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2

[人物] 徐文华:没有公休的环卫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11208085710191.jpg
   好人好事
  1988年徐文华高考落榜,他失落、彷徨、无奈。由于家境困难,他无法复读。转年,带着“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信念,他来到天津打工。
  在别人介绍下,徐文华来到河北区环卫局一所。当时看着身高不足一米七又清瘦的他,保洁队长有些担心地说:“你这小身板能干我们这活儿吗?我们这可都是体力活儿,你可想好了,别干不了两天就走人。”“让我试试吧,我能吃苦。”徐文华很渴望一份工作,虽然他知道要干的活儿肯定很累,但有活儿干总比没活儿干强。再加上不服输的性格,徐文华很诚恳很坚决地这样回答,终于打消了队长的顾虑:“那就这么着,以后看你的了!”当时,徐文华和队长谁也没想到,这活儿他不仅坚持干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自从干上了环卫工作,徐文华至今没有公休过。
  工作也是生活
  人长大后,无非做两件事。一是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二是生活,体悟工作以外的幸福。但徐文华稍有不同,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也就是他的工作。
  可以说,保洁队的工作,远比徐文华想象的累得多。1989年10月,徐文华来到天津市河北区环卫一所。他干的第一项工作是垃圾收运,那时候他不足二十岁,正是吃嘛嘛香、躺哪哪睡的年龄,但工作要求居民区的垃圾清运,必须从凌晨两点半开始。觉不够睡怎么办?他就用三个闹钟叫自己。无论雪天、雨天、风天,他都要在居民上班上学出门之前把垃圾清运干净。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居民区平房多,胡同口很窄,进出很不方便,上班上学时间有垃圾车跟着抢道,居民肯定有怨言,徐文华自己也觉着不是事,所以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七点钟之前,把管辖片内的所有垃圾清走。久而久之,徐文华感动了居民们,也跟辖区居委会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时,他们发现徐文华挣钱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大爷大妈们就把洗干净的旧衣服送给他,家里做了好吃的常送给他。而且居委会还让徐文华睡在办公室里,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徐文华租房的钱,二来居委会也省得找人值夜班。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居民们这么关心他,他觉得自己无以回报,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他所管的辖区多为带垃圾道的老楼,由于垃圾道很窄,而且用的时间长,所以经常堵,一堵整幢楼便臭气熏天,成了苍蝇、蚊子的天堂。于是,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徐文华便把脑瓜伸进垃圾道,用铁钩一点一点地掏,有时掏着掏着塞住的垃圾突然松动了,没等他抽回身,垃圾一下子砸下来,他只能被“活埋”。
  徐文华还忘不了2003年发生的“非典”,当时有些保洁队员吓得不敢干了,卷起铺盖家走。因为不知哪有被感染的人,如果直接接触他们的生活垃圾,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人走了,活没人接,垃圾成堆,领导着急,群众着急。这时他们发现,徐文华默不作声地干完自己那份活,又要求再加一个人的活。就这样,活儿还是干不完,想来想去,徐文华想到了自己的妻子。从1993年到天津后,没有工作的妻子在家悉心照顾徐文华和孩子,虽然日子紧巴巴,但夫妻感情非常深厚。也许是心有灵犀,妻子心疼丈夫,二话没说每天跟着丈夫装车推车,那时他们夫妻俩清运垃圾的背影,就像一道风景,感动了所有人。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走了,几年后好学上进的徐文华,不满足只干分内的那点事,主动学起了检修。每天收工后,别人掸屁股走人,他却悄悄留下把所里的垃圾车检查一遍,轮胎扎了、车帮松了、挡板漏了,他都及时修理。队领导告诉记者,这些年,队里从来没有因为保洁车出现故障而耽误垃圾清运。
  在天津工作这么多年,徐文华很少回老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1990年春节是徐文华在天津的第一个春节,午夜时分,鞭炮礼花齐鸣的时候,别人家的饺子飘香的时候,徐文华拉着垃圾车,只能低着头,不敢看也不敢闻。看到家里的来信,徐文华的心湿润了,他回信说:“春节的时候,天津的居民们渴望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这里的工作需要我。”
  2008年3月,环卫体制迎来改革新风,由于干了19年的环卫工作,徐文华还是选择了环卫局,继续他的保洁工作,不过,从此不干垃圾清运了,而是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
  环卫工作中有许多考核和检查,并不是把马路扫干净就可以了,把垃圾运走就可以了。环卫工作常常被纳入到“民心工程、市容整治、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徐文华在这些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常常是最后一个下班。2010年1月,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笼罩津城。此时,徐文华刚回到老家看望病危的老母亲。当他从电视上看到天津下大雪的消息后,心里很着急。雪大路滑,如果雪未及时清理,结成冰就更麻烦了,湿滑路面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影响百姓出行,徐文华坐不住了,但高速公路也封闭了,坐长途车是肯定不行了,他搭上一辆私家车赶回天津,投入到清雪工作中。雪清扫干净了,老母亲也走了,徐文华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歉疚藏在心里,在没人的时候,想想母亲,偷偷掉泪。
  习惯做好事
  徐文华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相对固定,做好事的范围也在他的工作地点周边。
  商奶奶住平房,无儿无女,十几年前老伴儿去世了。徐文华跟她住得近,每天路过商奶奶门口时总得扒头往里看看,没事才能安心去上班。工作之余,经常到商奶奶家今天修水管,明天修电路,时间是零散的,干的活也是零散的。有一天,徐文华从商奶奶门口路过时,扒头往里一看,床上摊着被子,就觉得不对劲。因为商奶奶是个干净利索的人,虽然住平房,但家里收拾得很整洁,不叠被子很不正常。徐文华立马问邻居,邻居说商奶奶半夜病了,去了医院。徐文华就天天跑医院,用自己的吃饭和休息时间照顾商奶奶。出院后,商奶奶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她把电饭锅放在床上,以方便自己做饭。可是这方便带来的危害也是方便的,床上有锅,有插线板,有被褥,万一着火可不得了。徐文华一边劝着商奶奶,一边把锅移走,把线移走。夏天过后,吊在床上的电风扇很碍事,稍不注意就碰头。商奶奶说,不收了,明年接着用,省得麻烦。徐文华说:“不麻烦,我给您收了,您上床下地也方便,万一电线漏电多危险啊。我顺便把线路给您改好了。您这方便安全,我这心里也踏实。”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徐文华像照顾家人一样让商奶奶的晚年充满温暖和亲情,直到去年商奶奶去世。
  2010年夏季的一天,在金钢桥下的亲水平台上,一位大爷踩着水里的台阶走,走着走着台阶就没有了,大爷脚一滑,掉到水里了。徐文华来不及脱衣下水,就把手里的铁锨顺下水让大爷抓住,徐文华边拽边喊路人,这时,几位路人和徐文华一起把大爷拉了上来。老人说不清自己的家人和住处,徐文华赶紧报警,当徐文华放心地把大爷交给警察时,他悄悄地拿着扫帚接着扫他的路去了。
  有一次徐文华在北洋桥边干活,捡个大旅行包,放在自己的三轮车上等失主,但他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回来找包。他就打开包看能否找到有用的线索,在发现一个电话号码时,他就打过去,可接不通对方,徐文华就把包交到派出所了。每隔几天徐文华就打电话问问派出所包的主人找到没有。过了十几天,徐文华又给那个电话号码打过去,这次通了。对方是佳木斯的,他说:“我就没想到还能找回包,我要去天津把包拿回来也挺不方便的,徐师傅,您能给我寄回来吗?”徐文华又跑到派出所把包领出来寄给了包的主人。那位佳木斯人说:“徐师傅,非常感谢你,有机会我到天津一定去看你。”
  在路上工作的时候,随时都能做好事,因为恰巧赶上了。徐文华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天的事了,他正在扫马路,一位陌生的大爷向他摆手,说自己感觉不舒服,可能要发病,让徐文华送他回家。徐文华放下手中的扫帚,让大爷坐在车座上,自己推着自行车,稳稳地把大爷抱下车,把大爷轻轻放在床上,问大爷需要什么,大爷说:“老毛病了,我吃点药躺下休息一会就没事了,不用给孩子打电话。”徐文华临走时,大爷从兜里掏出10元钱非要给他。徐文华说:“大爷,这点小忙不算啥,应该的,别人也会帮您的,您好好歇着,我走了。”
  徐文华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总说,我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我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我帮助人也不是刻意的,都是在我工作时遇到的,我只是顺便而已。
  2011年,徐文华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他说,我离60岁还有17年,我还要像过去那样,干一天干好一天。
  记者后记:
  平凡的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简单的工具也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徐文华总是负责污染量大、检查最严格的路段,他所清扫的路面保洁质量始终处于优秀水平。在河北区环卫局的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个小黑板,上面有市内六区的评比记录。看来,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真不是“干净”一词就能说明白的。
  我们经常看到在马路上有人扔纸和饮料瓶之类的。徐文华说,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立马过去捡起来,很多时候,人家都会说,对不起啊。也有无动于衷的。有时我在马路边时,忽然身边就会停下车,里面的人说:“师傅,受累,帮我把垃圾收一下。”我会笑着接过垃圾,心里很感谢他们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是我们环卫工人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我只是用我的真心去干活,希望我的真心能影响更多的人爱护环境,让津城更美丽。
  好人语录
  工作可以不干,要干就要干好。
  我很幸运,我拥有那么多的荣誉。我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我的荣誉。我认为劳模在一线最能体现劳动的价值。
  环卫工作对人的技术要求不高,要干好还是要热爱,还是要有好的心态,主动想把工作干好,那效果是不一样的。
  行业有分工,职业没贵贱。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
发表于 2011-12-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行出状元
发表于 2011-1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扫大街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临时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8:10 , Processed in 0.17159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