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2

[人物] “布衣法官”徐时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徐时海喜笑颜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向村民了解情况。
  编前语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莲都区大港头镇北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徐时海,在北埠大桥上开新农村建设的现场会时,听到瓯江畔传来呼救声。这位军人出身的村干部在短短两三分钟时间内边跑边脱掉了厚重的外套和毛衣,一头扎进冰冷的江水中,救出了溺水的小女孩(详见2月17日《丽水日报》一版)。
  可能很多读者不知道,这位见义勇为的村干部,同时还是一名在当地远近闻名的人民调解员。近日,记者来到北埠村对他进行了采访,向读者介绍“布衣法官”徐时海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展现催人奋进的民间正能量。
  “人民调解工作虽然苦一些,累一点,但经过自己的辛勤工作,看到一个个家庭破镜重圆、邻里关系和好如初时,总感到很欣慰。”徐时海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徐时海是莲都区大港头镇北埠村人,1995年9月担任北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1996年9月,大港头司法所工作人员基于他十分了解当地村民和村情,在村民心中有较高威信,邀请他协助调解镇里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工作。从此,徐时海开始了十多年为人民调解矛盾纠纷之路。
  作为人民调解员,徐时海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不管哪里有纠纷,他及时出现,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避免矛盾激化。17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到人民调解工作中,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稳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布衣法官”。
  用真心换真情
  架起调解连心桥
  “从事调解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徐时海说,“存在矛盾的双方,有的火气大不听劝,有的得理不饶人,你若不耐心劝说开导,磨去他们的锐性,说到他们的心里,很难调解成功。有的人脾气倔,思想僵化,光凭劝说开导难以奏效,对这样的人,就得用爱心一遍一遍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禁锢的心在暖风的吹拂下敞开和解的大门。”
  “第一次调解纠纷,我就跑了三趟。”他回忆起刚当上人民调解员遇上的第一件纠纷:河边金村的一位七旬老太太在自家房子和邻居家房子之间的过道上储藏柴火,遇上下雨天,雨水就会被堵住,渗入邻居家中。本身是几句好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因双方话不投机,演化到老人跑到邻居家诅咒、辱骂,邻里关系一度僵硬。
  听闻此事,他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可是老人脾气倔,尽管他苦口婆心,就是不肯把柴火搬走。在往后的几天,又连续两次到老人家里与其话家常,细心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并让老人的子女一起帮忙协调,最后老人终于被感化,同意将柴火搬走,两户农家的关系也得以缓解。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认识到:一些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演化成大的矛盾纠纷。为此,他本着“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宗旨,不管哪里有矛盾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矛盾纠纷,不管矛盾纠纷大小,都会尽心尽责及时去化解。
  2011年3月,西坑口村一位开发山地的老板与一农户发生纠纷。原来,老板在开发山地时占用了一点农户田地,原先许诺补偿2000元,后来又食言,农户很气愤,扬言“不给钱就敲死他”。凭着多年的调解工作经验,徐时海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善,事先预防不足,将会发生无法控制的血腥事件。为此,他立刻把双方叫到一起,进行耐心细致的协调沟通,最后老板同意按原先承诺进行补偿,一起可能引发治安甚至刑事案件的矛盾得以化解。
  他还把调解当作“细活”,使一句句调解之言融入真情,能说到村民的心坎上,从而有效化解了一起起纠纷。
  去年3月7日,北埠村村民叶某用电动三轮车搭载石桥村74岁老汉宋某,由于刹车紧急,致使宋某从车上跌落,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情绪十分激动,从7日晚至10日晚,几十号人在叶某家闹事。
  那几天,徐时海刚好参加莲都区人代会,10日晚人代会结束后,他未到自家“报到”就直接赶赴现场。由于徐时海的及时介入以及凭借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在他不断地沟通协调下,最终叶某和死者家属达成了补偿协议。
  ……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作为村干部,徐时海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基层矛盾纠纷工作,力求社会和谐;他认为,作为人民调解员,带着感情调解,以情感人,真诚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架起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
  打铁还需自身硬
  调解依法又依理
  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徐时海身上时时透着一股韧劲——以维护稳定的高度责任感,对发生的突发纠纷主动出击,对处于执法管理边缘的疑难纠纷迎难而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以法理结合的调解艺术,使一起起纠纷及时稳妥化解。
  徐时海告诉记者,他是从越南战场上当兵回来的,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可谓是“半路出家”。刚开始做调解工作时,一无专业知识,二无相关经验,“要是再没有一颗学习的心,那我就真成‘三无’人员了。”他笑着说。
  纷杂的调解工作,让徐时海深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调解知识和素质就无法驾驭人民调解工作。为干好人民调解工作,他先后认真学习了“人民解调工作程序”、《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以及有关人民调解的其它法律法规。
  除了向书本学习,他还虚心向行家讨教。在调解实践中遇到疑难点,就向懂法律的同事、律师、法官请教。还利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机会,向莲都区法院法官请教遇到的棘手难办的纠纷。
  徐时海参与调解的案件多了,在吸收他人调解经验的基础上,掌握了一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调解经验。每接手一个调解案件,他不是盲目地找双方了解情况,而是先了解事件发生的环境,以及当事人双方的身份和社会关系,从中找到能让双方共鸣的那个线和点,再有针对性地介入。
  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徐时海的业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逐渐由一名门外汉成为了能够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调解’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复杂,因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心态,要想把他们‘调’到一根弦上,谈何容易。”徐时海说,甚至有时把双方拉到调解桌前都要费一番心血。     
  1997年10月,河边金村一大货车的木头在卸货时,北埠村村民孙某被木头砸中,当场死亡。事故责任涉及供货商、买家、司机以及卸货工人,面对巨额赔偿金,四方相互推诿,赔偿金无法落实。死者家属连续五天聚集当地派出所,情绪激动,要求尽快给予解决赔偿事宜。
  徐时海及时掌握情况,根据法律知识,不断地沟通协调。“卸货工人认为自己责任不大,出钱冤屈,不愿意作出相应的赔偿。”他说,不仅卸货工人,当时大家都相互推卸责任,不肯承担赔偿。
  怎么办?他通过河边金村干部,一起对卸货工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最后6名卸货工人愿意每人承担1万元的赔偿金;与供货商、买家分析法、理、情,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最终,分别承担了5万元的赔偿金。
  事后,死者家属紧紧握住徐时海的手,感激地说道:“没有你的帮忙,估计拿不到赔偿金了。”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不畏艰难,敢于冲往一线挑重担。”他认为,只要面对群众有真心,协调过程有耐心,处理问题有公心,调解依法又依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化解不了的纠纷。
  2011年11月初,西黄村村民江某上山查看自己的山林时,发现自家林木被人错伐。经了解,砍伐者汤某持有青田林业部门开具的山林砍伐证明。江某就此事多次追诉到当地林业部门,都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徐时海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召集双方及林业部门到实地进行调解,还请来对山林情况熟悉的村民作现场证人。通过实地勘察,现场取证,汤某承认自己误砍,并主动提出了赔偿。
  应对矛盾未雨绸缪
  “第一道防线”促和谐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此,徐时海在“防”字上下苦功,抓早抓小抓源头,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是“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17年来,徐时海风里来雨里去,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到人民调解工作中,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布衣法官”。因为名声远播,不仅仅是大港头镇,其它乡镇的纠纷双方当事人常邀请他当中间人进行调解。
  2010年9月,莲都区丰源乡正岙村林场被四个承包商承包,同年10月份,四承包商在没打任何招呼和未进行协商情况下,擅自拓宽机耕路,严重毁坏16户农户林地。双方共调解7次,均以失败告终,之后16户农户准备组织上访。
  获邀调解后,徐时海立即进山了解实情,掌握证据,把握双方希望协调解决的心理,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经过不到3个小时的调解,承包商向16户农户作出补偿,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书上满意地签了字。一场尖锐的矛盾,一场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平息了。
  意外死亡纠纷是调解中经常碰到的,一旦事态失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极大。2011年3月29日晚,湖南省溆溥县中都乡茅坡头村村民翟福先在大山峰某林场打工,夜晚睡觉时突发疾病死亡。事发后死者家属情绪过于激动,当地政府及派出所几次调解未果。
  徐时海接到这个案子后,从法律角度、道德角度耐心细致地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稳住了死者家属的情绪,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然后又通过几天连续劝解、协调,最后成功地平息了这场纠纷。
  农村的许多矛盾看似细小,但若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上访,激化矛盾,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有些甚至会闹出人命来,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作为人民调解员,要做到及时处理治安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徐时海认为有三个“第一”: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把握矛盾双方心理状态,第一时间让纠纷双方坐下协商调解。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还从大港头镇的实际出发,重点排查因征地拆迁、修街扩道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素,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由于防范到位,措施得力,一些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绝大部分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做好调解工作,就是遇事不推不拖,一竿子到底;处事依法依理,一碗水端平;不打官腔,不绕弯子,不踢皮球。”这就是徐时海的调解心得。
  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人民调解员,他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卓尔不凡的成绩,但他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选择,当脑海中闪过由谩骂一片到握手言和、由互相指责到相互谅解、由针锋相对到签字和解的一幕幕画面时,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近年来,随着徐时海调解水平不断提高,他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我党员”,2011年被评为莲都区“人民调解能手”,2012年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保一方平安,我义不容辞;促一方和谐,我当仁不让。做一名调解员,我无怨无悔!”徐时海坚定地说。

     记者 庄初阳 余俞乐 吴立库/文 戴昕律/图
发表于 2013-2-2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钱人穿布衣。
发表于 2013-2-2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氛围的制作者。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9 06:22 , Processed in 0.03992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