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
徐马可在卡子拉山 |
全程2437公里,从成都出发,途经康定、金沙江大桥、东达山、通麦最后到达终点拉萨布达拉宫,当大多数同龄人选择对着电脑“宅”在家里的时候,天津师大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学生徐马可却用1个月的假期,骑着单车行走在川藏线上,为自己19岁青春留下印迹。近日,徐马可记录此次川藏线行程的15万字传记即将出版。
生命哪怕一次绚烂 我也要它开到极致
“我希望生命像夏花一样绚烂,哪怕只有一次的绚烂,我也要它开到极致!”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次旅途,正值花季的徐马可给出了这般“浪漫”的回答。
随着老师的劝阻和同学们的质疑,大一下学期,徐马可开始了自己的川藏骑车计划。他咬牙节省日常花销用于购买装备,每天进行体能训练,一有空就钻进图书馆里查阅关于川藏线的气候、地质、文化,还像跟屁虫一样缠着老“驴友”讨教问题,不厌其烦地整理路线攻略和地图。
经过一个学期积累,去年7月10日,徐马可背着拆散的山地车和重达20公斤的必备旅行用品,乘火车从天津到成都,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掉在干牛粪上大饼二话不说捡起就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的川藏线也是海拔高且艰险,随处可见的塌方泥石流险象环生。有的地段平均坡度将近40度,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悬崖或被山上滚下的石块击中。
“旅途中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徐马可告诉记者:“除非经过城镇,一般路上不会有人出售食品补给,更不会有修车摊,一切都要靠自己。”上山后气温越来越低,紫外线强度增大,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56%。人不但容易出现高原反应,皮肤也非常容易被太阳晒成脱皮,骑行的难度不言而喻。
徐马可现在回忆起整个旅程,最痛苦的不是穿越无人区,不是走过麦通天险,而是登上剪子湾山,“那是我爬过最痛苦、最无助、最崩溃的山。”一路上的委屈、不解和身体超负荷使用后的疼痛、虚脱,这个坚强的大男孩登上山顶后就哭了。然而这时,4400米的剪子湾山才是他旅途的六分之一。之后,马可擦干眼泪再次上路。在高原上连呼吸都困难的情况下,一天上升将近2200米的高度……水喝完了就喝冰川融水,总共带了10个大饼,吃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手一抖掉到地上一堆干牛粪上,但他二话不说捡起来就吃了……
路遇困苦有过动摇 旅途结束收获颇丰
在这次不同以往的旅程中,陪伴、教会徐马可最多的是几位路遇的“驴友”。除了“驴友”情谊,那些纯朴善良的藏族同胞更让他记忆深刻。有一次,他们在路上遇到藏民家里人患重感冒,但却没有药物。徐马可及“驴友”们纷纷慷慨解囊,把自己随身带着的阿莫西林、板蓝根等拿出来。为表感谢,这位藏族同胞依照本民族习俗,单膝跪地为汉族兄弟行大礼。“要知道,这种礼仪是藏民对极其重要的客人才会行的。”徐马可说道。
另一个让徐马可难忘的地点是怒江。峡谷壮观雄浑,从山上奔腾而下,涛声震天,摄人心魄。“到了山顶,原来怒江的发源之处竟是一片草甸!通过溯流而上,我完整地看到了怒江怎样从一条怒号奔腾的大江变成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又一次不可思议于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谈到遇到这么多艰难困苦有没有动摇过。徐马可没有掩饰:“确实有过,好几次想到朋友、同学们都在家里吹着空调、玩着网游,享受暑假生活,就反问自己:这次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当我结束完整个旅程回头再想,这些困难要是和留在心中的美好风景和淳朴山民相比,又算得上什么呢?人的一生如此短暂,要学会真本事、做对自己和世界有意义的事情。”徐马可还告诉记者,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今年暑假的东南亚之旅,勇者又将上路,让我们祝福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