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1

[人物] “武汉造”钢琴家徐洪:走艺术道路不是百米冲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记者魏铼摄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张聪)他可能没有李云迪和郎朗知名,但自他指间流淌出的音符,同样让人沉醉。
  昨晚,琴台音乐厅,27岁的“武汉造”钢琴家徐洪,用一曲贝多芬的《月光》征服了现场所有观众。而这位被《纽约时报》称作“比起郎朗和李云迪,有着更敏锐的音乐洞察力”的艺术家,对于成名,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掌声和光环曾是学琴的动力
  第一次接触钢琴时,徐洪不足三岁,跟舅舅逛街时进了一个琴行,一看到琴就吵着要买。结果当然没买成,但父亲敏锐地感觉到徐洪对音乐的热情,就让他学了钢琴。
  跟李云迪、朗朗一样,为了他学琴,徐洪全家人从芜湖搬到武汉,父母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为了儿子,一切从头再来。
  不过徐洪坦陈,真正学起钢琴,自己反倒不喜欢了。直到进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前,枯燥的练习让他对音乐兴趣不大,“弹得好跟天赋有关,我那时候其实是排斥的。但小孩儿就喜欢那种被人仰望的光环,喜欢周围人的追捧,掌声令人陶醉,于是就那么坚持了下来。”
  国外“镀金”遭遇心灵冲击
  2001年,徐洪赴美深造,国外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理念,才第一次对他产生了心灵的冲击。“小时候的训练真的是童子功,全部都是指法、技术的练习,音乐的理念和精髓,孩子们根本不可能理解。”
  他笑着举例,“小时候练琴,有一个观念是手指力度非常重要,于是就在手腕上放一枚钱币,不管你怎么弹,都一定不能让它掉下来。”记忆中,一帮孩子傻乎乎地僵着手臂,拼命抬高手指。结果去了美国才懂,手指力度来自小臂,“不牵动整个手臂和手腕,怎么会有张力和节奏?”
  看淡名气,艺术路是长跑
  跟所有钢琴天才一样,从小到大,徐洪经历过无数钢琴比赛,在“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中,李云迪是第一届冠军,而他折桂第二届。不过,虽然跟郎朗认识,跟李云迪打过乒乓球,虽然在国外知名度很高,但回到国内,徐洪马上“默默无闻”,甚至连那两位“巨星”,现在也是“我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
  同样20多年的努力,在国外都有着很高的评价,回国后的待遇和名望却不同,会让徐洪难过吗?“你说一夜成名?几年前我期待,我希望有很多地方请我去演奏,希望自己出现在广告画里,希望CD里播的都是我弹的曲子。而且那时候我也有很多演出,但到最后,我看到机场就想吐。”
  他说,他去年想明白了,“艺术家的道路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长跑,我希望自己的成名是一步一步来的。”而现在,他给自己定的目标不是成名,而是每天练琴6小时,“练着练着,如果能成名,更好。如果不能,我也没浪费光阴。”
  给观众不一样的音乐会
  这次回汉演出,徐洪说想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老是观众听熟的曲子,那音乐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除了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贝多芬的《月光》,舒伯特的“C大调幻想曲‘流浪者’”之外,他还挑选了约翰·克里亚诺的“幻想曲”。这首写于1985年的作品,观众听起来肯定不习惯,“我都做好了被他们批评的准备,说这人不会弹。但我希望自己的音乐会能更多人了解到音乐的发展和现在,后现代的音乐什么样?得让他们知道,我不怕他们误解。”

发表于 2010-6-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有天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9-30 22:23 , Processed in 0.16692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