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2

[人物] 以仁义立国的徐偃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我国夏朝时期,早已雄踞在东方的部落,称东夷,其首领名皋陶,偃姓。相传,皋陶曾被部落联盟领袖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员。皋陶生子伯益,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建立徐国,其部落名徐夷、徐戎或徐方。
  徐国世代相传,共传44世,直到周敬王8年(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灭,历时1600余年。徐国的范围为今淮、泗一带,国都建在今泗洪境内的大徐城。
  徐国的历史传至第32世时,国君即东夷盟主徐偃王。在历史长河中,徐戎逐渐发展为东夷中实力最强大的部落,成为统辖淮、泗流域的东方盟主。周初,徐戎曾多次联合淮夷反抗周王朝。周武王灭商后,曾分封商纣王直子武康继续统治殷商都城附近的地方,同时派其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武统帅军队,驻扎殷都附近,监视武康,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由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周武王死前曾委托其弟周公旦(史称周公)摄政。
  纣王子武康出于复辟的目的,利用管、蔡二监对周公的忌妒,相互勾结,并派人联系徐戎、淮夷等部落,起兵反周。后周公旦两次东征平息了叛乱,攻灭东方17国,继续分封诸侯,而徐戎仍然保持东方盟主地位。
  徐国到了徐偃王时期,由于偃王治国有方,素以仁义闻名于世,因此徐国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来朝贡者日益增多,统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来朝者“三十有六国”、“地方五百里”,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
  徐偃王17岁时,饱读诗书。20岁时,继徐国国君之位。继位后,偃王在徐国大行仁政,而且是“弛甲弋,坠城池,修行仁义,被服慈漫,视物如伤,以怀诸侯”。在徐国境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成有所用,偃王得到民众的拥戴。他主张“弛甲弋,坠城池”,把省下来的军事费用,用于修建学校,改善民生。这种做法在当时是相当危险的。他没有像现代政治家们一样,提一个倡议,让所有诸侯们一起来筌订一个互不侵犯协议,或者削减常规武器的协议,而是自己先行带头,削减武备。“弛甲戈,坠城池”。以仁义治于民众,以诚信立于诸侯。而偃王之世,可是一个诸侯林立的乱世!所以韩非子说:“周文王以仁义得国,偃王以仁义失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以韩非子理解,偃王是生错了时空,但偃王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仁君。所以荀子在《荀子。非相》中,把偃王与尧舜并列。
  徐偃王之徐国,始于夏。其祖先大费,又名伯翳。佐大禹治水有功。据清人《徐偃王志》记载,这个大费就《山海经》作者。他是最远古的博物学家、地理专家、动物学家。其人对于山川江河,对于飞禽走兽十分了解,常给舜帝讲这方面的知识,“咸若实”,说得听众象面对实物一样。后来舜赐他“嬴”姓。这个“嬴”姓,就是秦始皇嬴政的嬴。大费生大廉,若木。大廉子孙非子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地,后传到秦始皇。
  若木则有功于夏主启,封于徐。建国现在泗洪县。徐国始封于夏,经商,周两朝。史载“子孙相继,君徐不革”。到周穆王朝,偃王继位时,清人偃王志记载,“徐国传两千年,几于夏、商、周相始终。”这一个诸侯国存在的时间,贯穿夏商周三代。纵观世界上下五千年,还没有那一王国,享国时间如此之久,说徐国是有史以来最悠久的王国,一点也不夸张。
  周王朝在开始的200年中,特别是成王和康王时期,政治比较稳定,国力比较强盛,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到了昭王和穆王统治时,西周王朝大肆对外侵犯,结果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全军覆没;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重了内部剥削。
  这时周天子正在做两件事。一,派兵征西,讨伐游离在周朝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周时期西北地区的一少数民族,如戎狄等,他们以放牧为生,但也顺手牵羊地对中原各诸侯进行战争掠夺。周及周各诸侯国饱受其苦。周穆王派重兵围剿,收效不大,但到是加重了各诸侯国负担。引起各诸侯国不对宗主国的暴虐统治和沉重的负担甚为不满,徐偃王就是反对宗周最强烈的国君之一。
  周穆王六年,诞到洛阳朝见周天子。时东南有人作乱。周天子分东方诸侯,令诞主之。同时赐诞为伯。
  东方各诸侯,一是受周天子之令。二是觉得诞之仁义,是一不错的国君。跟着他有安全感,所以"贽玉帛死生之物,朝于徐。并且有人提出拥戴诞为王。诞自我感觉也不错,所以就开始称王。他是诸侯国中,第一个敢向周天子叫板称王的诸侯。
  诞称偃王之后,开始营建徐国国都,把国都扩大了几倍。《地理志》记载,“故徐国,其城周十二里”。而周天子的王城也不过九里。国都建好后,偃王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偏王。他有了“欲霸上国”的野心后,徐国人开渠时,得“朱弓铜失,以为天瑞。”献于偃王。弓失是征伐之物。获得征伐之物,在当时许多徐国人看来,是上天把天下的征伐之权,授予偃王。当时只有周天子才有征伐之权限。而这时的徐国,因偃王大修文德,人民安居乐业,年年五谷丰登,民众如鸟趋兽集,纷纷来归。东方大小三十六国诸侯,自愿割地献徐,有一些诸侯国甚至自愿另入徐国联邦。徐国一度从一个百里小国,变成地方数百里的中等诸侯国。徐偃王也以为自己有了霸天下的资本。但他是想仁霸天下,或文霸天下。
  由于徐偃王好行仁义,国力强盛,来归者日增,势力范围不断扩展。慑于徐偃王的威德,周穆王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为由,“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发楚师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宗遂北徙彭城武原山下,百姓归之,号曰‘徐山’。”(见《元和郡县志》)。
  楚候攻徐,偃王弃城而走,楚国兵追而杀之。偃王临终之前叹息曰:“吾赖于文德,不明武务,以至于此。”
  偃王死后,周天子复封其子宗,为徐国国君。后徐国又传十一世,数百年时间,为吴王阖庐所灭。
  到唐代,衢州人为偃王建偃王庙时,请韩愈作碑记。韩愈作《衢州徐偃王庙碑》云:“徐与秦俱出伯翳,而秦处西偏,而秦以武胜,虎吞诸国为雄,诸国皆入秦为臣,秦无所利,上下相害,卒偾其国而沉其宗。徐得处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除刑争末事,待四方以仁义。得朱弓铜失之瑞,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令造父合楚伐之。徐不忍斗其民,故走死其国。偃王之后,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而秦后,兹无闻家。非偏有厚,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也。”秦以武失其国,徐以文失其国。韩愈为偃王作的碑传,也对偃王施仁义的肯定。


[《贵州政协报》 | 责任编辑:开县政协新闻网 ]

发表于 2011-5-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仁义立国的徐偃王
发表于 2011-5-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的特征。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2 14:24 , Processed in 0.15942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