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3

[人物] 《瞭望》:徐芑南,“深蓝”开拓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当时徐芑南已经66岁了——按国家863重大专项总设计师要求,年龄不应超过55岁,科技部特地为他破此先例

  北京时间7月26日上午9点,“蛟龙”号——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在下潜试验中成功潜至5057米,突破了5000米水深大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历史。
  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潜水器可探测全球70%以上的海底,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50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这一刻,“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等了一辈子。
  第一个活儿是“舰务兵”
  徐芑南最初与潜水器结缘纯属意外。
  上世纪50年代,正值中国工业大发展,造汽车、造飞机、造轮船,是很多年轻学子的理想。1953年,17岁的徐芑南如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热门专业”——船舶系,决心在造船方面做出一番成就,毕业分配志愿报的是船舶设计所。
  可是学校却将他分配到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所,徐芑南不愿意,找管分配的老师问究竟。老师说:“把你分到研究所你还不愿意?人家想去还去不了呢!”“抗议”无效,徐芑南只好服从分配。
  当时,我国海军建设和国防科研事业发展迅速,但基础薄弱、技术缺乏,缺乏资料可供使用,急需科技攻关。到船舶研究所后,徐芑南被派去做潜艇模型的水动力试验。本来他的毕业设计做的是“水面舰船”,这一下,徐芑南的事业从水上潜入水下。
  虽说要研究潜艇,可此前徐芑南从没见过真正的潜艇,他所有关于潜艇的知识都来自于书本。正巧,当时国家要求干部下连队当兵,他就主动请缨,前往青岛的潜艇基地。
  徐芑南的第一个活儿是“舰务兵”,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潜艇上的三个阀门——一个空气阀和两个注水阀,他负责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些阀门打开或者关上。其余时间,徐芑南可没闲着,他在潜艇上跑前跑后,把潜艇的各个舱段都摸了个滚瓜烂熟。一个月飞快地过去了,他觉得不过瘾,又要求去其他的几个潜艇和潜艇的修理厂实习。
  一共三个月,至今回想起来,徐芑南仍然觉得这是他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光:“我终于知道我干的是什么,该怎么干了,连看图纸的感觉都大不一样了。”从此,徐芑南梦想能够做出世界上最领先的载人潜水器,为我国海洋科考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险些搁浅的梦想
  当年轻人徐芑南刚开始建立起对潜艇的认识时,美国、苏联等国家已经开始向大洋深处进发,载人深潜技术突飞猛进。1964年,美国的“阿尔文”号已经能够下潜到2000米以上。
  文化大革命来了,徐芑南作为做科研的年轻人,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只是被撤去了课题组长的职务。当时有两个口号“抓革命”、“促生产”,徐芑南被安排去“促生产”。
  由于很多人去“抓革命”,“促生产”的人就少了。很多时候,徐芑南都是一个人完成几个人的任务。从行车指挥,到设备安装,到实验测试,再到写分析报告,他一个人全包了,慢慢就成了个“多面手”。
  十年“文革”后,军用技术转向军民结合。随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对潜水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徐芑南也开始了他的“总师生涯”。
  上世纪80年代,徐芑南作为总设计师,带领七○二所(即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等5个单位的技术骨干,成功完成我国第一台单人常压潜水器和双功能常压潜水器的研制,达到当时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80年代末,徐芑南作为船舶总公司任命的总设计师,提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光纤通信的缆控水下机器人设计方案及其技术途径。
  1989年,日本的“深海6500”号已经可以下潜到海下6500米深。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徐芑南任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大深度无缆智能型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的副总设计师,以丰富经验成功完成了该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载体系统的研制。
  1992年起,徐芑南同时还担任了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的总设计师,它可到达地球94%的海域进行考察。
  1992年至1993年间,七○二所向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提出研制6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建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镍、铜等矿产的国际价格偏低,深海矿产开发失去了其商业魅力,这么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用途并不是很明朗,计划搁浅。
  此后,徐芑南一度以为自己的梦想也将就此搁浅。1998年,他带着遗憾与老伴一起远赴美国,与儿子、孙子同住,准备安度晚年。
  66岁再出发
  2001年起,中国开始拥有东太平洋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面积有7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渤海那么大,那里藏有丰富的矿产和稀有金属。
  2001年1月,在中国大洋协会的组织下,国内科技界和海洋界的15位院士和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外交部的有关领导进行深入探讨后,达成了研发载人深潜器的共识。
  在立项前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他是总师的最合适人选。”
  做总师,有两个必备的素质,一是业务全面,与载人潜水器相关的知识什么都要懂一点;二是协调能力强,载人潜水器仅靠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要协调多个科研机构一起攻关。徐芑南业务全面不用说,载人和无人的潜水器他都做过了,而且也有多次做总师的经验,以前工作中与科研人员接触多,大家都了解他、认可他。
  可当时徐芑南已经66岁了——按国家863重大专项总设计师要求,年龄不应超过55岁,科技部特地为他破此先例。
  有一天深夜11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二所原所长吴有生的电话打到了徐芑南家中:“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这个总师非你老徐来当不可!”
  当时徐芑南的身体状况是: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还有偏头痛,一只眼睛已仅存光感。
  接受这个任务,家里人不同意。徐芑南说:“我一思考潜水器的问题,头就不痛,不思考就痛。还是接下这个任务,让我感觉舒坦。”最后,年近九旬的老母亲点头了:“你去做吧!不做你会生病的。”
  徐芑南重新出发了。2002年6月,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正式被列为863计划“十五”期间重大专项。
  到目前为止,潜水器共有三种:一是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可长时间在水下定点作业;二是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AUV),可实施长距离、大范围的搜索和控测、并实时传输信息;第三种就是载人潜水器(HOV),能使人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作业,具有极强的精细作业能力。
  2002年,虽然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6000米级的AUV,3500米和4000米级ROV的研制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此前我国的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只有600米。载人深潜,从600米到7000米,要攻克的重重技术难关可想而知。
  当时七○二所的水下工程室也处于人才青黄不接的“断档期”。同时,由于国外技术封锁,“蛟龙”号从最初设计到最终海试,都得自己做。徐芑南将几位已经退休的老研究员请了回来,又加紧培养年轻人。
  九年中,徐芑南看所有的科研资料都是靠两个途径:让老伴念给他听或用放大镜看。他的右眼视网膜已经脱落,左眼视力也不好,要走得特别近,他才能看清来者是谁,和熟悉的人打招呼全靠辨认轮廓。
  九年中,徐芑南几乎每年都要犯心脏病,他成了华山医院的常客。每次住院,医生都要求他起码住两个星期,病一有好转他就坐不住,经常时间不到就“逃”出医院。
  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徐芑南坚持和大家一同上“向阳红9号”。他说:“严格来说,总师是必须上潜水器下潜的,大家为了照顾我身体,我己经没有尽责了。”他上船时,随身花花绿绿的药品和氧气机、血压计等必备器械装满了一个拉杆箱,“吃药就像吃饭一样”。
  第一次海试刚结束,在舱室内他心脏病突发,同行的人十分紧张,他反而安慰大家:“没关系,不要紧。”
  尽管如此,九年来,徐芑南从来没有想过放弃。2008年,“蛟龙”号水池调试完成后,要做海试了,但经费却没有落实,那是“蛟龙”号立项以来面临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几经周折,2009年海试经费终于解决,其间,徐芑南和他的团队始终没有停止过海试的准备工作。
  “画了无数遍、想了无数遍、梦了无数遍”,现在,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终于成为徐芑南生命中的真实存在。
  但是,5000米只是个逗号,“蛟龙”号真正向往的是7000米深海。徐芑南的计划是,2012年“蛟龙”号将挑战7000米的世界深度。目前,全世界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是6500米,如果能够下潜到7000米,则意味着可以到达几乎全世界的海底,超过日俄法美。
  “‘蛟龙’号完成7000米任务后,我就真的退休了,我的毕生心愿也就完成了。”徐芑南平静地说。□
  “蛟龙”入海
  “蛟龙”号长8.2米,宽3米、高3.4米,在空气中重量不超过23吨。它的外形像一条鲨鱼,有着白色圆圆的“身体”、橙色的“头顶”,身后装有一个X形稳定翼,在X的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导管推力器。
  它拥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它将可在几乎全世界的海底自由行动。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四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且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
  相比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还有几个主要独特之处:其一,具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其二,具有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以将潜水器在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母船的指令也可以实时地传给潜水器;其三,中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与国外同类潜水器相比,容量是最大的,从而保证了水下作业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蛟龙”号是一条“中国龙”。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很多关键技术都是中国人自己突破,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由中国独立完成。虽然有些零部件还是国外进口,但正在实现国产化。
  这条“蛟龙”将带领中国人走向更加广阔的海域。
  海洋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开发基地,也是最现实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拿能源一项来说,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高达1000亿桶,深水区是世界油气的重要接替区。近十年来,人们新发现的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油气田70%都在海上,其中一半以上又位于深海。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一倍。
  地球上,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国际海底区域总面积为2.517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因此,国际海底区域是地球上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最大政治地理单元,有“蓝色公土”和“第六大洲”之称。
  国际海底环境管理局规定,要申请哪个地区的预先开采权,就必须要有潜水器在底下,获得样品和图像来作为依据。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把控制和占有这些资源的各种措施列入国家的发展计划,同时加紧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和开发,以期抢先获得“蓝色公土”的占有权。因此,快速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赢得这场“蓝色圈地运动”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发表于 2011-8-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徐氏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发表于 2011-8-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实事的人
发表于 2011-8-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实事的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10:56 , Processed in 0.16715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