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1

[人物] 路上的风景——徐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1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一直以来很喜欢一个说法,叫"在路上",因为觉得记者就是在路上的工作。屈指算来从2002年至今做农业记者也算有些年头了,足迹也踏过了十七地市的绝大部分县市区,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很多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的点滴,也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曾学过一点所谓电视的知识,知道电视首先归类于艺术的范畴,现在越发觉得电视记者应当算作是"在路上的艺术"。
  很多人说记者很威风,是"无冕之王",窃以为做记者应当借用元末明初大学士朱升的名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记者只是一个职业,行使的是职业特点所赋予的权利,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当是厚积而薄发的"杂家",在行进的道路上应当抓住更多的机会学习来充实自己。对农业电视记者来说,因其独特的工作特点,在做一名合格电视人的前提下,首先应当学会做一名"农民"。
  时光划过2010年的上空,脚步并未停滞,却因为一个新企业的加盟开始了另外一种"行走"。从1月11日开始,由鲁虹111冠名的"种地36计"正式开始运转,对鲁虹农科这家企业的相关服务也就随之展开了。"鲁虹111种地36计"这档节目是在借鉴了《百家讲坛》的模式,并在2009年成功移植制作的《苹果大讲堂》的基础之上开辟的新版块,节目是由专家根据季节更替和农作物时令时机对不同作物进行预见性的种植技术指导和种植小窍门传授的科技讲座形式,从开播至今已经制作播出了二十多集,内容分别涉及了大棚蔬菜、大田作物中的小麦、生姜、大蒜、玉米、棉花等、果树中的苹果、桃树等的季节性或者全程种植管理和施肥用药的技术和技巧制作了相关节目。该系列节目以种植技巧为主,为农民如何稳产增产增收出计献策,同时每一集都以"某某计"作为题目,如"大棚防寒计"、"大蒜高产管理计""小麦返青计""棉花施肥计"等等,既直观又呼应系列节目主题。该系列节目采取固定播出周期播出,即每周二和周五晚间首播,周三周六重播的方式,由于兼具了知识性和时效性,对农业生产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节目开始播出之后受到了很多农民和农业专家的关注,许多人养成了每周固定时间收看的习惯。在制作节目和与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恍如回到了课堂,在工作中向专家汲取着营养,学到了更多更广的作物生长特点和作物种植技术,也在积累中为今后制作节目的专业化夯实着基础。
  策划者是现在各行各业中尤其是经营者身边越来越重视的角色,由于鲁虹公司与我们合作的形式为整体合作,而我几乎成为了为鲁虹公司专项服务的人员。该公司的发展如何也关系到了台里和频道乃至我个人的直接利益,所以在做好正常工作的同时,我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整体包装策划能力。该公司起初的系列节目、专题和广告投放是整体打包的,在我接手以后在对市场规律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向领导的请示和向同事的学习,并与该企业负责人的不断沟通交流,对企业整体投放的频率、形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使企业的投放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其中在3月下旬在企业广告投放两个月之后,配合用肥季节建议该企业更换广告形式,由原来主打品牌宣传变更为对产品特点的宣传,并对广告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策划。进行了此次调整以后农民对该企业产品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好的促进了购买时的直接性,企业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该公司专题片投放时机和投放频次也进行一定的策划性调整。通过此事一方面对广告经营中的策划能力有了一个锻炼提高,另一方面也在工作中也对相关行业整体布局与发展规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在每一次采访的过程中,与农民、专家、企业人员的交流,都如一次全新的挑战和学习的机会。对我们农业记者来说,接触最多的就是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在他们的身上也看到了很多。在我们的节目中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第一次使用新的农资产品,建议您先那一小块地做好试验再大面积推广",但是通过了解却发现很多农民并不是"先拿一小块地做试验"。起初只是有些愤其不争,也有些担忧,觉得没有按照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试用,万一遇到不合适的会影响其产量,也会影响到企业,甚至影响到栏目形象,但是后来通过深入了解才明白了其中原委,不按照"先拿一小块地做试验"的思路来种植的往往是三种人:一种人是很单纯的,他们对我们栏目非常信任,对我们推荐的肥料会坚定不移的使用,即使偶尔出现小问题也会归结到自己管理水平不行上来,这类人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电视记者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应该去把更好更放心的农资产品推荐给父老乡亲;另外一种人是实际情况不允许,由于原有土地并不多或者土地流转使他们手上的土地所剩无几,却又不愿意放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于是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着劳作,但是现在生产的以肥料为例,通常使用单位都是亩施数量,对于只有一两亩或者两三亩地的他们来说,往往小面积做试验很不现实,就出现了有的人用大面积使用来做对比,或者有的人干脆就不做对比的情况;第三种人就是秉承着所谓传统种植思路,思想比较保守,要么全都用传统方式种植,要么全部换成了新产品,当然通常他们在更换的时候都是会向周围的人获取经验以后,偶尔也有盲听盲从的。
  记得4月中旬去宁津县采访,在宁津县柴胡店镇前艾村有个艾明庆,一共只有一个七分半地的黄瓜大棚,去年年底开始全部更换使用了鲁虹系列的肥料,因为如果让他去做对比试验的话,无疑会浪费掉一半肥料。而同在宁津县柴胡店镇的后艾村有个艾国宁种着13.5亩地的小麦,他就有充分的条件先做好试验再大面积推广。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应该最亲近的人。自幼和乡村有着很深的感情,最瞧不上的就是不尊重农民的人,俗话说"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现在看来也许有失偏颇,但是我想如果数数不出五服的亲戚,恐怕就没有人家里没有农民!如今当我在一次次的拍摄过程中,整日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每一位乡亲扑面而来热情,冬天的大棚里鲜亮的黄瓜西红柿,初夏的樱桃园里红彤彤的大樱桃,一捧捧地往手里塞,让你感觉推辞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而我最常做也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用我所谓"见多识广"的眼睛,帮他们去观察发现生产中的不足,同时也请专家对他们提出意见,通过这样的过程让他们获得更好更高的收益,同时我也有了从中学习提高的"实习"过程。
  记得6月19日去安丘市采访大姜的时候,一钻进凌河镇大儒林村的李宝成家的大拱棚,迎面袭来的就是滚滚热浪,当时估计棚内温度已经接近40℃,叶片出现了黄边现象,而据我以前的了解此时大姜棚控制温度不应该超过35℃,虽说当时他家大姜长势很好,但凭感觉知道他的管理肯定有些问题。由于当时没有专家一同前去,此事暂时搁置,回来后我又专门请教了几位专家,当我再次给他打电话把专家意见给他说的时候,听到的是一连串的谢谢。
  电视行业发展迅猛,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应当是电视人的必备品质。虽说做的是农业节目为主,但是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也应该是兼具制作多种节目形式的能力。今年由于政策原因,电视购物类节目受到限制,这就需要在原有电视购物节目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于是山东一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与频道合作开始运作。由于既要符合方针政策,又要兼顾企业和产品宣传,同时还要考虑观众收视心理,于是全新的访谈形式的栏目《城乡大卖场》诞生了。从样片到成片,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制作、包装,从反复摸索试验到形式基本定型,历经近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制作完成了六期节目九个版本,到目前反馈效果较为理想。而我也从中获益良多,一方面锻炼提高了整体策划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在全新领域开拓了思维。
  当然所谓术业有专攻,很多行业都对"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偏爱,我倒认为更应该重视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记者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业,我想所谓专业应该包括基础性的拍摄、编辑之类,当然也应该包括所采访涉及的行业专业,这些都应该是我们不断学习加强的。就记者本身而言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向外界取长补短两方面同等重要。
  电视宣传片对于现在的电视行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自明,而很多宣传片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充分调动记者能动性,利用其所涉猎的方向和所了解的内容来制作一定的宣传片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从事电视工作以来因有一定专业基础,也曾多次制作宣传片,比如今年年初由于栏目涉及到今年的几个大型活动需要快速准确的宣传出去,快速准确就成为了基本要求,由我承担了《小超热线》《土豆大王大赛》《农民主持人大赛》等几个宣传片的制作,虽说略显粗糙,但是基本符合宣传要求,也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而我通过此过程也对栏目的几个大型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今后展开工作打下了基础。
  目前电视行业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广告经营,而对客户的广告投放的制作与修改也具有一定职责。今年上半年至今,也曾经做过几个广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与中澳通讯合作的"乡村季风手机"凝结了《乡村季风》十二年传播科技,关注三农的精神凝结,是频道扩展新增长点的重要一环,为配合宣传工作,制作的两版"乡村季风手机宣传片"和两版"乡村季风手机广告"都取得巨大反响。
  数栽春秋随风度,唯采百花一缕香。屈指数来从业至今做的大小节目也有数百了,竟无一小成甚感惭愧,不过回头细数倒也算收获颇丰。因我已在边走边学中学会了成长。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做电视,我的回答是喜欢;也曾经有人问我要做农业节目,我的回答是热爱!一个人有爱好很正常,能够选到好的职业很难,而能够将自己的爱好融入到职业中去那是难上加难!对于职业来说,从业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那叫积累,而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感动,懂得去欣赏,这才会成为动力。记者是在路上的职业,农业记者是整日在路上的职业,当我学会了欣赏路边的风景的时候,这份情怀就再也无法割舍了。
发表于 2010-7-2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路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1 04:26 , Processed in 0.19286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