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3

[评论] 徐云鹏:对学生教材错误须"零容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3-3-31 15:24 编辑


  北京十五中一位高一历史老师备课时,觉得人教社2008年再版的《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里白纸黑字印上的“1660年,他们同意流亡海外的詹姆士一世之子带领保王分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称为查理二世”似乎“不对劲”,一查,果然如此,“查理二世”为“查理一世”之子,并非“詹姆士一世”之子。课本45页写着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名字为“沃波尔”,而紧随其后的下一页同一个人的名字却变成了“华尔波尔”。(据2013年3月29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中小学教材中错误屡见不鲜。北京二中高三历史正在使用的岳麓书社《历史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2007年5月第2版)第3页将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件“骨耜”误标为“石耒”。2007年前,人教社高中历史教材中张作霖的照片竟是湖南督军何海清。2010年,在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祝福》有10个明显的“错别字”。2011年,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巴金散文《索桥的故事》中,介绍的建桥时间与历史资料不符。此外,还有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指穿反,战国时期的孙膑“穿越”坐上轮椅,荀子坐凳子读纸质书、唐代有订装成册的图书等错误。之前,曾有网友在上传一组插画,称秦始皇、汉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等多位古人的画像相似度极高,只是有胡子和没胡子的区别,感觉自己上学那会儿被糊弄了。
  更严重的错误出现在高教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该书附录漏排内容达八九页,字数达八千字之多。不仅如此,书中显示,韩愈生于768年,卒于783年,只活了15岁。这个版错误教材,一直从2005年7月延续到2009年6月,累计印数至少在十万套以上。有老教授愤怒质疑,像这样的错误,撰稿人和出版社的编校人员以及使用这部教材的数以十万计的教师和学生,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
  应该说,有权利参与教材编写的人,都是各领域资深的专家学者,每一篇教材都是经过集体句斟字酌、多次修订的,应是绝对的精品。然而,本该在人们心目中有崇高地位的教材,却出错范围之广,形式之多样,着实令人瞠目结舌。那么教材问题出在哪儿?资深出版人、辞书编纂专家周明鑑认为,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的侵袭是重要原因。当然,高度垄断化和权力化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制度,也难辞其咎。这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态度,比错误本身更贻害无穷。
  这是因为,教材与一般出版物不同。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如果有差错,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构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知识对错的辨别能力尚未形成。尤其是小学教材,课本上的知识是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这些知识会伴随学生的终身。儿时学错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会终生无法改正。如果不用严谨的态度编写教材,教授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大约摸”,必将是贻害无穷,误人子弟。
  显然,我们决不能容忍教材里有错误。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材编辑出版流程,严格把关,落实责任制,加大出错成本。如果教材出现知识性错误,就将出版社列入黑名单,取消出版教材的资格。另一方面及时纠错并道歉,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尽管错误层出不穷,出版社却是“沉默是金”,甚至觉得小错无伤大雅、不必大惊小怪,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发表于 2013-3-3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误人子弟呀!
发表于 2013-4-1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虎大意,误人子弟,工作态度如此不认真,责任心哪去了。
发表于 2013-4-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教材的错误而“误人子弟”的事还少吗?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09:03 , Processed in 0.18303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