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2

[人物] 徐大伟:建流动图书馆,只为更多的人看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21011081223077.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常提到图书馆,人们首先想到的操作流程无非是借书和还书。然而,一个名叫徐大伟的人,却建起一间理念独特的图书馆。看书的人来到这里,不仅能选到合心意的图书,而且看后不需归还,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将书传给他人来看。这就是位于官书院胡同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在这间图书馆中,看书人不仅个人收获知识,也能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他人。
  所有图书只后传不归还
  近日,按照胡同中悬挂的“民间流动图书馆”指示牌,记者很顺利地找到了这个具有独特理念的图书馆。“官书院胡同30号”是它的具体地址,院中白色的墙壁也很整洁。“欢迎来我们图书馆。”图书馆的主人——徐大伟馆长迎过来说:“我先带你们参观参观。”
  图书馆的结构不复杂,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图书室、阅览室和仓库。“全部面积加起来也就40平方米。”徐大伟说,小院每个月的租金大概5000元,算上购书、寄书等费用,一年的支出差不多50万元。而这些钱,都是他一人承担。
  记者来的时候不是周末,但图书室书架前仍站着不少读者。他们说,到这里看书的原因就是能找到合心意的书。励志类、科普类、历史类……书架上整齐摆放的各类图书,记者数了数,足有3000多本。
  “这些书都是随拿随补的,不会叫书架空着,永远保证3000多本放在上面。”徐大伟介绍,书架上的书80%是自购的,20%是热心人赠送的。“您选好书啦,在这儿做个登记。别忘了,看完后一定要把书传给其他人,叫书流动起来。”采访中,一位读者选完了书。徐大伟边做登记,边嘱咐他下一步怎么做。
  “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很简单:选书、登记之后,读者就可以把书带走。这里的书,每一本书的第一页都加盖一个红色的印章,上写“公益赠书敬请传阅”。也就是说,在这间图书馆借书的读者,借阅之后不需要归还,其唯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看完的书再传给其他人看。
  建馆只为更多的人看书
  “我办这个图书馆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读书能改变命运。”徐大伟说,读书的这种作用已在他身上得到验证。看书是徐大伟从小养成的习惯,靠读书他由一个只有大专学历的会计专业人员,转行到自己心爱的营销策划行业,并取得了成功、改变了命运。
  “你看,读书多有用,应该叫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份益处。”没建图书馆前,徐大伟一直通过博客倡导人们读书学习。“我记得那会儿,很多大学生都会在博客上留言,叫我推荐些书给他们看。由于有人说买不到书,我就产生了建一个图书馆的想法,同时,想把相关书籍寄给他们看。”
  2009年2月25日,徐大伟在博客上推出“好书寄赠活动。”每个月,他都会列出100本书名,只要读者想看,他都会按对方留下的地址寄过去。谈起这些感受,徐大伟坦言:“起初有点心疼,不舍得。但想想这些书能叫更多人看到,书的价值能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心痛就变成了高兴。”
  不久,徐大伟又有了新想法,想建一个现实版的赠书图书馆。2010年10月,他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办图书馆离不开社会支持
  “图书馆能够办起来并坚持下去,离不开读者的支持和鼓励。”徐大伟说,他在博客上搞“好书寄赠活动”时,曾遇到一个向他“挑战”的读者。这位读者是广东商学院学生陈少华。陈少华说,他不相信读书能改变一个人,并让徐大伟给他推荐几本书,如果读后他真的发生了改变,就支持徐大伟。
  徐大伟收到博客留言后,马上给陈少华寄去70多本书。看过这些书后,陈少华受到触动,并开始在宿舍楼里宣传、传阅相关图书。后来,徐大伟的理念也在该校传播起来。
  说起这件事,徐大伟满脸自豪。他说:“坚持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就在于影响更多的人去读书,并把这种读书的喜好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
  图书馆办起来后,让徐大伟感动的事更多了。有人冒雨送来几千本图书,一分钱不要。还有人把书放在图书馆转身就走,连个名字都不留。特别是图书馆的名气大了之后,还有不少人上门当志愿者……
  “这些人比我伟大得多。我付出了努力,别人知道是我做的,而他们个个都是无名英雄。”徐大伟说:“有个志愿者叫李莫移,图书馆每次搞活动他都参加。他付出了很多,但连口水都不喝。这么多人的无私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办不好图书馆就对不起他们,对不起大家和社会。”
  计划再建10个流动图书馆
  谈到图书馆的未来,徐大伟说:“现在我帮了一些人,图书馆发展了能帮更多的人。一想到这,我就有一种很幸福感和快乐感。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幸福感支撑着我坚持下来,责任感迫使我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徐大伟不满足现状,他希望不久就能有所改变。现在的图书馆藏在胡同里面,不利于宣传。如果能找到街边、位置价格又合适的房子,把图书馆迁过去,那么,来选书的人就会更多、更方便,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面进一步提高。相应地,知识的传播范围和价值也会更远、更大。
  去年7月,徐大伟向西藏拉萨的书屋捐赠图书一万册,给在那里支教的老师寄去图书填充校园图书角。但他说光这些还不够,他不想只局限在北京,他要帮助更多的人。
  “我计划未来在全国建至少10个流动图书馆,最近的计划是明年先建起3个点来。”徐大伟说:“当然,这只是计划。要办起一个图书馆需要处理的杂事很多,尤其是在外地办分馆更难。不过,世上没有不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我愿意去尝试!”(本报记者 盛 丽 徐 梦 文/摄)
发表于 2012-10-1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播思想和知识的人!
发表于 2012-10-1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8:59 , Processed in 0.19457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