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2

[人物] 徐先生与钱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3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0-12-23 14:48:14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去年上海市大学语文研究会在上海海关学院召开年会,95岁高龄的徐中玉先生与91岁的钱谷融先生光临,我一位同事,初次见到两位先生,兴奋地说:想不到两位先生如此灿烂,如此有趣。今年,各增一岁的两人又联袂出席了在立信会计学院举办的同样的会议。徐先生说,当年朱自清、闻一多先生都是教大一国文的,他也教过多年的大学国文。教国文最为不易,广博的知识、独特深入的感悟,灵活的教学方法,缺一不可。钱先生说,他教书数十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国文时的情景。有一次讲《离骚》,学期过了一半,课还未讲完。大家都笑了。钱先生喜欢说文学是无用之用,然无用之用又是一种大用。他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引领我们去体验生命,从而温润我们的人生。他说大学语文老师自己一定要喜欢文学,才能让学生也喜欢文学。
从前有“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说法,不管是见过还是没有见过两位先生的老师们,都惊异于徐先生与钱先生的儒雅、温和、睿智、洒脱与慈祥。尽管他们的容貌很有些不同,徐先生清癯,钱先生圆霭,徐先生个子稍高,钱先生个子略矮,然两人的气色一样红润放光,一样不见老态,映现于颜面的一样是宽厚是慈祥。这两位老人,展现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方智范教授在会上说,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的心似乎变硬了,需要用优秀的文学艺术来加以软化。他的话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听徐先生讲“诗教”,听钱先生讲“文学的魅力”的情景,不觉感慨系之。我想,这两位老人,不就是为优秀的文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所“化”的优秀人物吗!不就是优秀的文学艺术能够“化人”的极生动例证吗!在这两位老人面前,我们对文学的陶冶熔铸性灵、人格的作用,对文学的“无用之用”,真的是别有会心或者说深有会心了。
不是对祖国的语文、对母语教育一往情深,两位老人又何必不辞辛劳,不惮辞费呢!他们早就桃李满天下,作为教师,已经功德圆满;他们又是学者,都术有专攻,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但他们又是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教师与学者,已经由教师、学人而成了教育家母语的、文学的教育家。早就没了名利的考量,只是为了他们无限热爱的母语教育、文学教育事业,为了文学,文化的薪火相传,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和老年的、中年的、年轻的老师们相聚、晤谈,商讨。两年前在南昌举行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徐先生在会上足足讲了四十五分钟,思路清晰,见解犀利,让人惊叹。据我所知,有些人仅仅为了能见一见两位老人,而希望来参加会议。受老人精神的感召与激励,而兢兢于母语教育、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真的还有一些呢!


有一年在昆明开会,与徐先生一起散步,惊异于先生对时事的关注与洞察。徐先生的认真与执着,是人所共知的。钱先生喜欢说自己是散淡的人,他服膺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格言。然而两人的志趣又多共同之处,如对金钱、名位等世俗功利的淡漠;都喜欢读书,老而好学,笔耕不辍等,看到两位老人,听他们侃侃谈“道”之时,我的脑中常涌出八个大字:“书生本色,赤子之心”。
在与大学语文相关的会议上,徐先生总是强调,大一国文,建国前我国大学已普遍开设,世界各国亦复如此。国文教育,关乎母语及文学的知识、能力,更关乎“人”的养育。钱先生喜欢说,教书数十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大一国文的八年,他教得很快活,学生学得也很快活。
作者:尹荣方(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发表于 2010-12-2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老先生别无他求,一生执着追求的是母语教育、文化教育事业,九十多岁仍孜孜不倦,不改初衷,令人佩服。
发表于 2010-12-23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PK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1 23:30 , Processed in 0.20985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