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2

[人物] 北大荒辉煌60年:徐一戎一生尽心为稻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采访徐一戎,是从他的办公电话开始的。
  当天,早8时25分,记者刚推开徐老的房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徐老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不是查找资料就是电话答疑。这次是在与原佳木斯市农委主任刘克良通话。
  徐老说,刘克良身处三江平原农情信息中枢,可以直接从气象局获得佳木斯市每天的气温数值,而这些温度数值正好用来研究水稻,刘克良也掌握了徐老的规律,经常把一段时间的气温情况提供给徐老做研究。徐老有一个亲手制作的10年温度曲线图,每天记录,雷打不动。徐老说,农业一是看天、二是看地、三是看庄稼,所以观察温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面对今年异常的气候条件,徐老特别关心三江平原重旱区的水稻生长和气温变化情况,已提出更加科学的防灾意见。徐老虽然年岁已高但还是坚持读报,他每天要读6份报纸,一天不看报纸就会觉得缺点什么,无论有什么事也要抽出时间把报纸看完。徐老看报很细,但是最能引起老人家注意的无疑是“水稻”二字,通过报纸徐老记下了2007年农垦水稻大事记,把从报纸上获得的有关水稻的信息一一记录了下来。播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等,垦区的水稻情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老人的心。
  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徐一戎,2006年又获得全国“银龄行动、十佳老人”、“农业科技入户先进个人”称号。徐老说,很多人一生会从事许多种工作,而他一辈子都在为一件事忙碌;很多人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而他退休之后似乎比上班时还要忙。他说,他一生就是一业五件事,学习、科研、推广、写作、育人,尽心尽力为稻业。
  在采访中,农垦科学院领导介绍,徐老确实做到了他说的“尽心尽力为稻业”的不倦追求。他在年近古稀之年,还首次完成我国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和首次绘制出我国寒地直播水稻亩产超千斤栽培模式图。(文/摄 立衡 广石 记者 沈才)
发表于 2010-7-1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敬可爱的人。
千斤栽培模式。
发表于 2010-7-1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晓夫 于 2010-7-14 21:21 编辑

小时候就知道东北人把‘大米’叫‘精米’,原因就是他们只知道苞米、高粱、大豆,从来没有见到过、也不知道‘大米’是怎么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能从南方购得‘大米’到东北,要不怎么会有一句俗语流传呢——‘穷人披着麻袋片,富人穿着绫罗绸缎;穷人吃糠咽菜,富人吃精米白面’。
      像徐一戎老人家的一代人,硬是让北大荒的黑土地长出了‘精米’,把北大荒的子孙都变成了富人,吃‘精米白面’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是人们每天餐桌上的家庭便饭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1 04:29 , Processed in 0.18343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