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3

[评论] 徐光木:精简在华“国际会议”须革除利益驱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财政部、外交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规范管理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控制国际会议规模和总量;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不得举办或承办无实质内容的国际会议;不得攀比会议代表规格;不发会议纪念品,不组织公款游览、参观等。(2月13日《重庆晨报》)

必须得承认,在打着各种名目,无实质内容的国际会议“泛滥成灾”的背景下,两部委联合发文对规范在华国际会议有其积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议腐败”。可是,仅仅靠文件来规范在华国际会议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乱象”只是其表,“乱象”背后的“本”才是根本,正所谓正本须清源。

那么,在华国际会议“泛滥成灾”的源头在哪里?我想,绝不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喜欢开那些有形式无内容的国际会议,把开会当作成乐趣,而在于,国际会议背后的利益驱动。现在的问题只是,到底是什么利益驱使我们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惜血本一味提高会议规格,大包大揽所谓的国际会议。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职称制度在作怪,众所周知,但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过的论文,都视同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我们的一些专家教授为了评职称连花钱买版面都在所不惜,更何况是国际会议,一些院校和科研部门对国际会议趋之若骛由此使然。其二,不科学的政绩观的使然,举办国际会议被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作是政绩,一方面,举办国际会议能够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及其领导的出镜率,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举办国际会议也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筹码。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国际会议才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由此看来,精简在华国际会议倒成了系统工程,非改革职称制度和政绩观不行,但这是不是意味着精简必须待到前者革除之后呢,不是的。当下,我们只需要效仿国外在召开国际会议方面的成熟惯例即可,也就是把一般性(含学术)国际会议的举办权由地方政府和部门交给企业、中介机构,地方财政不出一分钱,由举办单位自负盈亏。这样一来,倒贴本式的国际会议不光开不下去,而且也没有单位乐意开,在华国际会议的规模和总量自然就会大大降低。也只有做到这些,在华国际会议“乱象”才有可能药到病除。

发表于 2011-2-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职称含水量,大大的超过了职称获得者的实际水平。主要原因是,掌控职称评定的机构和人员,不看你的真实含量,而注重你付出了多少换取职称的有形‘代价’。
发表于 2011-2-1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革除利益驱动
发表于 2011-2-1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革除利益驱动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2 06:31 , Processed in 0.18796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