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2

[人物] “叫花子教授”徐立大爱人生 人活着不要老想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DSC00155-.jpg

  9月26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报告厅。400余名职工神情肃穆,缅怀一位刚刚离去的老者。老友、学生、同事们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还原出人们脑中的一幅幅画面——
  他退休工资每月近4000元,每天的食谱却只有一个馒头、两碗几乎没油的面条和在菜市场捡来的剩菜叶;他的住房不超过30平方米,一个小烤火炉、一台旧收音机及一台旧的14英寸电视机,是家里仅有的3件电器。
  他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他叫徐立,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眼科的一名退休副教授。
  “人活着不要老是想着自己”
  在许多人眼中,徐立很“怪”。他退休时是副教授,每月的生活费却不超过120元。
  徐立穿的衣服是儿子留下的旧衣服。老伴胡慧侬拿出一件他常穿的秋衣,是儿子32年前念初中时买的,领子上满是补过的痕迹。有人叫他“叫花子教授”,他总是笑着摆摆手:“人活着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国家富强了,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可丢。”
  其实,他的收入并不低,去世前的退休工资是每月3916元。很多人不禁问,他的钱去哪了?他常年资助贫困生读书,那些从未谋面的孩子们,是他心中最重的牵挂。2009年底,他摔伤骨折,上了手术台却哭了起来。他说,担心这次就下不了床了,还有4个孩子没毕业,不知该怎么办。没有人知道他资助了多少学生、捐了多少钱。每当同事问起,他一概不说,包括自己的老伴。
  医院眼科的同事,也曾是他的受惠者。他会自己出钱给科室中考上研究生的年轻医生买本子和钢笔,还曾拿出半个月的工资,为科里购买了一套《眼科全书》。每当国内有重大自然灾害,他必定主动捐款。熟悉他的人都说,别人是有10元捐1元,他却是有10元捐9元。
  “他这辈子就是为医院而生的”
  退休20多年,徐立还是天天“上班”。他每天都在医院转悠,从门诊到住院部,风雨无阻。他说,每天去是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同时也督促一下后辈们,把湘雅精神传承下去。除了这些,他还给自己安排了一份工作:给退休老同志送书报、信件和工资条。
  “他乐呵呵地跟我们扯扯耳朵、拉拉手,坐也不坐、水也不喝便离开。如果有事不能来,还会提前‘请个假’。我们习惯每天见他,一天不见,心里就慌。”眼科护士长王琴说。
  碰到病人问路,徐立总是亲自带到目的地,还主动给候诊病人讲眼科知识。他只要为哪位老人看过一次病,就会终生免费为他服务。
  2007年底,正在读高二的程耀庭从湘西来医院准备做手术。徐立每天都会来看看这个17岁的男孩,陪他说话,舒缓他的紧张情绪。程耀庭回忆:“手术后我不能吃东西,每天都靠输液补充营养。但每次躺在病床上一听到‘咔嗒、咔嗒’的声音,就感到很温暖,我知道徐爷爷来看我了。”
  一年到头,徐立留给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超过一周。老伴胡慧侬在湘江对岸的湖南大学上班,退休前,他们平时住在各自单位,周末才见。退休后,还是如此。他说,他离不开医院,离开久了,心里就憋得慌。“老徐离不开医院,他这辈子就是为医院而生的。”胡慧侬说。
  去世前,徐立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体和所有书籍捐给医院。这也是他为医院做的最后一件事。(记者 颜珂)
发表于 2012-10-1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德高尚,值得敬仰!
发表于 2012-10-1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徐氏宗亲网越来越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8:16 , Processed in 0.17745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