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2

[地方] 眉山网走基层:徐友坤又要搬新家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11027110048951.jpg
修新房虽然请了施工队,但是徐友坤每天还是喜欢和工人们一起劳动。
本网记者 吴仲渊 熊剑 文/图
  “再去街上买几包水泥回来,水泥标号一定要给足,自己住的房子,质量不能马虎。”“车库砌砖的时候注意要把卷帘门的位置留出来。”记者见到徐友坤的时候,他正忙着在自己快完工的新楼房前指挥工人加紧施工。
  徐友坤是全国枇杷之乡----仁寿县文宫镇飞跃村二组的村民。三个月前,由于213国道扩建,他家建在国道旁那幢200平方米的小楼按要求被拆除了。徐友坤在距老房子不远的地方选址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新房重建计划。现在的新房子是两楼一底,面积达600平方米。600平方米?那要花多少钱?面对记者的表现出来的疑惑,徐友坤指着新楼旁边的另外几栋在建小洋楼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年,我们村上的枇杷年年丰收,政府又年年给我们搞枇杷节,我们的枇杷名气大、价格高还不愁销,现在的村民不差钱。你看一家比一家修的好!”
  徐友坤的村子是当年文宫镇最早种植枇杷的村子之一。说起当年政府如何引导大家种植枇杷的事情,徐友坤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飞跃村地处龙泉山脉二峨山段,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不适合粮食生产,他们的村子曾经是仁寿县最贫穷的山村之一。1987年前这个村还保持着一个惊人的记录----8年没有一户人家娶到老婆。1987年后,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村上开始发展枇杷种植。“当时来传授技术的专家说每斤枇杷可以卖到5块钱,大家都不相信,每家每户就在房前屋后栽几株,等到水果上市了。一两株枇杷树的枇杷比一亩地的粮食还值钱,这个时候大家才后悔没有听专家和干部的话。”说起这段经历,徐友坤忍不住大笑起来。后来村上的人逐步把以前的耕地,山地全部种上了枇杷、桃子,大伙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特别是90年代初,国道213修到了飞跃村,村民们就在家门口开始了枇杷买卖。“我就是那个时候把山上的茅草房拆了,借了点钱花几万块钱在路边修了那套200平方米的小楼。搬进新房的第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都没有睡着,感觉在做梦一样。”如今的飞跃村已经是文宫镇最主要的枇杷生产基地,他们村的枇杷不仅个大,而且口感极好,成为外地客商争先订购的对象,每年枇杷即将上市前,每家每户的枇杷都已经被客商订购一空了。村民坐在家里把钱收。
  为了保障飞跃村枇杷的质量和村民的利益,曾经当过村长的徐友坤还组织村民成立了水果协会,一方面给大家提供交流枇杷种植技术的平台,同时代表村民和商贩谈判订购合同。在交谈中,徐友坤告诉记者,他是北京著名的东坡酒楼在全国指定的24个水果供应商之一,每年他要给东坡酒楼供应2万公斤枇杷。“每年我都会把最好的枇杷送到北京,至于价格,保密!”说到这里,老徐露出诡异的笑容,“现在大伙都在担心213线好久能够扩建完工,你看枇杷都已经开花了。如果明年不能按时完工,就会影响枇杷的销售。”在采访中,老徐对这条给他们带来富裕的在建道路是否能在明年枇杷上市前修好表示了担忧。
  看到老徐在工地上太忙了,记者感觉不便打扰太久,便匆匆的告别离去。第二天一早记者接到老徐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老徐说昨天太忙了,没有接待好记者,他热情的邀请记者在他家新房修好后去他家品尝枇杷。

发表于 2011-10-2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致富光荣!
发表于 2011-10-2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玉杰 于 2011-10-28 20:22 编辑

领导搭台,枇杷唱戏。
枇杷致富,丰衣足食。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23:16 , Processed in 0.16044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