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2

[人物] 邗江公安徐长根,生命里的最后24小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张玉峰)  如果将徐长根生命中的最后24小时对折,会发现2011年10月15日下午3时,是24小时的中心。
  这时,作为邗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的徐长根,刚参加完一个突发事件紧急协调会,正在赶往蒋王派出所的路上。坐在车子的后排,他闭上眼,皱着眉头,身体明显不适。司机徐承方朝反光镜看了一眼,知道大队长实在太累了,不忍心再打扰他。
  这一天,他已两次赶赴蒋王参与案件审理工作。一名治安大队大队长,总是处在“风口浪尖”,特别是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好了是和谐,处理不好就是冲突。
  这两个案件让他一直忙到当晚10时30分。同事们回忆说,放下手中的事才发现,平时黝黑壮实的老徐面色苍白,虚汗浸湿了衣领。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他才回家休息。16日零时03分,副大队长邬瑞波收到老徐发来的短信“审查得如何”,1分钟后回拨电话已无人接听……
  这是徐长根发出的人生最后一条短信!因劳累过度,16日凌晨3时许,徐长根走完了短暂的50个年头。
  打开他的《工作手记》,我们看到,处理突发事件、调处纠纷等事项密密排满了他生命的最后24小时。邗江公安分局政委陈伟计算了一下,这一天老徐整整工作了17个小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其实,在从警的26年里,徐长根的每一天基本上就是这样度过的。“长根啊,你是累死的啊!怎么就忍心丢下我们娘俩!”妻子王翠香紧紧抓住老徐早已冰冷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时间:15日凌晨3时
  为了一桩棘手的案子,他难以入睡。他对工作总是忘我投入,获得了“徐优秀”的绰号
  15日后半夜,徐长根躺在床上还没入睡,一起妨害公务案上午开始审查,又是块难啃的骨头。
  没过多久,他的胃又开始痛了,为了不打搅妻子休息,他把身子侧了过去,王翠香还是听到了动静,起身帮老徐揉一揉肚子。多少年来,妻子早已习惯了。
  睡了不到五个小时,一串闹钟声响起,徐长根腾地从床头坐起,睡意还未消,他拍拍脑门,转身走进洗漱间。王翠香已经准备好了早餐。饭刚吃一半,徐长根接到了一个电话:瓜洲中学发生一起学生坠楼事件。
  匆匆换上米黄色外套,他拎起公文包就走。临出门前,妻子赶紧装了两个包子,追到楼下塞到丈夫包里,她知道再慢一步,老徐又要饿肚子。
  在去单位路上,他骑自行车有些快,急喘着气,来不及缓一缓,他就走到隔壁驾驶员徐承方办公室,“出事了,赶紧开车,去瓜洲!”
  徐承方跟随大队长足足两年,他是局里驾驶员中每天最早到单位的,因为他知道大队长总是提前上班,随时可能出现场。刚迈出门,他忽然想起什么,然后快步返回办公桌前,拿出降压药递到徐长根手里。
  到达瓜洲中学后,徐长根和教导员张平一起劝导学生亲属。约9点,家属情绪稳住了。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治安民警,在面对这些紧急情况时,徐长根有独特亲和力。前不久,蒋王派出所出现一起群体性事件,徐长根刚到现场,一名群众直接喊道:“徐所长来了,这下事情能解决了!”实际上,徐长根的身份已是治安大队大队长,但群众还一直把他当成能解难题的“好所长”。
  徐长根先后担任过甘泉、杨寿和蒋王三个派出所的副所长和所长。2009年8月,他被调到邗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今年6月,徐长根才刚满50周岁。从警26年,他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是先进或优秀。担任大队长两年来,全队绩效考核名列全市治安系统第一,他因此获得了“徐优秀”的绰号。
  时间:上午9点20分
  眼中布满血丝的他,开始审讯嫌疑人。老徐是个“拼命三郎”,抓捕办案总是冲在最前面
  “人命关天,救人要紧,我们到西区市一院再看看情况。”徐长根转身对张平说。
  上午9点20分,老徐到达医院。等了一个多小时,待专家会诊并确定手术方案后,徐长根看了看时间,提出到蒋王派出所看看。昨夜难眠,他就惦记着这起妨害公务案。案件发生于8月22日,嫌疑人刚于前一天被抓获。
  到了讯问室,徐长根摆摆手说要亲自审问,一旁民警没人再吱声。在同事眼中,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拼命三郎”。
  徐长根工作起来不要命,甚至抓捕嫌疑人他也总是最先到场。徐长根任蒋王派出所所长时,凌剑是副所长。2008年4月,徐长根获得一条线索,有个贩毒团伙要在蒋王交易。他亲自暗访跟踪,摸清了交易地点和时间。抓捕时,民警都力劝他坐镇指挥,但徐长根压根不听,他拿上枪,手一挥:“走!”
  那次伏击,徐长根第一个冲上前,带领同事缴获200多克海洛因,破获了邗江公安分局史上最大的一起贩毒案。民警们至今还记得,伏击前,他将所里仅有的3件防弹衣让给了年轻民警。
  “每次深夜审案,即便老徐不参与办案,但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凌剑回忆说,只要所里有案子,老徐是不会回家休息的,他说这样年轻民警才有干劲。
  2009年底,一次执勤时,徐长根突然便血,一查是肠息肉。手术一周后,他就躺不住了,任凭怎么劝,他还是回到了岗位。
  去年冬天,大队接到举报,城郊有人聚众赌博。原本可以通知当地派出所查处,但徐长根匆匆喊上二中队队长夏军士,便前往举报点暗访。“农村路窄,我们骑的一辆摩托车,不小心掉进了水沟里,大队长浑身是泥。”夏军士回忆,他劝徐长根赶紧回家换衣服,但被拒绝了,直到当晚成功抓赌。
  讯问室里,徐长根的确遇到了难啃的骨头,由于嫌疑人存在侥幸心理,审讯一时没有进展。
  14时40分,徐长根接到通知,区里要开个坠楼事件紧急协调会。离开前,他交代副大队长邬瑞波:“你们先审,散会后我再回来!”
  时间 22时30分
  没来得及吃口晚饭的他,又去调处纠纷。在徐长根的心中,百姓的事“比天大”
  第二趟赶往蒋王派出所。路上,坐在后排,紧皱着眉头,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司机徐乘方从反光镜中看了一眼,大队长睡着了。
  一下车,徐长根又直奔讯问室,直到21时,老徐让嫌疑人开了口。就在此时,徐长根又接到任务,随即离开,而晚饭他还没来得及吃一口。
  原来,当晚坠楼学生亲属在医院出现纠纷。教导员张平也收到这一消息,立即赶往医院,此时徐长根已经在开展劝导工作。这期间,同事们发现老徐脸色难看,面容疲惫,几次劝他回家休息,他都摆了摆手。
  22时30分,在大家一再劝说下,老徐才不情愿地同意回家,临走时他还不忘交代,有事及时打电话。
  “百姓的事比天大!”在同事眼里,徐长根就是这样的人,不管事情大小,只要是群众的事他都搁在心上。
  45岁的王秋权家住方巷镇,患重病多年,生活又拮据。“是徐长根帮了我,要知道,我俩素不相识啊!”得知好心人因公牺牲,王秋权整整一宿没合眼,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他们一年多来相处的点点滴滴。
  去年春节后,徐长根先后四次到王秋权家里,送去慰问品和2000元现金。“最后一次见面是两个月前,他又拎着东西来看我。”王秋权仍不愿相信老徐已经走了。
  50岁的蒋王居民余瑶,仍记得2003年徐长根第一次上门时的情景。那年,一根电杆倒下来,将她家房顶砸坏,余瑶不知该找谁,两三个月房子都没修。徐长根刚一上任派出所所长,听说这件事后,二话不说便找到相关单位,最终,赔偿余瑶八千元,僵持了两三个月的纠纷解决了,余瑶打心眼里佩服徐长根。
  时间 16日凌晨3时
  发出“审查得如何”短信,匆匆离世的他却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句话,昔日承诺永远无法兑现
  拖着疲惫的身体,徐长根回到家中,妻子让他冲把澡,他说声“太困了”。
  学生伤情怎么样了?蒋王那边案子进展怎么样了?躺在沙发上,徐长根仍放心不下,刚眯了一会,又醒了过来。他倚着墙,从客厅来到卧室,掏出手机向副大队长邬瑞波发出人生最后一条短信“审查得如何”,时间定格为16日零点零3分。
  仅仅1分钟后,邬瑞波没再拨通徐长根的电话,以为大队长已经睡下了。其实,徐长根身体已严重透支。他推醒妻子,然后用手吃力地撑住椅子。几分钟后出租车送他到医院抢救。
  路上,徐长根再也忍不住了,不停地喊痛。王翠香赶紧拨通了儿子徐久明的电话,那头,正在值夜班的徐久明坐立不安,父亲痛苦的叫喊声,竟成了和他最后的告别。“坚持住啊爸爸,我们俩的约定还没兑现呢……”徐久明随即向医院奔去。
  24岁的徐久明今年刚从江苏警官学院毕业,一个月前光荣地成为西湖派出所一名治安民警。在他眼里,父亲每天东奔西走,总是那么忙,很少过问他。但他不怪父亲,他说,父亲专门为他休过唯一的一次假,陪他参加高考。
  那时,徐久明在泰州读书,徐长根和妻子悄悄来到儿子考点附近住下,三天时间,夫妻俩远远望着徐久明走进考场,没敢打扰。“物理考试结束后,居然发现校门外站着父亲,心里要多暖有多暖。”徐久明很委屈,又心疼,爸爸平时是在忙工作,不是不爱他。
  高考结束后,一家三口去无锡旅游了一天,拍了全家福。公休假还没结束,徐长根又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直到因公牺牲,一家人再也没有合过影,那一次出游,也是全家难忘的回忆。
  16日凌晨3时,抢救室外,徐久明和母亲最后等来的却是噩耗,徐长根因劳累过度永远离开了他们。
  “爸爸,你睁开眼啊,儿子还没给你捏过脚。”跪在地上,徐久明痛哭流涕。父亲曾经不止一次逗他,什么时候也能像妈妈那样,累的时候给爸爸捏捏脚。每次徐久明总笑着把妈妈推到徐长根身旁。
  在家中,徐久明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是夏天从警时徐长根送给儿子的礼物。在为父亲拍了一张照片后,徐久明与他作了约定:等11月份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请父亲和母亲一起撮一顿。
  然而,父亲匆匆离世,这个约定再也无法兑现。
  19日上午,徐长根追悼会后,3000多市民自发吊唁送行。从甘泉长塘村到西屏山,3公里的路上,不断有群众自发加入送行队伍。他们含着泪,要送一送因过度劳累牺牲的好警察徐长根。
发表于 2011-10-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爱惜生命,对自己不负责任。
多活几年,干的工作更多
发表于 2011-10-2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23:42 , Processed in 0.16694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