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 帆《唐山大地震》《第一书记》 徐帆在《唐山大地震》中的表演,无疑是2010年中国电影最明亮的色彩之一。在这部实为新时期三十年历史长卷的电影中,徐帆塑造了含辛茹苦的母亲李元妮形象。人物刻画准确、细腻,表演风格舒张、大气,动作组织简练、生活,注重整体气质的塑造,年龄感的把握尤其出色。徐帆塑造的李元妮形象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温火之间,转换自如,既有唐山人的特质,又有具体年代那一代人的群体共性——客观地看,金马奖评委对大陆新时期30年缺乏了解,基本也无人去过唐山,见识过真正的唐山人,“用力过度”之说,确为误读。
徐帆在《第一书记》中扮演沈浩的妻子,戏份不多,没有太多发挥余地。但徐帆凭借对于生活的理解和丰富的演出经验,以及和北京人艺同事杨立新的默契配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妻子形象,温润可亲。
吕丽萍《玩酷青春》 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归于《玩酷青春》中母亲的扮演者吕丽萍。实际上,吕丽萍已经多年未有精彩的人物呈现,特别是在电影之中。在一部低成本电影中的表演,使她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演员的荣誉,估计是吕丽萍本人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吕丽萍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延续了一贯的表演风格,自然,朴实,宛若街头巷陌的邻家妈妈,将节奏和技巧隐藏在自然主义的生活化表象之后,却不断地发挥着作用。这种生活流的演技是吕丽萍最拿手的戏路,出现在诸多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但是能够在海峡彼岸获得认同,依旧有些出人意料。这个事实引人思考,似乎已经成为惯性定式而显得陈旧过时的事物,是否仍就具有他无可比拟的宝贵价值?
舒 淇《非诚勿扰2》《精武风云》 舒淇从来都不以演技而立足于电影界。在她努力摆脱花瓶称谓的时候,每一次挑战都归于失败。然而,当她因失败的沮丧而被动“放下”抗争欲念的时候,却呈现出了一种宝贵的表演状态。
如今,伪演技派大行其道,吼派、能量、激情随处可见,温婉自然的文艺范,随着类型商业电影的大热而失却了市场。独特的环境,使得舒淇能够隐藏在商业类型片中展现她的儿女情长,客途秋恨。在《精武风云》中,舒淇扮演惯常的交际花,爱恨之间的摇摆信手拈来,展现出难度较大的中间状态。在《非诚勿扰2》中,舒淇扮演的空姐梁笑笑,疲倦而随性,饱含都市女性疲沓纠结的特质。舒淇是比较典型的本色演员,懒洋洋的表演基调甚至正是她本人的真实状态,却也显现出一种别样的个人/角色魅力,也成为赢得票房的元素。对于本色表演的研究,舒淇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案例。
李冰冰《通天帝国》 《通天帝国》是一部标准的类型电影,所有的演员都尽职尽责,李冰冰也是其中之一。她所扮演的上官婉儿身上,散发出别样的个人气质,这是李冰冰表演中少见的现象。
《风声》之后,李冰冰明显放下了诸多包袱,改变了表演状态,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突破。在《通天帝国》中的表现比较具有代表性:她不再努力去“演”某个角色,展现某种技巧,而是自然融入具体的角色,在角色的行动中完成人物塑造,因而,她塑造的上官婉儿给人自然、饱满之感。李冰冰登上银幕以来一直顺风顺水,但完成个人演技的突破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的成功给演员带来信心,不断的信心让演员抛却杂质,走向心灵的解放,表演的自然流淌。这是一个漫长的归途,也是一个道理平实易懂、现实困苦艰难、对每一个演员形成考验的大问题。
余 男《西风烈》 余男是标准的文艺片演员,与王全安导演合作的影片,构成了余男电影世界中最光彩的部分。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表演方法截然不同,这个问题为许多人所忽视。余男从文艺片走入商业片《西风烈》,成为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例证。
高群书导演的《西风烈》,风格强烈,质感独特,相似于若干墨西哥导演拍摄的好莱坞影片。粗颗粒,虚焦点,手提拍摄,一干男演员骠悍勇烈,余男扮演的女杀手,颇显烈焰红唇的气质。余男的表演总体不错,但仍不够游刃有余,显得是在努力塑造此类型片中的形象,而不是骨血已化为那个人物。在艺术片和类型片之间的角色转换,是当下电影格局中演员们普遍面临的课题。
接受现实主义戏剧表演训练,因艺术电影获得知名度,转而进入类型片拍摄——这个流程甚是拧巴,也无甚道理可言,但却成为了奇特的主流方式。
姚 晨《非诚勿扰2》、《摇摆de婚约》、《爱出色》 姚晨是近期窜红最快的女演员。《潜伏》等电视剧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关注,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无数电影也加入了争抢姚晨的行列,无论是否适合角色,将姚晨抢到手就是胜利,那些投资者和制片人们自信地自言自语着。
2010年,姚晨演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电影作品,清一色扮演白领丽人,《非诚勿扰2》、《摇摆de婚约》、《爱出色》……然而,这些作品均差强人意,姚晨的表现也无可圈可点之处。
姚晨具有着顽强的个性,鲜明的爱憎,这种日见稀少的品格是她能够在影视界中脱颖而出的宝贵品质。然而,并非所有演员都属于通用型,他们都有各自的世界。但是,时下的中国影视界,跟风复制心态严重,选择演员完全不依据是否适合,而仅以知名度为衡量标准。于是,天性质朴的姚晨,被“强制”演出了一系列和她本色相距甚远的角色。作品不精彩,观众难接受,虽然拥趸未少,但大多都为之惋惜叹气。
认识你自己。做演员宝贵的能力之一,就是对不适合自己的角色说不。
徐静蕾《杜拉拉升职记》 徐静蕾走上导演岗位已有10年,《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都是特色鲜明的作品,也成为这个时代女导演作品中的佼佼者。然而,在2010,徐静蕾忽然改弦更张,导演了一部试图成为商业片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并扮演了剧名主角。
对于徐静蕾演技的评价,很难脱离她的导演处理,因为整部影片,似乎比杜拉拉更能够展现真实的徐静蕾。《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复杂的小说,被改造成了一部简单的电影,简单到甚至难以支撑100分钟的长度。社会丛林化作了纯爱世界,豕突狼奔变形为和谐社会,一幅动画鲜花坦荡出女儿情怀——如此电影赢得了一批观众的喜爱,遭到了另一批观众的声讨,弹指间,一亿票房变作了现实。
影片中的表演,有哪个瞬间令人难忘?似乎找不到。似乎也没想让人找到。
陈 瑾《唐山大地震》 陈瑾在《唐山大地震》中扮演的继母董桂兰,表演时间和空间极其有限,廖廖数场,且容易被简单被定位成病态和嫉妒的人物。然而,陈瑾用她的表演经验为人物注入了更多的信息量。他扮演的女军人,经历过文革时代,又丧失了生育能力,身上隐藏着一个时代女性的病症。她孤独,多疑,渴望情感与交流,却又对其莫名的惧怕。她对自己的丈夫和养女都有一种神经质的焦虑,并非因为真的怀疑他们会产生不伦之恋,而是在发泄社会强加在董桂兰身上的种种压力。《唐山大地震》没有写文革,却通过董桂兰为代表的人物传达出了时代的气息,同时,这也是陈瑾作为演员功力的体现。
陈瑾在影片中的表现契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于表演境界的评价:“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人物,还看到了伫立在人物背后的整个时代。”
汤 唯《月满轩尼诗》 汤唯曾经在戏剧和影视中有过诸多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汤唯的成功演绎是她选择的艺术道路的必然。在《月满轩尼诗》中的表演,面对生活流的演出,汤唯的表演轻松自如,清新自然,不温不火,以气质取胜。这些得益于她在《色∣戒》经受的演技锤炼:她所扮演的王佳芝,发声部分和音色使用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又不露声色。她举手投足的动作规范,不仅仅契合人物,并且揭示了背后那个具体的时代。唱歌、粤语、香水、口红,这些编剧导演共同设计的细节,都被汤唯演绎得准确精道。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沉淀,汤唯的心态更加沉静,这也是她能够保持演技水平的重要原因。
2010年,汤唯还拍摄了《建党伟业》,扮演五四青年陶毅(斯咏)。她的归来,是一件好事。
周冬雨《山楂树之恋》 在张艺谋导演寻找原色清纯少女的工程结束之时,河北姑娘周冬雨成为《山楂树之恋》的女主演。
《山楂树之恋》是一个奇特的案例。原著小说在网络流行,风传源于炒作。经历过文革历程的人们并不认同,青年一代也多不喜其热闹,但却偏偏“火”了起来,也就拍了电影。张艺谋要找到原生态,广泛撒网,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静秋”。整部影片也基本秉承纪实风格,虽然在一些场景的处理上显得随手。
周冬雨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虽然都在努力呈现原生态,但在与专业演员窦骁的合作中,终于落于下峰,显出被动。但是周冬雨的名声已经被传播,也有无数广告、节目踏破门槛,从一清纯少女迅速变为社会的人。也许她将在2011年会报考大学,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但这个故事的结局恐怕更接近于《伤仲永》。
王 嘉《惊天动地》 第30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王嘉,曾经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经历惊心动魄的一刻,最终仍旧拥抱了奖杯。王嘉的成长历程,是一条传统道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市场竞争刀光剑影的今天,这样的道路平平常常,甚至可以被看作保守。
王嘉到八一厂工作前后,连续演出了《我的长征》、《他们的船》、《红色满洲里》、《惊天动地》等主旋律影片,扎扎实实地提升着自己的演技。在《惊天动地》这部表现汶川大地震部队抗震救灾的主旋律影片中,王嘉扮演小学老师形象,表演自然,性格鲜明,爆发力强,展现了年轻一代演员现实主义表演的功力。
结语
当信心爆棚的人们,憧憬着5年后中国电影票房能够实现300亿的雄伟目标的时候,似乎没有注意到电影创作本身存在的危机。高速的增长,远大的前程,遮掩不住严重的缺陷。
中国电影最差劲的短板,有两个:剧作,表演。
技术部门进步飞速,几乎和世界一流同步——在经费有保障的情况下。制片业、发行放映业也摸着石头渡过了混河,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剧作病弱,全民声讨,业内忧患。
表演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指出。在万民的狂欢中,演员们被捧为明星。电影产业的黄金秘律之一便是明星制,虽然学界对于当下是否存在明星制大多执否定态度,但在事实上,明星制发挥的作用前所未有的强大。在投资、创作、宣发、观众选择等方面,明星制实为第一要素。
产业的猛然复兴,使得电影人措手不及。我们缺少为类型片创作培养的演员,缺少对类型片表演技巧的研究,却少对类型片表演技巧的训练方法和积累机制,便不得不将知名度当作明星的唯一指标。于是,香港演员大行其道,因为他们本来都属于类型片创作,趣味对路;艺术片演员转而投入类型片创作,弱点尽显;电视剧演员大规模进军大银幕,有些出色,有些不知所措。
中国电影的演员问题,首先缘自于教育体制。院校培养体系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不仅仅不能引领创作方向,连和创作一线对接都很难做到。一批批被新老规矩套子培养出来的演员,或者在创作中遭遇再培训,或者直接损害电影的艺术质量。在银幕上,随处可见拿腔作调的表演、虚假的激情和空洞的心灵,一些创作团队努力追求的电影美学与观念,一次次被演员们演绎为新型的公式化概念化。
中年演员优于青年演员,男演员优于女演员,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近年来,已经很少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青年演员,即使出现,也并不合于院校培养体系的辙。余少群是戏曲演员,赵文浩是舞蹈演员,窦骁是外籍华人。实力派们正在日渐老去,朱旭已告别影坛,陈道明已开始扮演爷爷,演员的梯队,产生了明显的老化和断裂。
电影产业的格局,也不利于青年演员的成长。大片普遍由老演员出演,中等规模影片普遍由有知名度的演员支撑,青年演员普遍被压制在制作条件过度低劣的低成本电影中,既难为人所关注,也很难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的演技水平——试想,每十分钟就要拍摄完成一个镜头,如何精雕细琢,发酵质变?大片经常失手,中等规模影片普遍亏损,有明星支撑尚且如此,哪个制片单位还敢拿上千万的投资给新演员试水?
至于院校演员普遍存在的不学、不信、不练、不服的心态,已为社会时代病的组成部分,老中青三代教育工作者均束手无策。
2011年,将是电影产业发展放缓的一年,一方面巩固已有成绩,一方面回补若干缺口。现时,依旧看不出有什么必要的因素和紧迫的要求改变演员表演的问题,因此,在新的一年里,电影表演格局不会产生甚大的变化,也不会产生积极的进步,危险的因素将继续积累,直到某个必须产生变革的时刻到来。文/ 赵宁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