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1

[人物] 徐滔 我在现场,我是记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0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滔是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的专栏记者、主持人和监制,“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首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拥有者。“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奖,它授予自1991年开始记者生涯并在警法新闻领域作出卓越成绩的徐滔可谓名副其实,“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是一个典范,它告诉人们,徐滔是用机智勇敢、诚信正直、刻苦勤奋、执着坚韧——这些人类优秀的品性实现着平凡人的梦想。
    在军队大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大都具有当英雄的梦想,因为从懂事起他们的心灵就陶冶在打击敌人、保家卫国的熔炉中,《英雄儿女》、《铁道卫士》、《宁死不屈》这些影片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军队大院里出生的孩子们影响极大,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上或是在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犯罪现场出手不凡、克敌制胜,成为人们赞赏的英雄。徐滔便是这些有着英雄梦想的孩子中的一个。怀着这样的梦想,她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毕业后分到北京电视台的社会新闻部便主动要求去采访警法新闻。
    我1992年进入北京青年报做摄影记者,采访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报道警方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和平年代,真刀真枪的场面只有在警方出现场时才能亲眼看到,这对每一个具有正义感的怀着英雄梦想的人来说,都是渴望亲历的。1992年3月初的一天上午,刚当记者的我在另一位老记朋友的带领下来到北京西城公安分局的办公室,只等记者们来齐了就去采访一宗刚破获的刑事案件。就在记者与警官闲聊的时候,一个身穿红色大衣、手里拿着长杆话筒的女记者风风火火地赶到,她的身后跟着一名摄像师,这位女记者一张嘴,沙哑的嗓音喷发出来,话声很大,语速很快,警官们都热情地称呼她“滔子”,看他们说话大大咧咧的劲儿就知道都是熟人,“滔子”很快就成为所有人中的焦点。我是新记者,不知道这个穿着红大衣、说话沙哑的“滔子”是哪个电视台的,就小声问身旁的人,有知道的告诉我,她叫徐滔,别看是女的,比男的还生猛。听着男性前辈话语中自愧不如的音调,我对徐滔的第一印象是:假小子。
    拍摄警法新闻的图片,最让报社领导欣喜,也最有看点的是,照片不是来自警方抓获疑犯后的办公室,而是来自警方抓获疑犯的现场。为了能拍到现场图片,不少记者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可真正能到第一现场的记者少之又少。抓捕疑犯,尤其是抓捕持枪持刀疑犯,风险性极大,刑警队绝不希望有记者裹在其中,因为这样不仅要增派警员照顾记者的安全,还要提防记者一时冲动乱跑乱动破坏了现场。
    徐滔说,在她刚开始采访警方的时候,一次她得到某刑警队要去抓捕疑犯的信息,于是她带着摄像师来到刑警队,值班的警官对她说,抓捕小组还没到,让她等着。从下午四点一直等到第二天的凌晨两点,最后警官对她说,不好意思,恐怕这次行动取消了,回家吧。徐滔心里明白,抓捕组就是不愿带她去,也许这时抓捕组已完成任务了。她什么话也没说,这项工作是她选的,那她就要无怨无悔。凌晨三点,当徐滔困意十足地迈着疲惫的脚步刚跨进家门的时候,她的呼机响了。按着显示的号码打去电话,是她刚离开的刑警队,那位让她回家的警官在电话里说:“疑犯抓回来了,你能过来吗?”“我马上过去。”徐滔说罢,又给摄像师打去传呼,让他火速回到刑警队,自己也打的直奔目的地,此时的她困倦全消,虽说现场她没有去成,但警官给她打了传呼,说明还有机会。她只有一个想法,把采访做好。那位警官见到徐滔,充满敬意地对她说:“知道为啥给你打传呼吗?你的工作态度让大家佩服,大家不愿让你白跑。”从此,刑警队开始配合徐滔的工作,渐渐地,他们在更多的接触中有了更多的信任,成了好朋友。从1992年到2002年,她没在家和父母过过一次春节,10年中她除了工作,没事就泡在各个公安分局、派出所、刑警队,与警官们拉家常、聊工作、交朋友,直至大家的关系都成了兄弟姐妹。在采访中她答应警方的事绝对办到,这使她与警方建立了牢固的信任。最终,徐滔成为各个公安分局、各个派出所和各个刑警队的“编外警员”,一有重大案情,徐滔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赶赴现场。“记者在现场”是徐滔在《法制进行时》倡导的第一理念,她用自己的作为实现着这个理念。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现场,警方把徐滔视为同行,而徐滔在履行记者的职责外也担负着警官不能做的工作,这样的一种默契让徐滔得到了别的记者得不到的独家采访机会。2001年5月12日凌晨,一名持刀男子在北京西客站的商铺里劫持了一名女职员作人质,他手里握着自制炸药,随时都可能引爆。徐滔在案发后一小时率采访组赶到现场。劫持者说要见记者,徐滔来到他的面前,冒着极大的危险对劫持者进行游说,九个小时后,徐滔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让劫持者和人质离开柜台走向门口,为成功解救人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在徐滔的记者生涯中采访的最经典的案件当属影视演员吴若甫的绑架案。2004年2月3日凌晨,吴若甫在一家酒吧外被人绑架,徐滔在第一时间接到消息后立即派出第一组记者。随着案件的发展,徐滔又派出两组记者随警采访。当天晚上,在指挥中心采访市公安局及刑警大队领导指挥布署解救工作的徐滔凭着自己十几年与警方合作的经验,从全市几十路侦察组反馈回来的信息中果断地选择了一组她认为最有希望直捣关押吴若甫之地的刑警跟随拍摄,她的判断是正确的。22个小时,从警方接到报案到疑犯落网,再到吴若甫被救,整个过程被一一记录下来。当特警冲进人质房间时,吴若甫面露木然而惊讶的表情,紧随其后冲进去的徐滔对他说:“你放心,生命会永远跟你牵手。”这是徐滔发自内心的话。徐滔说:“跟每天都面临危险的刑警在一起,他们那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拼命精神、那种把细腻的情感藏在粗线条里的表达方式都时时感动着我。采访案件,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我觉得我比一般人更珍惜生活。一个人能平安地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愿意把这体会通过节目告诉所有人。”
    在《法制进行时》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两只矩形的鱼缸,共养着9只比巴掌大些的龟,我过去观看,龟们争先恐后地爬过来仰视着我。徐滔说,这些龟是她从指甲盖儿那么大养成今天这般的。助理武志华递给徐滔一封观众来信,信封里面是一纸5岁男童送给徐滔的画,画的是两辆行驶着的110警车,警车里坐着一位拿着摄像机的女记者。歪歪扭扭写的字是:徐滔阿姨辛苦了。
发表于 2010-8-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的责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1 10:31 , Processed in 0.17357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