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3

[人物] 助袁当上大总统后徐世昌辞官隐居青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e76e6938-9a5d-4222-af6a-f98da4857106.jpg

  1912年,清帝国宣告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权力就像杂技演员表演的五球不落游戏一样,倒来倒去还是回到袁世凯的手里。此时的徐世昌却并没有表现出对权力多大的兴趣,他决定隐居了。照理说隐居就该找个偏僻的地方,最好能够无人问津的,可他偏不,他选择了逊清遗老的聚集之地—— 青岛。在青岛,他养花、种草、喂鱼,表面上看起来不问世事,可明眼人都明白,这个“活曹操”心里一定有别的打算……
  徐世昌为何隐居青岛?
  关于徐世昌为什么在1912年时局最紧要的关头选择隐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他是忠臣,难忘清帝国旧恩,选择这一途径表达自己的政见;有人说他是老狐狸,想要暂时找个地方歇歇,观望局势。事后徐世昌的行动证明,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当时,以徐世昌的出身、才干、业绩与声望,若激流勇进,完全可以再得大位。然而,当时徐世昌却甘愿将千载良机拱手让人,可以说,这正是徐世昌的高明之处。此前他受清廷厚恩,直到现在还是“护帝太保”;而实则一力助袁,因而进退两难,只能托言因“国变忧愤”,力辞太保,离京闲居,暂避“一时之谤”。如果马上弃清投袁,似乎于情理不合,终会招人非议。因而他决定先过渡一下,方显迎新辞旧,不露痕迹。而闲居不仕,还可算作不负皇恩的逊清遗臣。他的算盘打得太妙了。
  徐世昌在全国有三处宅子,所谓狡兔三窟。一个是在河南老家,有很大的宅院;第二个是在天津租界,购了楼房;第三个是在德国统治下的青岛,拨40万元巨款给周学熙,请他们为其在青岛购地建宅。他又为何偏偏来到青岛呢?
  鲁勇先生认为,这恰恰反映出徐世昌“活曹操”的一面。“卫辉在中国人的管辖下,如有兵事难以避灾。天津租界离北京太近。青岛是在德国人管理之下,距京师不太近,又比上海近,最为适当。”他来青岛前袁世凯还是想让他做官留下,徐世昌说:我当民国的官愧对清室,等两年之后再说吧。
  就这样,徐世昌悠哉悠哉地来到了青岛。此前,他的弟弟徐世光已经在此居住。他们一同住在曲阜路8号,那里离斯泰尔修会圣言会会馆、砖瓦商卡普勒的安娜别墅和一家知名旅社很近,并且和张士珩是对面邻居。徐世光是从烟台携眷逃亡来的,到青岛的时间比徐世昌长些。俩兄弟命运不一,此时的心境却大致相同。尽管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徐世昌的智慧依然难以掩盖,熟悉许多晚清流亡政治家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在他的《中国心灵》中描述他的这个“隐居在青岛靠海边小山上”的朋友时相信,从智慧的角度来讲,在袁世凯众多出谋划策者中间,徐世昌是最出色的一个。
  他的智慧表现在很多的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琉璃球”的作风,不偏不倚,毫无棱角可言,无论“复辟派”还是袁世凯都与他保持着联系。由于他城府很深,别人不知道他内心到底倾向于哪一派。遇到闲暇时间,他还会约上朋友一起去爬崂山,1913年5月20日,他就约了5个好友一起爬山,感叹崂山秀丽,并且留下石刻,这五个人中同样既有“复辟派”也有袁世凯的人,做得滴水不漏。
  除此之外,徐世昌还在青岛做起了整理文献档案的工作,还创作了不少的诗歌。总之,他真把自己当成隐居者了。
  在青岛看电影,感觉没京戏好看
  最有趣的一件事自然是徐世昌看电影的小片段,从中我们可以一览当时中国的上层社会跟世界的脱节是多么的严重。
  因为徐世昌是逊清高官,因此他受到德国威廉皇帝的重视,青岛地方对他格外照顾。当时,电影刚刚发明不久,算得上是时兴玩意儿,于是德国人不远万里运来放映机和片子,招待徐世昌和几位逊清高官,放映地点就在德华大学。
  鲁勇先生对于看电影的描述很有趣,听起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他说:“请帖上说的是下午两点放映,洋人十分讲究遵守时间,中国人当时并无时间观念,当被邀请的遗老们到齐时已经三点了。他们见面之后少不了一番互相问安、寒暄,放映厅里一片喧哗之声,德国人一再敲锤,才略微安静下来。”
  因为当时电影是无声电影,当画面中的人物说话的时候,画面上会出现一行文字。影片是德国的,文字也是德文。德国当局知道这些遗老们官职虽高,却不懂德文。放映之前,先有翻译用汉语把影片内容做些介绍。“这些大官们平时说话时,下司们都唯唯诺诺,对有人这样向他们讲话,谁会去听?他们仍然互相问候交谈,老爷们每人带一名随从,负责送茶、递烟袋、装烟。所以,当翻译介绍完了说‘下面开始放电影’的时候,谁也没听见,接着就关闭电灯开始放映。这下徐世昌火了,客人们还没走你们怎么就把灯关了!有人说:是灯坏了吧?德方于是打开电灯,请大家安静下来,说刚才是介绍内容,下面才是正式放电影呢。于是桌子椅子一片哄响之后,众人再次坐下来。”
  后面就更有意思了。电影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新鲜感,看着一列火车行驶过来,有人吓得惊叫起来,怕轧过来。看到狮子,有人感觉很新鲜,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看了半晌,总是人来人往,总是洋文,大家就厌烦起来,水烟袋吸得呼呼响,浓痰一口口吐到地毯上,把茶水喝到嗓子里,呼噜噜一声又吐到地毯上。
  电影放完了,有人问徐世昌啥感受,徐世昌说:“德国人是进化得很,但是总归不如京戏好看。”
  这件事还有后话,老爷们走了之后 ,德华大学的总办火了,他打开灯,看到大厅一片狼藉,尤其是纯毛地毯,上面全是口水,浓痰,烟末,不由得怒火中烧,让仆役把地毯换下来扔了,说:明天再买新的换上。此事就这样传出去,连德国老师上课时都在说:“你们中国人首先要学会遵守时间,讲究卫生。”学生们的尴尬可想而知。
  他两次想把女儿嫁给溥仪
  徐世昌就这样度过了他在青岛的两年多的时光,期间他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实际上一直在关心时局的发展。刺宋(教仁)案发生了,国民党解散了,袁世凯的位子坐稳了,徐世昌的门生王揖唐在1914年2月奉袁世凯之命第二次来青岛敦请他出山,他仍旧不动,但微微流露出意向,直到3月份,段祺瑞再次登门拜访,做足了戏份的徐世昌终于可以出动了,3月29日,徐世昌回到了北京。
  自此之后,徐世昌在宦海中几次沉浮,一会隐居,一会复出,当他隐居的时候,往往是政局纷乱之时,当他出山的时候,一定是局势明朗之际。袁世凯公开推行帝制后,徐世昌遂在1915年10月辞职。这一次他表现出对老朋友的不满:“人各有志,志为仙佛之人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世之操治化教育之权者盍审诸?”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徐再次出任国务卿。袁和徐的政治纠缠,一直持续到了袁政治生涯的终了,但双方还是信任的,因为袁世凯临死之际,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了徐世昌。
  没有了袁世凯,徐世昌成了北洋系中最大的角色。他的野心也在一天天膨胀,他的“活曹操”的身份彻底表现出来。就在1917年张勋复辟之前,徐世昌提出了合作的要求,事成之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徐世昌有一妻二妾,却没有儿子,唯有一女,自然奉若掌上明珠,算命之人告之会“大富贵,当为后”。这令他激动万分,如果女儿当皇后,自己不就是“国丈”,可以大权独揽了吗?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多次积极撮合女儿嫁给溥仪,并命其幕客潜往日本,争取外交支持。然而,张勋可不愿把拿脑袋换得的复辟成果拱手让人,遂拒绝了徐世昌。徐世昌的如意算盘落空,张勋动手复辟了,而女儿却未成为皇后。
  到了1921年春夏之际,小朝廷开始为溥仪筹备大婚事宜,徐世昌当“国丈”的心又活了。鉴于1917年那次提婚在张勋军帐之中就被否了,此次徐世昌特别谨慎。他先是示意军机大臣世续在宫中活动,世续奏请敬懿、端康两位皇贵妃,从政治着眼,晓以利害。不料两女主竟不认同,她们认为:“册立汉人为皇后 ,先朝无此成例,祖宗之法不宜自我败坏。”世续碰了钉子,只好转向溥仪,同样遭到拒绝。即使是退了位的清室,也绝不肯在血统方面使满汉混淆,徐世昌的女儿自然无权为爱新觉罗氏传宗接代。据说当时徐世昌闻之气愤至极,环顾左右而大发雷霆说:“今日之事我为政,彼亡国皇帝亦敢大摆臭架子耶?”此后徐世昌彻底打消了让女儿做皇后的念头。
  徐世昌后来一度做到了民国大总统的位子,但他文人出身,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大总统位子是做不长久的,不久就被曹锟赶下了台,从此之后远离了政治。尽管他的一生没有明确立场,显得过于油滑,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他是一个丧失原则的政客,从某种程度上说,下面一则事例可以为他赢得政治家的声誉——
  —那是1937年,当时的徐世昌已经年过八旬,闲居在家。一日,故友曹汝霖来访。在谈及时局问题时,曹汝霖说:“南京政府英美派当权,压制日本在华势力,使日本在中国的权利受到损失,日本被迫无奈才出兵与中国打仗。总统(指徐世昌)此时如能出山,与日本订立亲善条约,日本即可撤兵。”徐世昌平生不大爱表明立场,可此次怒火中烧,他断然拒绝道:“老朽年过八十,体弱多病,早就不过问政事,对此没有兴趣,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从此以后,徐世昌称病 ,闭门谢客。文/图城市信报记者 田野(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青岛:慈禧说徐世昌是李鸿章的接班人

  尽管在宦海沉浮中徐世昌获得了“活曹操”的称号,但两相比较之下,徐世昌的起步要比曹操艰难得多。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大长秋(负责皇后宫中事务的主要官员),父亲曹嵩也做过太尉一职,家室可谓显赫,徐世昌就没那么幸运了。
  嘴馋时母亲把东西扔了也不给他吃
  徐世昌的高祖徐诚曾任河南南阳知县;祖父思穆,任河南中河通判,在卫辉府(今河南卫辉市)安家 ,都是一些地方上的小官。等到徐世昌7岁时,他的父亲病故,徐世昌长到10岁的时候,祖父徐质夫也不幸病故,家中生计陷入困境。徐母刘氏出身桐城世家,知书达理,隐忍持家,挑起了家中生活的重担。
  母亲非常重视对徐世昌的道德教育,据徐回忆,他小时候嘴馋,老想多吃一点,这时他母亲就会严厉地训斥他:“现在就这样,长大还得了!”宁可将食物扔掉,也不给他吃。等他长大一点了,每次交朋友,他母亲都会暗中观察那人的人品,如果是有志青年,就拿好吃的招待他;如果是街头小混混,就立刻把人家骂走。徐家族人也为此感叹道:“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因此,徐世昌自幼便熟知经史,且能吟诗作画,其价值观取向与人生旨趣,在童年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基础。据《大总统徐世昌秘闻》一文记载,年幼的徐世昌已经非常懂事,为了分担家庭的重担曾经依靠挑水赚钱,“他看到别人以挑水卖水为生(当时吃的是卫河水),早晨便起得更早了,除了为自家挑水外,还承揽了另外几家的挑水活儿,每天如是,挣钱补贴家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徐世昌自然是坚韧不拔的,然而现实生活的困境终究让他感到不安。首先,徐家祖上家大业大,一度还得到朝廷的敕封,历代子弟都走科举功名之路,曾出现过父子两代都担任山西巡抚的赫赫功名。少年徐世昌,虽有博取功名之心,无奈在经济上和精力上都不允许,这让他很失落;其次,直到20岁那年,徐世昌仍然四处讨生计,先后到河南的沁阳、淮宁、太康等地,或帮助县令整理文案,或在当地任家馆教师,时光流逝,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也让徐世昌感到人生无望。
  和袁世凯一见如故拜把子
  算命先生常说:“身为奇才,必有贵人相助”,这话本来是唬人的,但在徐世昌身上却应验了,在他24岁这一年,他真的遇到了贵人,此人即是袁世凯。当然,当时的袁世凯也不过是个闲人,还没有在官场崭露头角,但命运却把两个人联系到一起。当时徐世昌正为淮宁县知事治理文案 ,袁世凯则在陈州闲居,两人偶尔谋面,谈了几句时局,结果竟然越谈越多,一发不可收拾。袁世凯见徐一袭青衣一双旧鞋,虽不修边幅却神采飞扬,谈吐间显露出满腹经纶与勃勃雄心,不禁赞道:“菊人(徐世昌的号),真妙才也!”从此两人成了八拜之交。正赶上徐世昌想去应天府应试,可囊中羞涩,袁世凯够仗义,给了徐世昌100两银子作为路费。徐世昌则不负厚望,在此次考试中金榜题名,四年后又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
  这样的人生经历多少有点传奇色彩,徐世昌从此和袁世凯成了亲密无比的好友,尽管后来两人政见曾经产生过分歧,但直到袁世凯去世,徐世昌跟袁世凯一直相辅相成,袁临终托孤也是找的徐世昌。都说在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徐袁二人的交往确实令今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试不仅促进两人的友谊,为徐世昌步入政坛奠定基础,也让徐世昌成为了一名虔诚的道教信徒。就在光绪八年,徐世昌与弟弟徐世光到北京乡试。试毕,不知能否取中,忐忑不安。听人说前门外琉璃厂吕祖庙最为灵验,于是前往求签。到了庙中,抽得一签,曰“光前裕后,昌大其门庭。”榜发,徐中试一百四十五位举人,弟世光以九十五名中试,恰巧世光在前。徐顿悟,暗想自己将来还能大其门庭,其信奉道教便从此始。待以后步步应验,更是笃信不已,每天都亲自烧香、叩头,顶礼膜拜,到晚年越发执着,在他的寓所楼上,塑有吕祖神像,每天中午叩头100个,从不间断。
  在东北任上跟日本人斗智
  徐世昌和袁世凯的第一次政治合作很快就出现了,这里面还颇有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味道。当时徐世昌虽然在翰林院做了编修,但由于大学士李鸿藻认为徐世昌“虚矫过人”,因而不得宠难以发达。但徐世昌向李介绍了袁世凯,通过李鸿藻,袁世凯为李鸿章所赏识,向朝廷推荐他督练新军。这成为袁世凯发展的起点,同时也成为徐世昌仕途走向发达的转折点。有意思的是 ,此时袁贿赂庆亲王和总管太监李莲英,得一道员(相当于副省长),正要走马上任,接到徐世昌的通知后,还有老大不高兴,他当时没有想到,北洋新军会在中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袁世凯发达之后自然没有忘掉老朋友,徐世昌在翰林院踏踏实实做了九年的冷板凳,事情不让他办,好处捞不着拿,整天就是翻资料,这不是屈才吗?1897年12月,经袁奏请,徐世昌得以翰林兼管袁军营务处,往来北京、天津之间,并成为袁的重要谋士。说这些个官名可能无法认识到徐世昌地位的变化,还是谈工资来得实在,当初徐世昌当翰林,年俸45两,现在他做谋士,年薪2000两,地位彻底变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除了袁世凯之外,徐世昌渐渐得到了清帝国高层的认可。青岛市博物馆原副馆长王桂云先生对徐世昌有过研究,据他称,徐世昌人生又一重大转折点是在庚子之乱以后,“1900年8月,徐世昌随慈禧和光绪逃至西安。此年6月9日,经山东巡抚袁世凯保荐,两宫回銮,徐被召见,慈禧见其仪表端正,奏事明晰,甚为器重,退告左右曰:‘若世昌者,足继李鸿章矣。’”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徐世昌这样的人物,足以接替李鸿章。”徐世昌不再是那个挑水的穷孩子了。
  很快,徐世昌就接到了清帝国的任命,成为第一个东三省总督。关于他在东三省任上政绩,各书褒贬不一。《徐世昌当国琐事》一文,说他“既到任,置政治于不问,专一建筑官署,以图畅适私意。又复纳贿营私,勾结日本 ,断送种种权利。”很有骂他酒囊饭袋的意思,但考虑到民国党同伐异,加之徐世昌一直以来的办事方略,此说似不足全信。倒是不少书中提到徐世昌捍卫国家领土一事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大总统徐世昌秘闻》对此事记述最为详尽,内中称:“清朝末年,日本侵略者妄图霸占中、韩边界图们江以北吉林省所属延吉一带约8余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制造了一起边界纠纷。日本人将这一带称为‘间岛’,这件事在我国近代史上被称为‘间岛问题’。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切齿痛恨……在得知日本部队强行进入该地后,即命总督府行营翼长张勋抽拨营队径往延吉一带增援戍边。严令拘捕韩国巡警、遣回所有入境骚扰的日本宪兵和远征队,并将日人在图们江沿江至六道沟90余里栽下的木桩全部拔去,堂然记上华名里数,订立中文标识。经过反复的据理、据力斗争,最终迫使日本与清政府签订协议退出‘间岛’。”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不管徐在东北究竟政绩如何,他的捍卫国家领土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辛亥革命向清政府举荐袁世凯
  人性都有复杂之处,徐世昌也不例外,他纵然贫寒出身,纵然受到清廷提拔一步步做到了封疆大吏,但当清政府行将就木之际,他没有选择拉这个衰朽的帝国一把,而是倒戈一击,他的“活曹操”的本性第一次开始暴露出来。
  青岛文史专家鲁勇先生说,徐世昌在辛亥革命期间的精彩表演可谓淋漓尽致。当时清政府发现袁世凯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把他罢黜回家 ,恰巧此时发生了武昌起义。北洋军由荫昌率领前往镇压起义,可清政府不知道,这支军队经过袁世凯数年调教已经不是公家的武装了,根本调度不动。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派徐世昌这位老朋友去彰德袁世凯住处探探风声。“徐世昌回来,气急败坏地报告‘咱们甭找他了,难道少了他,这出戏就唱不下去不成?’庆亲王奕劻着急地问道:‘他说了些什么,你说,你说。’徐世昌是个会做戏的人,不急不慢,欲说又止,引得奕劻越发着急,这时才说出袁世凯的6个条件,满足之后才出山。其实这都是袁世凯和徐世昌在彰德共编的一出戏,清廷最终只好接受条件,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节制各方军队。”
  就这样,在徐世昌的帮助下,袁世凯将清帝国的军政大权一把握在手里,随后采取“以南压北,以北逼南”的战略,促使南北双方回到谈判桌上,谈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清帝逊位,帝国灭亡,袁世凯出任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清政府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徐世昌完全没有李鸿章的那份老臣之心,帝国都破乱成这个样了,干脆亡了吧。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徐世昌帮助好友袁世凯夺得了政权,可他并没有着急去分一杯羹。以他的资历,威望,完全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官职,但他回绝了。他也没有跟清政府一刀两断,反而安安稳稳地坐起了他的逊清遗老。他摆出一副不问政治,哀悼亡清的样子来到青岛闲居起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下一篇中为您解答。
发表于 2012-12-2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功过自有评说。
发表于 2012-12-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我一天不来徐氏宗亲网就不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13:43 , Processed in 0.17630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