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2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祥临: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并非由供求关系决定
今年以来,大蒜等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持续暴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近期,政府部门重拳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以平抑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谁是农产品价格真正的幕后推手?农产品价格暴涨对物价有何影响?为此,和讯网特别策划了财经中国会系列主题论坛之“农产品价格暴涨背后”,邀请众多知名学者和业内嘉宾来深入探讨这些话题。以下是现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祥临的部分发言文字: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生产者价格太低,刚才几位专家都已经谈到了,生产者价格的形成大体上有两部分,一是大宗农产品,就是粮食国家有最低保护价,现在我们国家玉米(资讯,行情)、水稻、棉花(资讯,行情)、油料这些农产品还不能用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保护价来收,因为那跟人家不是一个意思,对我们准确地说就是最低收购价,去年小麦(资讯,行情)0.1元多,现在跌到0.03元,为什么提0.03元,不提0.02元,不提0.06元,不提0.16元,虽然我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在战后确定农产品价格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第二次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欧美(主要是西欧)他们的农产品自给率是80%,由于他们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其实就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农产品保护价问题。他们实行这样的农产品价格之后,他们农产品自给率马上就上去,战后20、30年时间他们的农产品已经自给有余了,他们的农产品价格怎么算的呢?
我认为不仅欧美还是日本,其实也包括美国在内,他们在核算农产品价格的时候,是根据政府而不是加工商,是政府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劳动,投入的资金,这些劳动、这些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我进城打工,这些资金不去搞农业,而是搞其它的非农产业,它的盈利水平会有多少,根据他的农产品要素报算它的农产品价格。
1993年我到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研究了1990年大米价格,因为它也是收购的价格。有一点对我印象特别深,他一公顷花费了多少劳动,全国进行了调研,有一个统一的数据,花费了多少劳动日有数据,一个劳动人员按8小时算,一小时按1250日元来算,这是大米中包含的劳动价格算。就这个问题我当时请教了我的指导教授,为什么是1250日元,扫大街、刷盘子也就是1100、1200日元,我的指导教授问我,如果没有大米的问题,餐馆的盘子还用刷吗?
也就是说,生产大米的劳动比餐馆上刷盘子,大街上扫大街的劳动要重要,所以价格要高点,正因为这样,他的大米是过剩的。当然,还有别的生产政策,比如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他都有支持。想农产品充分供给,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向发达国家好好学习学习。
因为我们是搞市场经济,农民所拥有的劳动,拥有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之后,也是一种商品性生产,就要获得社会平均报酬,我们应该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制定农产品生产价格,如果按这样的要求来算我们农产品价格,刚才郑教授讲了,种一亩玉米也就200、300米,可能要十个工左右,现在一个工要50、60元左右,有的还100多元,更何况还有别的成本投入。这样我们大的农产品价格必须有所说长,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土地才不至于荒废,城市收入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和我们这些人现在收入水平差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