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2

[人物] 徐其明:收藏之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徐其明首入国家博物馆展出藏品,为全国私人藏家领跑,开文博界先河。他跳出收藏小圈子,走进文化大圈子,为收藏界的极好范例。他藏品众多,眼光独到,理论实践并举,私藏公益兼行,他的收藏只有无数高峰,没有一个终点。
第一个在国家博物馆开展览的私人收藏家
2011年3月26日,“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36件,其中近100件来自徐其明的私人藏品,主要有历代鼎盛时期的宫廷御瓷,如青瓷、颜色釉瓷、青花瓷及彩绘瓷等等,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这百件藏品占徐其明目前藏品总量的一半,它们中有70%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90%以上从国外拍卖会上购得,其工艺精湛、华丽高贵、传承有绪、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次展览受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国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的高度称赞:“徐其明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的礼物,他的陶瓷藏品代表了我国历代陶瓷艺术的高峰水平,非常精美华丽,尽显雍容气象。徐先生将藏品展示给公众,让人在领略艺术的同时,又能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实在是弘扬文化的最高形式,功德无量。”
耿先生还说,这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与民间藏家合作办展,其文化意义不容低估。它一方面体现了民间藏家在我国收藏界地位的日渐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民族文化复兴历程正在稳步推进。
现在,距开展已经4个多月了,徐其明谈起来,仍然难掩兴奋之情:“4个多月以来,展览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很多人慕名而来,以求一饱眼福。以前,参观券每天限量8000张,但很快就被预领一空。在‘五一’期间,我们将每天的参观券数量增至12000张,还是供不应求。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参观人数,我们考虑继续增加参观券的数量。这些可喜的数据说明展览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但徐其明能第一个携私人藏品入展国家博物馆,其中曲折艰辛非外人所知。说起与国家博物馆的结缘,他颇为感慨地说:“私人藏品要进入国家级艺术殿堂,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所有藏品都需要经过专家的严格鉴定和筛选,完全实行最为严谨的鉴定制度‘一票否决制’,光是这一点,就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但我的藏品经受住了所有专家的轮番考验,尤其得到耿宝昌先生的高度评价。耿先生曾对我说,他看过故宫所藏的30多万件瓷器,但最终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仅有1110件。而我的藏品却能与这1110件相媲美,对此我感到很荣幸。”
徐其明接着说:“藏品经过专家多轮反复鉴定、论证后,才算完成了展览筹备的第一步。后续各种各样的工作还很多,比如展区规划、场地布置、灯光调控、温度检测、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每一项都需要研究和攻关。为此,国博不惜重金,邀请国际顶尖团队到北京进行策划论证,力求完美。经过前前后后两年多的繁复工作,展览终于成功举办。我可以自信地说,这次展览不论从规模、质量,还是服务来看,都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准。作为一个民间收藏家,能熏被国家的泱泱之风,我也感到很自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登上了《纽约时报》”
藏品入展国家博物馆,充分证明了徐其明的收藏成就。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的心力和物力。徐其明在20多年的收藏道路上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回想起收藏经历,徐其明对前几年的一次纽约之行仍耿耿不忘。
那是2003年9月,一则关于拍卖的消息引起了徐其明的兴趣。当时他人在国内,得知纽约某拍卖公司将拍卖美国船王的遗产,其中有一部分是当年慈禧太后赏赐给他的瓷器。徐其明想,基于当初历史特定原因,这位美国船王对处于危机中的大清国作出了一定贡献,慈禧太后由此赏赐与他的物品自然非等闲之物,如此重要的文物流落海外,乃是我国的损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它们重返祖国怀抱。
时不我待!徐其明立马准备远赴美国抢购。但戏剧性的是,此时距开拍只余下30来个小时!他来不及犹豫,开始了与上天争抢时间的匆忙之旅。
汽车载着徐其明的焦灼,从慈溪奔赴北京;飞机载着徐其明的疲惫,又从北京飞赴纽约。当他在纽约一落地,“拍卖会已经开始”的消息正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
刻不容缓!徐其明没有放弃,他争分夺秒,立即驱车赴拍卖会,糟糕的是,又遇到了堵车。他在车上很焦急,却又不得不忍耐,但忍耐的每分每秒又无形中加剧他的焦急。他在与时间开展一场拉锯战。就这样紧赶慢赶,他终于赶到了拍卖会安排的酒店。一口气没歇,他便冲进了拍卖现场。随后便是喘息方定的短暂平静、志在必得的频频举牌、竞得拍品的无比激动……
然而,他不经意间发现在场的很多欧美人士对他频频注目,一开始他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看了《纽约时报》才知道,原来是他在拍卖现场的穿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在拍卖会上必须着正装,而徐其明由于赶时间,忘记换衣服,只以一身便服亮相。“就这样,我穿着便服兴奋举牌的举动,被《纽约时报》等当地主流媒体推上头版,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闻。对此,我既无奈又兴奋。无奈的是,我当时穿便服纯属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刻意。兴奋的是,我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宝贝。后来,我小心翼翼护送它们回国,又在旅途上颠簸了30多个小时。”徐其明笑着说。
现在,徐其明谈起每件藏品背后的收藏故事,显得从容淡定,谈笑风生。其中甘苦,只有他自己能够品味。他曾在东方卫视的《财富人生》节目里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说是早年苦难的生活磨砺让他吃尽了苦,也造就了自己能吃苦、敢于吃苦的秉性,而这些宝贵的苦难经历成了他日后创业的精神源泉、人生的最大财富。在收藏领域中,他也同样如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收藏是一种收获,永不会收官
收藏是什么?每个收藏家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徐其明的观点自成体系、别具一格。
“我收藏是有原则的,藏品必须要符合我的标准,我才会不惜一切将其收纳。在我看来,一件东西要具备‘五性’,即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科学性、稀缺性,才能引起我的兴趣。藏品没有历史性,那根本谈不上是文物;没有艺术性,那瓷器不过是土,玉器不过是石头;没有观赏性,打动不了人们的内心;没有科学性,反映不出时代的工艺水平;没有稀缺性,那就失去了‘什袭而藏’的意义。”这是徐其明多年来总结出的收藏观,他的所有藏品就是这种理念的落实。如他所藏的很多官窑彩瓷,无不迸射着艺术的神采,让观赏者倾心拜倒、心慕神追。而一些明朝的家具,榫卯严密,造型大气,包浆浑厚,屈戌精巧,透出强烈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还有一些瓷器藏品,专家说能填补故宫馆藏的空白,可见其稀缺程度。
徐其明对于收藏家也有着严格的界定:“收藏家其实不好当,给一个称号容易,但要实至名归则很难。一个收藏者要成为‘家’,我认为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史素养。看不懂古书,弄不清历史,那收藏肯定不得其门。第二要有极深的鉴定功底。眼力不够,东西看不出真假,就算看懂了,却又不知欣赏,那也不是收藏家。第三要有朴实的文化情怀。收藏不是慕名,不是求利,不是炫耀财富,也不是耸动视听,它是一种文化情怀的展露,是对文明表达崇敬的一种方式,是让有限的人生在无限的历史中定格,它是一种超越物质的享受。”
“五性”,是徐其明对藏品的要求;“三素质”,是徐其明对藏家的定义。他具体而微,努力践行,持之以恒,愈行愈远。对他而言,收藏是一种收获,永远不会收官。
题记:
胡润排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上,连续好几年都高悬着徐其明的大名。他是慈溪企业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在浙商中也有着很大影响力。作为企业家,他在业界被广泛认同;作为另外一重身份——收藏家,其名早已墙外香飘万里。他的收藏触角远及欧美,他的收藏水准得到海内外业内权威人士的高度认可,他的收藏大手笔常常在国际收藏界掀起阵阵波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收藏之鳗
有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鳗鱼的。据说日本人很喜欢吃鳗鱼,但以前只能吃到冷冻的。因为鳗鱼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一离开生活环境,很快就会死亡。后来,有个老渔夫改变了这种情况,他卖的鳗鱼都是新鲜的。人们都感到惊奇,纷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在装鳗鱼的船舱里放进几条狗鱼就行了。原来,鳗鱼和狗鱼是自然界里的死对头。在鳗鱼群中丢几条狗鱼进去,鳗鱼马上就游动起来,以避开天敌。在不断的躲避中,鳗鱼增加了生命力,从而得以存活。
管理学家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感悟,并概括出一个新词“鳗鱼效应”。就是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如果整天死气沉沉,那么将很快失去活力,唯有竞争才能有效地调动出积极性,激发出潜能。
中国徐龙集团董事长徐其明,就是这样一条“鳗鱼”。
很巧,30年前,徐其明就是做鳗鱼生意的。他当时就像一条鳗鱼,面对着生活的诸多压力,负重拼搏,顽强竞争,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从一个跑单帮的小伙计成长为水产公司的老板,渐而生意越做越大,终于有了今天名闻遐迩的中国徐龙集团。
如今的中国徐龙集团,其传统的鳗鱼养殖加工行业早已牢牢把控国际市场份额,并在能源、房产、机械制造、资本运作等行业倾注力量,问鼎江山。但是,这些实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并不意味着徐其明这条“鳗鱼”游到了终点,他又在另一条航线启程了,那就是收藏。在宽广博大的收藏海洋里,徐其明还是那条一如既往、奋勇搏击的“鳗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链接:
屈戌,钉在门窗或箱柜上,用来挂锁的环,一般为金属制。李商隐诗云:“锁香金屈戌,带酒玉昆仑”,可见其由来已久。
发表于 2011-8-1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人收藏家
发表于 2011-8-1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可值了银子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7-6 16:48 , Processed in 0.15840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