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3

[评论] 徐圣居:别再让教师当“戴手铐的旅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新学期开学,黄陂前川六小四(1)班63名学生中就诞生了32个‘小头头’。据悉,该校目前考虑全面推广这种教学尝试。”(2月20日《武汉晨报》)
  作为教师的我,对报道中的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持赞许的态度。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主人翁”意识。这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并没有助长了小学生的“官瘾”。
  然而,当过几年教师的媒体人兼时评家邓海建先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记者抢发新闻的速度立马在新华网发表了《63人32个官 小学生为何官瘾大》一文。读罢此文,先让我想起了“戴手铐的旅客”那部电影,同时对邓海建这位时评家有了新的认识。
  邓海建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孩子只是大人的一面小镜子。当社会上官本位盛行时,学校里‘官瘾’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63名学生,倒有32个‘小头头’,官位如此众多、阵容如此豪华,实在令人瞠目。” “这种做法也许的确鼓舞了32个当官的孩子,但是,那些没有官位的31个孩子又会受到怎样的‘鼓舞’呢?”
  读罢时评家邓海建先生如此荒谬的自圆其说,或者是强词夺理下的自圆其说。我觉得这是当今中国的悲哀!中国怎么会“喂养”出这样一个“时评家”?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或者是换位思考地想一想:4年级的小孩,一般是10岁左右的儿童,“奶瘾”刚刚了,怎么就有“官瘾”?那么,这“官瘾”又如何来的呢?
  如果按照邓海建的逻辑,这些10岁左右的四年级学生,是不是在娘胎中就涉足官场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或者就是因他们父母进行“官文化”的早期胎教而染上了“官瘾”?

  当今的中国,教育有太多的无奈,教师也有太多的无奈。在如此时评家邓海建之流的媒体舆论的引导下,社会给教师“炮制”了众多的违背教育规律的“镣铐”,使教师对学生有着太多的“说不得,惹不得”,使教师不能也不敢按照教育规律来行使教育权。这又如何了得?
  对于邓海建这样一个教育界的外行,这样一个时评界的“歪嘴和尚”,我只想借用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情》一文最后一段话送给你: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一声:“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
  教育,中国的教育,再也经受不起这些“外行”的折腾了。给教育松绑吧,给教师解开“镣铐”吧,别让太多的社会尘埃“污染”了教育这一方净土!让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去自由地发展和成长,让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去开展各项教育工作。这才是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真正出路,也是中国时评家和社会舆论的责任所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圣居

发表于 2011-2-2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权——钱——这是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吗?
发表于 2011-2-2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当上小头头的另外31名学生饭也吃不香了。
发表于 2011-2-2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官-----从娃娃抓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7 09:46 , Processed in 0.15161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