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2

[人物] “徐优秀”:两个第一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6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核心导读
  “他不在乎个人荣誉,但非常看重集体荣誉。他常对大家说,‘我已经老大不小了,还要这个称号那个荣誉干吗,你们年轻,有前途,但只有把这个集体干好了,每一个人才会被注意到。’”蒋王派出所副教导员赵敏说,任蒋王派出所所长期间,徐长根培养了一批年轻干部,现在,他们中出了三个派出所所长、一个教导员、一个副教导员。
  尽管不在乎个人荣誉,但徐长根依然取得了不凡的荣誉。他是邗江第一个全省“111”工程优秀派出所所长、邗江首个二级派出所(全省优秀派出所)所长,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得各类“先进”“优秀”称号,因此人称“徐优秀”。
  调任蒋王,立下“军令状”
  2003年11月,徐长根从杨寿派出所所长调任蒋王派出所所长。不同的是,杨寿派出所是二级,蒋王派出所是四级;一个地处农村,一个地处城郊,工作难度更大。
  其时,正逢蒋王大开发,大量的劳力安置、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呈现,徐长根向分局党委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目标任务,甘愿受罚,就地辞职。
  一上任,他与全体干警“约法三章”:“三不三带头”,即不搞特殊性,不以权谋私,不给民警做出反面作用,带头搞好团结,带头吃苦工作,带头严格执法。
  上任不久,蒋王召开全街道干部扩大会,徐长根带领全所干警,着装整齐,列队进入会场。会上,他郑重承诺:围绕大局,进一步做好服务;打击犯罪,力保一方平安。
  良好的警风,铿锵的承诺,徐长根的“首次亮相”,让蒋王上下耳目一新。
  “把警察的形象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这是徐长根常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是挂嘴边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举动。
  每天班前班后半小时,所里组织全体干警训练体能,学习法律法规,并请来礼仪老师和医护人员,向干警传授社交礼仪及医疗急救知识,以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要别人做到的,他都会自己先做到。”时任派出所教导员的王在阳说,他年龄大,每天下班后半小时,就专门练五笔打字。“他对其他老同事说,看我怎么练,你们也怎么练。”
  对外,徐长根作出了两条规定,保护民警形象:民警下责任区走访,骑摩托车时速一律不准超过20公里;严禁民警接受辖区吃请,如因公务在群众家吃饭,必须向群众交纳餐费。
  民警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感动了大刘村支书魏启潮,他想请辖区民警吃顿饭,但被拒绝了。于是,他又打电话给徐长根,表达了请派出所干警吃顿饭的想法,但三次都被婉言谢绝。
  树立警威,破案像玩命
  一群基层派出所干警,在当地干群中的威信,除了要有严格的警风警纪作保证外,一个很直观的标准,就是看破案水平,案件破不了,再高的威信也是一落千丈。
  2003年10月,蒋王西边村组接连发生夜盗电力线案,这对正在收割的农民,无疑是一件揪心的事。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平时开朗的徐长根,此时却沉默了,他心里念叨着,“怎么办?群众忙收成,我们怎么能睡得着觉呢?”
  只要真心想为群众办事,没有想不出的办法。很快,徐长根想出了招数——夜巡。
  在徐长根的精心组织下,先后建立了15支专业巡逻队,开展“警民联动立体巡逻”。每天晚上,由所领导和民警亲自带领治安员流动巡逻,群众则实行户院联防制度,每晚三家轮流对重点地段负责守候。亲自巡防之外,每天夜里两三点,徐长根都会电话查询夜巡情况。
  有了防范措施,还要有最后一击——破案。10月15日凌晨1时50分左右,巡逻组巡逻至大刘村陈三组西北绕城公路附近时,发现三名嫌疑人员携带有大量裸铝线,有盗窃嫌疑。巡逻人员当场抓获两人,另外一名嫌疑人逃入河中企图逃跑,也被擒获。
  经徐长根亲自审查,一举破获30余起电线盗窃案。从此,辖区内再也没有发生一起类似案件。当地群众高兴地说:“有巡逻队员在,晚上我们
  睡觉踏实了,再也不用睡在野外看护电线了!”
  案件破了,徐长根却因高血压、腰肌劳损发作,倒在了病床上。当所里的干警前去探望时,他却忘却了病痛,动情地问:“最近夜盗案件多不多,群众安心不安心?”
  巡防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警务模式的改革上,徐长根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在全所推行“二组一室”、弹性工作制、民警带班制。“二组一室”把干警分为案件组、社区组和内勤室,明确了分工和责任,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和责任无法追究;弹性工作制,就是不拘泥于8小时上班,比如社区民警入户办事,白天居民上班,可安排在晚上上门;民警带班制,就是夜间巡防必须有一名干警带班,不完全依靠巡防队员。
  此外,由于所里当时只有10名警力,为了确保1/3警力在岗在位,徐长根把原来的四班调整为三班,充实夜间警力,并实行“坐班制”,变值班为上班,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
  好所长,却当不了好丈夫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就是徐长根最关心的事。蒋王街道何桥村西陈组,刘志祥老夫妇年老体弱、多病、无收入,生活十分艰难。2006年初,徐长根到何桥社区工作时,无意间听说了这对老夫妇的情况。随后,他上门拉着老人的手说:“今后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们会常来的。”就这样,二老成了徐长根的帮扶对象。
  每逢过年过节,甚至休息日,徐长根都会带上钱物看望二老。实在抽不出时间,他就会委托内勤给老人送钱送物。“徐所长的善举感染了我们,他调走之后,我们还一直定期帮扶老人。”赵敏说,去年,刘志祥老人因病去世,留下老太孤身一人,派出所干警一直继续照顾她。
  “这是他接近百姓的一种方式。”王在阳说,哪家老人生病或去世了,只要是徐长根熟悉的,他都会前往探望或吊唁。
  徐长根不仅是辖区居民的贴心人,也是派出所干警的老大哥。“干警中午吃食堂,他常常会在上午过问,今天买了什么菜,有几个荤。中午吃饭,他还会帮大家装饭端饭。”蒋王派出所原内勤许娟回忆,徐长根对下属的关心比女同志还要细。
  民警全为平的孩子长期无人照料,徐长根下班或双休日常去看看;民警陈太海家装修,徐长根帮着联系木工;民警夏小林家拆迁,徐长根帮着找临时住房……
  2005年春节前,排值班表,王在阳对徐长根说:“你家在甘泉,年三十我来值班,你回家团聚。”于是,在年三十的值班表上,写上了“王在阳”的名字。可到了当天上午,徐长根反悔了,“你父亲刚去世,还是你回去。我已经10多年不回家过年三十了,家里人都习惯了。”
  同事家有事,徐长根坚持“三个必到”:干警生病住院必到;干警家中有困难必到;干警家中遇矛盾必到。而对于自己的家人,他却很少有时间“必到”。
  2004年2月,妻子王翠香遭遇车祸,生活不能自理,仅靠岳母照顾。四个多月中,因为所里工作忙,他很少回到妻子的身边照顾。妻子难免有些埋怨:“你不要家了吗?你不要我了吗?”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是我的工作啊,我是一所之长,我不去,能行吗?”妻子无奈地说:“你去吧。”当时儿子正在读高中,家中无人照顾,常泡方便面当饭,有时几天都吃不上米饭。
  因为这场车祸,王翠香的腿部植入了钢板。但直到徐长根去世,他都没有时间陪妻子去医院,将钢板取出。
  记者 王玉龙 臧晓松
发表于 2011-10-2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忘我为民的好警察——佩服!
发表于 2011-10-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民,为大家。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22:55 , Processed in 0.15898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