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甘肃,在这一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因为,甘肃从来没有如此被关注,甘肃人也从来没有这样信心百倍。 曾经,我们在不断追问和思考,我们拥有什么?我们的路在哪里? 一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及其路径,字字千金。 抛开兴奋激动的心情,我们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个《意见》?如何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如何将其分解细化,使之成为更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为此,本报专访了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从他的一字一句中,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甘肃的希望,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每一个甘肃人艰苦的付出。
“这不是梦想的实现,而是新征程的开启,无需庆贺,只要行动。”
新视角 新思维 新形象
太阳缓缓升起,在晨曦中,甘肃就像一个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向前奔跑的青年,充满活力。
和每一个甘肃人或生活在甘肃的普通人一样,徐守盛省长谈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话语中流露出欣喜之情。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专门为甘肃制定的第一个指导、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的高度重视,对甘肃各族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徐守盛直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也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徐守盛说,《意见》的出台将意味着甘肃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有新视角、新思维和新形象。
《意见》第四条指出:“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
“这短短的100多字言简意赅,紧扣甘肃省情,着眼发挥比较优势,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诸多方面指出了甘肃努力的方向,这就是甘肃新时期发展的新视角。”徐守盛说。
至于新思维,徐守盛说,其实在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和不断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战略和特色产业的结合上”。
近几年,甘肃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思路,在坚持“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写入了《意见》。
“《意见》在第二条指导思想中,提出甘肃要‘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这就是甘肃发展的新形象。”徐守盛说。
他说,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甘肃目前的发展现状与本身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有三个不相符。一是工业化水平与工业基础不相符。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资源富集度不相符。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生态地位不相符。
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形象,甘肃的蓝图已经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