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2

[人物] 半百“熊猫侠”徐淑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4144072070184969717.jpg
徐淑荣挺普通。
记者在大望路现代城地铁站口等她,迎面一位短发、戴眼镜,穿黑色POLO衫、七分裤、运动鞋的瘦小中年女性举着电话走过来,在写字楼下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毫不起眼。她工作单位是一家旅行社,就在这栋写字楼里。
徐淑荣挺特殊。
在她身体里流淌的是O型RH阴性血。这种被称作“熊猫血”的RH阴性血,在中国人群中仅占千分之三。稀有血型献血者也因此被称作“熊猫侠”。
2003年,徐淑荣成为北京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最早的志愿者之一。在北京,她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却连续9年捐赠了16次“熊猫血”,共计6000毫升,相当于她全身血液的1.5倍。最近,她正在和天津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做配型,如果成功,51岁的徐淑荣将成为全国仅有的几例稀有血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而且可能是年纪最大的一位。
40多岁才知自己是“熊猫血
“啪——”从黑色双肩包里掏出身份证,往负责登记的护士面前一放,6月14日上午9时,徐淑荣坐在西单献血小屋二层登记台前。
这一天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也是徐淑荣连续9年第16次献血。
“我这个人是典型的O型血,大大咧咧,每次都不记得带献血证,这次还得办个新的。”徐淑荣跟护士解释。“呦,您还是稀有血型呢!”负责登记的护士口气中略带惊讶。
“我活了40多年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2003年我第一次无偿献血查出来的。就是在西单献血车上,那时候还没有你们这个献血小屋呢。”初步验血合格,徐淑荣半躺在抽血椅上,一边看着自己的鲜血缓缓流进采血袋,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2003年的那个春天,北京因非典疫情变得不那么寻常。“我当时想,人家医生护士正在一线抗击非典,我也帮不上忙,我干脆去献血吧,表达一份爱心。”徐淑荣是个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的人。
第二天一早,当时住在牛街的徐淑荣就去了西单文化广场的采血车,献了200毫升血。几天后,她意外地接到了北京市血液中心的一封信。“我当时心里直嘀咕,是我的血有问题吗?”
打开一看,一块石头落地了。原来徐淑荣的血是RH阴性血,稀有血型。 “当时我连稀有血型、熊猫血这样的字眼都没听说过。”看完信,徐淑荣赶紧给血液中心打电话,确认信息是否属实。
电话里,工作人员问她,愿不愿意加入稀有血型“爱心之家”,将来有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急需用血时,会及时通知她来献血。徐淑荣立即答应了,当天就跑到北三环的血液中心填了登记表。
当时算上徐淑荣,“爱心之家”志愿者只有54人。9年之后的今天,这个组织已经发展到了1000多人。
“2004年5月6日,西单广场,200毫升;2004年12月6日,东郊,400毫升;2005年12月9日,王府井,400毫升;2006年6月16日,西单,400毫升;2006年12月16日,西单,400毫升……”
翻开一本本红色的献血证,里面无声地记录着一位普通人的爱心付出。
为没献成成分血她急得直哭
其实,2003年不是徐淑荣第一次献血。
1989年秋天,20多岁的小徐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献血。当时每个单位都有献血指标,可没人愿意去献血。“说实话,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保守,我年轻气盛,毫不犹豫就报名了。”献血时,要把胳膊从挂着帘子的小窗口伸进去,很多人都不敢看,胆大的徐淑荣还探头瞧了瞧。
工资不高,又不是北京户口,徐淑荣至今未婚。如今,51岁的她租住在南三环分钟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孑然一身——徐淑荣这样形容自己,但语气并不悲凉。
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北京人。2008年8月8日,奥运百年梦圆。当天早上8点,徐淑荣坐在北三环血液中心的采血小屋内,为奥运会献了400毫升稀有血。
献完血,她没休息,换好蓝色的志愿者服,直接上了一辆采血车,去西单进行志愿服务,一站就是8个小时。晚上,公交车没了,她步行走回牛街的家,到家已是凌晨两点了。“那天,累得虚脱,却无比痛快。”
此后的很多个周末,她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爱心之家”负责人王明慧翻看电脑记录,徐淑荣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超过1000小时。
“有一次,徐淑荣坐在我这儿急哭了。”王明慧说,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志愿者几乎都是手机24小时开机,因为一旦有稀有血型患者急需输血,他们接到电话得立刻赶到血液中心献血。那天上午,徐淑荣正在上班,手机响了。“**一个小女孩患白血病,需要输血,是O型RH阴性,你能马上来血液中心献次血么?”王明慧知道,距离徐淑荣上次献血还不足6个月,但符合捐献成分血3个月的间隔,这次也许可以试试成分血。“我马上到。”徐淑荣顺利地请了假,1个小时就到了血液中心,抽血化验,不幸的是徐淑荣白血球低,成分血虽然捐献间隔短,但要求非常高,白细胞不符合要求绝对不能捐献。
“我平时身体特好,怎么就关键时刻不争气!”徐淑荣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急得直掉眼泪。
年过半百又要捐骨髓
今年5月底的一天,徐淑荣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对方是中华骨髓库。“徐女士您好,您2006年为我们留了血样,现在有一位天津患者与您初步配型成功,您愿意捐么?”
“愿意呀,什么时候?”
“别急,您还需要再抽一次血做一次高度配型,如果配上了,很快就会安排捐献。”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之间能够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而稀有血型能够配型成功,此前在国内仅有几例。
“我感觉自己像中了大奖。”处于兴奋中的徐淑荣没想到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惟一知情的外甥不同意她捐献。“您都五十多了,万一身体出现问题怎么办?”就连一直特别支持她献血的单位领导也开始劝她。
可另一边等着的是一条人命啊。6月14日,徐淑荣坚持进行了高度配型。配型结果将在本月底出来,如果高配成功,那位天津的42岁白血病女患者将成为不幸中的幸运儿。
在这个城市生活了27年,奉献了青春岁月,奉献了一袋又一袋稀有血,还可能即将奉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而所得,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似乎太少。该怎么衡量付出与得到?
“你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徐淑荣沉思片刻,“我挺简单的,说白了就是有点傻。”这个世界有梦想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勇气去实现的人是少数。就像献血,多数人想过,少数人真正伸出了胳膊。
徐淑荣就是这少数人。她很简单,很少停留回望。她只是简单地向前走,想到什么就去做了,有了想法就去实现它。
这是简单的付出,也是简单的幸福。

发表于 2012-6-2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蚕到死丝方尽”,一个专门为救人而活着的人!
发表于 2012-6-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徐氏宗亲网就是我的家!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7-6 03:10 , Processed in 0.16656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