弟已到了退休的年龄,皆是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徒弟的徒弟中,也有不少已是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顶梁柱。这群弟子让老人有了千千万万条自豪和欣慰的理由。日程这么满,体力是否允许?面对记者的疑问,老人透露了健康秘诀:“我习惯了7点起床,散步健身,工作健脑。KEEP WALKING(坚持走路),KEEP WORKING(保持工作状态)!”

    字斟句酌编杂志

    老伴已故,一年一度和子孙们的团圆饭总让徐老惦记着。虎年春节,居住在美国的大儿子邀父亲赴美过年,能和儿孙团聚固然高兴,但老人还是婉拒了:“为了他,不去了。”

    徐老口中的“他”,是他视如己出“小儿子”,现年30岁整,名字叫《文艺理论研究》。为了这本中国文艺理论界的核心期刊,徐中玉倾注了无数心血,“带着资料漂洋过海不方便,很多稿子等我一篇一篇看,我离不开。”徐中玉是这本杂志的创始人,也是现任的主编,不带“名誉”二字。名誉主任、名誉会长,徐中玉笑指诸多头衔都是挂名而已,而这块亲骨肉,自己理当要亲自把关,每一篇论文都要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失宠”的大儿子只能作了妥协,答应4月回沪探望父亲,多陪伴父亲一阵子。徐老的长子也有65岁了,继承父业,修文敦儒,现在是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徐老去斯坦福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演讲时,都是他给父亲做翻译。“他英文比我好多了,西方文学研究得深透,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不及我。”谈及业务水平,徐老还要和儿子比个高下,言语间闪出得意的眼神。

    稿约频频情难却

    “我们编撰的《大学语文》已经出到了第9版。在风格面貌上,随着时代和视野的变化,大学语文教材仍在进行不同的修订。精进不少,但还要不断修改。”大学语文的普教水准让这位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大学语文》编撰者不太称心:“应该增加少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讨论课要多些。”言下之意,任重而道远。

    新年还有什么计划?徐老答,约稿很多,自己不会用电脑,都是靠手写。新民晚报编辑也会来约稿,“晚报嘛,总是盛情难却的。”徐老幽默道。

    辞行前,记者为他拍照,拿“布老虎”玩偶当背景。徐老垂下双手笑笑,稍稍比划了下,示意记者递去《文艺理论研究》。“96岁了,有些不知不觉。”他坐回藤椅。

(责任编辑:王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9-30 14:29 , Processed in 0.18503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