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2

[人物] 女主播徐俐:央视不好混 采访意外收获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204131019594726.jpg
  在央视新闻主播中,出生于湖南的徐俐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疾语如风、字字珠玑与刚毅练达的冷色风格,再加上美丽的面孔,让她成为CCTV-4的标志。
  其实徐俐也曾因普通话不好而遭到过央视的拒绝。她曾在长沙电视台工作过14年,当孩子3岁时,她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正好央视正在招主持人,于是决定进京赶考。可惜她当时的普通话还不是特别地道,没能考上。从那次之后,她花了很大心血学习普通话,甚至拒绝讲长沙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过多久,央视又向地方电视台征集优秀主持人进行专业培训,徐俐做为长沙电视台最优秀的主持人获得了这个机会。“到了培训班以后,发现班上比我漂亮的多得是,没想到几个老师却说我的五官比例是最合格的,我就来信心了,加倍努力学普通话,正好《中国新闻》要开播了,大家都觉得我有种正气,就这样成了《中国新闻》的女主播”。
  央视不好混,做新闻会让她兴奋
  在中央电视台,徐俐遭遇过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做伊拉克直播的时候,徐俐曾经被人批判“浅薄、自以为是……”用她的话来说:“我是这样的吗?这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评价。那段时间,我想的就是:我不玩了。临近崩溃的边缘。不过后来也调整过来了。”徐俐对于工作上的态度,个性是鲜明的,非常要强。
  “中央电视台是个非常看重人才的地方,并不好混,哪怕是出了2秒钟的错误,也会被视为‘靠不住,下次换人’……就是这样,想去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可以排两个站的队伍。”徐俐这话是充满了自信的,不过,记者的问题似乎有些过激:“既然那么不好混,你还混了14年,你是怎么混的呢?”徐俐笑了起来,笑中带着自信和满足:“那就是每次都对付得可以。
  在长沙14年的新闻工作就是我到中央电视台做新闻14年的本钱。”
  “其实,做新闻主播也是有情绪起落的,新闻比较平淡的时候就觉得没意思。”“有了很好新闻,会让你很有激情,会很兴奋,会让你打起精神来。”

  对两次婚姻都心怀感激
  谈到婚姻,徐俐也毫不隐讳,她坦言结过两次婚。她称第一段婚姻是十年,第二段婚姻至今刚好也是十年。不过她并不太愿意多谈前夫,只说:“他是个很好的人,但两个好人并不一定就能有个好的婚姻。对于第一次婚姻,我始终心存感激。”说到现任丈夫,徐俐则放松很多,笑得十分幸福,还大方透露丈夫外号叫“灰熊”,现场一位观众立即上台送徐俐一只大灰熊玩偶,见到玩偶她竟害羞起来,接着温柔地把玩偶抱在怀里。
  徐俐介绍说,现任丈夫是在一次采访中认识的,两人第二次见面,徐俐就很肯定地认定他就是自己喜欢的那类男人,“因为他智慧,而且冷静。人非常风趣,跟他在一起特别开心”。她表示,非常依赖现任丈夫,自己的漂亮衣服、首饰基本上都是“灰熊”买的,“这双鞋就是他买的,漂亮吧?”她指着脚上的美鞋骄傲地向观众们展示。徐俐说,与“灰熊”携手的十年让她体会到幸福的真正含义。
  孩子比工作更重要
  40多岁的徐俐,不仅脸蛋保养得很好,身材也保养得很好,更看不出她竟是个18岁男孩的母亲。与所有母亲一样,徐俐谈起儿子时两眼都在放光,不过当事业有成的徐俐回顾养育儿子的经历时,却是充满遗憾。“年轻时为了事业放弃了很多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儿子几乎是极其无奈地接受了我这个母亲,我常常想如果让他选择,也许他会选择不要我这样的妈妈。”看到现在台里有些女同事孩子生下来两个月就跑来上班,徐俐称特别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劝她们:“这个世上没有任何工作值得你抛下两个月大的孩子,既然生下了他,就要对孩子负责任,不然以后会后悔的。”徐俐:面对曾经的美丽,我们容易伤感。有心理专家说,有些女性的心理危机就来自对自身年龄的恐惧,年轻时讨厌男性轻薄地挑逗,而当男性再也不关注的时候,心里的失落会导致严重的自我轻视。很多女性的放弃就是从这样的自我轻视开始。我们的美丽不是为了求偶,不是为了他人的赞赏,我们有责任展示生命的美丽,那是我们应有的生命尊严。

  采访有意外收获,名记者情动名主持
  1992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徐俐作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一是突破婚姻“瓶颈”,与结婚10年的丈夫离婚;二是离开长沙电视台,去中央电视台打拼。
  徐俐她住在央视提供的集体宿舍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晃两年过去了,徐俐还是孤身一人在京奋斗。这时,徐俐以鲜明的个性特色在央视站稳了脚跟。1994年5月的一天,徐俐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朋友说:“你的荧屏个性太扎眼了,我找个报社记者帮你宣传一下。”一周后,徐俐接到朋友的电话:“这个记者名叫张天蔚,出差刚回来。我把你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了,他很快就会同你联系。”
  第二天是星期六。临近中午,张天蔚开着一辆红色的切诺基来接徐俐去央视。他披着一头长发,还有浓重的鬓角,配上阴沉和忧郁的表情,显得很酷。徐俐乐了:此人怎么长得像大灰熊?
  两人很快就进入了采访与被采访的状态。他阴沉着一张大脸,只问了几个貌似浅显却深刻的问题,然后冷眼观察着坐在对面的她,迥然不同于那些曲意逢迎的文化记者。
  第一次遇到这么一个棱角分明的记者,徐俐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围绕着采访话题说了起来。采访结束后,张天蔚在徐俐下车前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你把我‘撂倒了’!”随后,红色的切诺基掉转车头绝尘而去。
  此后,徐俐和张天蔚经常忙里偷闲打个问候电话,有空时就多聊几句。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彼此都能感受到心智交锋的惬意。
  徐俐被张天蔚身上独特的北方男人气质吸引住了。他则喜欢上她光环笼罩下的朴实和善良,他向徐俐说出了自己曾经有过的10年婚史,称自己虽然是“二手男人,”却有“一手情感”。
  虽然都经历过一次婚姻,但两人都能完全接受对方,完整地喜欢对方,心神如此相通。两人谈婚论嫁时,张天蔚突然提出一道难题:“如果我的父母难以接受你,怎么办?”她愣住了不知何意。他揭开了谜底:“我不止一次听周围的人说过,这个徐俐,铁嘴钢牙,没一点笑模样,做女人哪能这样?”这番话让一向伶牙俐齿的徐俐无言以对,但她是个不服输的人,她决心要征服未来的公婆。

  征服未来公婆,湘妹子果然身手不凡
  张天蔚大徐俐3岁,出身于京城的一个大家族,父母都是中央美院资深教授、著名雕塑家,弟弟是留德博士、著名画家。与徐俐相恋后,张天蔚没敢向父母透露风声。
  在家里,他突然爱看电视了,遥控器经常锁定徐俐所主持的节目,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父母受此影响也注意到了电视屏幕上的徐俐。有一次,两人忍不住大发感慨:“哎呀,这姑娘长得不错,主持也当得不错,可谁要娶这么个儿媳妇可了不得,多厉害呀。”张天蔚只得附和着父母,说:“嘿嘿,这么一个器宇轩昂、伶牙俐齿的大女人是有点吓人,不过一物降一物,总会有男人能把她   几天后,张天蔚的弟弟悄悄告诉父母:“好像我哥最近正同那个厉害的女主播谈恋爱呢。”
  这消息一出,简直在家里引起“地震”。两位老人当即提出了两点疑问:“第一,你的性格温良平和,怎么能同那么厉害的女人相处呢?第二,你是普通市民,她是电视明星,哪能在一起过平凡日子?”张天蔚说:“她要强却不倔强,还是很好相处的;无论她多么有名气,走出演播厅,与普通女人没什么两样……”徐俐从张天蔚的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说:“我倒想去拜访你的父母。”她半开玩笑说:“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两位教授大人不能接受我,我就把你‘娶’回家。”
  1994年7月的一个黄昏,徐俐素面朝天,穿着一身纱质的黑色衣裤,与张天蔚一起站在北展剧场门口等候他的父母进场看前苏联红军歌舞。当张天蔚的父母出现在徐俐的面前时,她甜甜地喊了声:“叔叔、阿姨好。”张天蔚的母亲主动地同她握手,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随后不久的一个调休日下午,张天蔚开车把徐俐接到自己家里。她一进屋,就闻着一股特别的酸味儿,原来是他父亲在熬豆汁儿。
  晚餐是豆汁儿就着烧饼,还有芥末墩儿、麻豆腐等老北京的家常菜。放在徐俐面前的一碗豆汁儿看上去像石灰水,她强迫自己尝了一小口,天呀,味道简直像馊掉的泔水。徐俐鼓足勇气喝着豆汁儿。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豆汁儿的味道有点特别,越喝越顺,馊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心暖肺的味道。很快,她喝完了一大碗。全家人看着都高兴,一致认为她这个湘妹子“很入水土”,徐俐渐渐融入这个高知家庭里。
  有滋有味过家家
  1995年底,徐俐拿出全部积蓄买了一套新房,与张天蔚牵手走进婚姻殿堂。婚后,他们决定把儿子接到自己在北京的这个新家。前夫亲自把7岁的儿子送过来。
  儿子第一次见到张天蔚,就喊了声:“张爸爸好。”张天蔚愣住了,伸手摸着他的小脑袋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妈妈在我面前经常夸你。”一家3口生活在一起,徐俐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张天蔚掌管,说:“我可不会攒钱。”
  电视台有不少漂亮女主持嫁给了有钱人,过着奢华的生活。徐俐虽然同张天蔚相亲相爱,可圈内朋友认为她嫁给一个没有多少钱的记者太亏了。对此,徐俐坚定地认为,平和、幸福、稳定的家庭生活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发表于 2012-4-1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来混,迟早要还债。
发表于 2012-4-1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则有道,有道必成。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7-9 23:10 , Processed in 0.18112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