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3

[评论] 徐世平:空谈误国与清谈误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30921uewcegltwtrcyyzg.jpg

习近平同志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发上下共鸣。
这句话的由来,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专列抵达汉口火车站时,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邓小平在月台散步。邓小平当时有个谈话,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巡讲话,如春雷一般打开了中国人的思路,推动了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成为推进中国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习近平同志今天讲这句话,其实也是想向外界说明,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该说法应该源自清代顾炎武先生的总结。习近平同志十八大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纵论中国历史,也曾经提过到魏晋南北朝。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顾炎武“清谈误国”之说。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谈之风,其实是有渊源的。早在魏晋之前,辩论求理之风就长期存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东汉时期的“夺席谈经”,都是士人间的思想学术辩论活动。魏晋清谈直接承继了东汉后期“匹夫抗愤,处士横议”的清议运动。清谈后来不仅是魏晋时期士人的学术交流方式,也成了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乐此不疲的辩论中实践着一种哲学化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名士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高自标置,箕踞啸歌,白眼世俗,居丧食肉,临吊抚琴,纵酒酣畅,放荡形骸。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最终影响国体和国运,确实让魏晋从此沉沦下去。晋武帝时期的傅玄曾说过,“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没想到,傅玄的“亡秦之病”一语成谶,西晋灭亡似乎验证了他“清谈误国”的论断。
不管怎么说,专家怎么解释,“清谈误国论”确是一种历史现象。唐太宗李世民推动主修《晋书》,其目的就是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他其实最想总结的,就是魏晋没落的原因。因此,唐修《晋书》就说,“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也称:“清谈之祸,迄乎永嘉,流及江左,犹未已也。”顾炎武在评述正始之风时,也称“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哉?”当然,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称清谈未必误国。但是,清谈之风,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于国体国运有无益处,是很值得后人好好研究的。
我的看法,清谈也好空话也罢,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成为社会风气。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正面临历史的重大机遇转折。我们再也不能空谈,坐而论道了。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官场,是不是确实存在假话空话之风呢?看看我们的会议,看看我们的发言,看看我们的报纸,看看我们的文章,空话确已成为一大时弊。今天我们需要的,就是真干实干苦干。我认为,提倡实干兴邦,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有方向,不争论,埋头干,想明白的事情,就要认真去做。无谓的争论毫无意义。第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我们一定要反对政府官员陷入到清谈文化之中,防止政府官员只会“空谈大义”,而不愿意解决任何具体问题。我们坚信,全国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定能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提出,对当今中国确有重大的时代警示意义。
发表于 2012-12-2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到了一些政府官员的死穴。
发表于 2012-12-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拔有真才实学干部
发表于 2012-12-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仍然也应该注意:切忌空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5:43 , Processed in 0.17795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