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2

[动向] 徐焰:将鲜活军史人物 展示给年轻一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21104084033017209.jpg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推出了新书《解放军为什么能赢写给新一代人看的军史》。宣传新书期间,徐焰强调,这本书想要用生动活泼的笔触将鲜活的历史人物展示给年轻一代,增强他们对于抗战历史的理解。
  日前,徐焰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分析探讨了影视剧中对历史的误读以及我军的作战能力等军事热点话题。
  我党军队都称“同志们”
  南方日报:当前荧屏上一些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受欢迎,您觉得荧幕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现实中的军人形象吻合么?
  徐焰:荧屏上的形象有些是脱离实际的,我认为现代人可以回顾历史但不能编造历史。一些编剧因为对历史缺乏了解会有与历史不符的塑造,比如一些抗战题材作品中的称呼,翻看史料会发现我党军队里称呼都是“同志们”,不会称呼“弟兄们”,后者是国民党军队里的称呼,有些哥们儿义气的东西在里面,但现在的影视剧中往往不注意规范。
  此外,更重要的是由于现代人政治觉悟上的差异,影片中对军队、抗战的核心内涵表达不够,对为什么作战没有深入的挖掘。事实上,过去军队里为社会解放、自身阶级的解放而斗争的情感是很强的,这在不少影视剧里面很少有深入的反映。
  南方日报:您觉得目前的谍战剧会给观众认知历史产生误导?
  徐焰:谍战作为隐蔽战线的一部分,因为长时间的不公开,显得很神秘,观众也很有好奇心,不少影视剧借机编造一些“好看”的故事吸引观众,但是情节与情侦政策有不小的出入。比如周恩来、李克农多次强调党的情侦工作有两项基本原则,就是“政治基础、党的绝对领导”,但是现在不少谍战剧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哥们儿义气的东西,这和历史有很大差异。
  “把历史写活”是创作目的
  南方日报:书中是怎样把历史的严谨和叙述的趣味化结合起来的,读者会发现书里面史料来源的交代会比较少,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徐焰:如实地阐述历史首先要保证材料的准确与真实,我在中央文献档案室工作过多年,在此期间接触了大量的史料;同时借工作之便也采访过许多当年的领导、参谋,书中不少材料是这些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此前出访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过程中也研究过一些历史资料,这都是本书写作的根基。
  但是,考虑到如果交代太多资料来源,读者看起来会觉得枯燥、像是史料汇编,所以在成文的过程中根据编辑的建议相对弱化了材料来源,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三国演义》的片尾曲中有一句“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把历史写活”,这是创作这本书的目的。
发表于 2012-11-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徐焰将军做出了表率。
发表于 2012-11-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必要,必须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5:19 , Processed in 0.16671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