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3

[人物]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秀棠:紫砂人物寄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0481976003415741456.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紫砂名师林立、各擅其长的江南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秀棠的才华、技艺和成就尤其引人瞩目。他的陶刻传承正宗,融汇了书画和铭文的美感;壶艺造型新颖、古朴大方;雕塑在宜兴开门立派,让宜兴紫砂雕塑在题材上与“泥人张”、“佛山公仔”等知名人物雕塑拉开了距离。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首发式暨徐秀棠紫砂精品展、徐秀棠紫砂艺术研讨会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承露轩艺术馆举行,艺术馆中陈列的徐秀棠人物紫砂精品令人惊叹。
  徐秀棠生于侵华日寇的铁蹄蹂躏江南的1937年。抗日战争前,徐家是富庶的宜兴蜀山的紫砂世家——紫砂徐家,有一个小手工作坊,家里不少人在做紫砂壶,有的还是当地的紫砂好手,徐家还在蜀山开设了“徐记福康”紫砂店号,在当时,徐家所做的寿星壶还颇有些名气,生意也不错。但到了抗战期间,徐家在战火硝烟里家道中落,徐秀棠的童年是在逃难和饥饿中度过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4年,宜兴政府组织紫砂生产集体时,徐秀棠已初中毕业,拜在紫砂陶刻名家任淦庭先生门下,学习陶刻。当时,十七岁的徐秀棠已有较好的美术书法基础,因此被厂里选送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民间雕塑班进修。后来,徐秀棠还跟随“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景祜学习彩塑。学成回到宜兴紫砂厂后,徐秀棠在陶刻、镶嵌、人物雕塑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建树。
  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对文艺的巨大影响,在各级美术展览会和纪念馆的陈列中,其主流无一不是围绕革命历史题材、工农兵题材进行的主题创作。由于这些历史原因,徐秀棠大量锤炼陶塑技艺的机会,是在参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大型人物组雕、创作《草原民兵》等单件紫砂雕塑作品时获得的,在创作中,他的陶塑技艺得到提高。
  但在一个时代过去、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1978年后,徐秀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逐渐淡化了过去创作主流中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而将创作思考和视角迅速转向了文化史上引起他共鸣的人物故事——文艺故事《雪舟学画》、《萧翼赚兰亭》、《饮中八仙》,佛教人物《观音》、《十八罗汉》、《禅》,“尊者系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虚怀若谷、志在四方”,“先贤系列·始异陶僧、供春、邵大亨、徐友泉、黄玉麟”等佳作,凭借着徐秀棠的技艺发挥和再创造,在独具魅力的紫砂人物形象中,呈现出鲜明的人文内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研究员说,徐秀棠的紫砂雕塑形象质朴传神、情感真诚细腻。这在徐秀棠塑造的《雪舟学画》中可见一斑。传说日本幼僧“雪舟”是十五世纪的绘画奇才,因酷爱绘画而时常忘了念经,为此,屡遭师傅严厉责罚。有一次,他被捆绑之后用脚无意识画在地上的老鼠,竟让师傅误以为真,师傅这才了解他的才华而转变了态度。“雪舟”后来求学于中国,归国后开日本水墨画新风。邱春林说,徐秀棠真诚细腻地塑造了“雪舟”的形象,让人在认识“雪舟”之际,也不难领会到徐秀棠早年的成长环境和他的个人抱负。
  徐秀棠的紫砂人物雕塑佳作《秋有佳色》既充分体现了徐秀棠获得事业成功之后的从容淡定,又体现了一个手艺人在长期治学之后内在升华的儒雅品格。《秋有佳色》塑造的是一位无名女子,其姣好的面容平静优雅,立定秋风的身躯稳实坚定,极目远眺的眼神中依然保持对真善美的执着祈望!邱春林说,在创作《秋有佳色》时,徐秀棠既没有使用他最擅长的写实风格,也放弃了对人物故事的“细节化”表述,而采用了相对抽象、洗练的形式语言,更好地诠释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综合思考。在很大程度上,艺术正是创造者人格的体现!
  徐秀棠母亲当年是宜兴的紫砂好手。可以说,徐秀棠“在娘肚子里”就开始吃紫砂饭了,从他1954年拜任淦庭为师学艺至今,实际“抟泥”也有一个甲子。而且,徐秀棠在创作出一大批紫砂壶和人物雕塑佳作和精品的同时,还竭力搜集文物史料,整理技艺口诀,描绘陶工形象,大胆著述立说,用自己的创作和辛勤,传承和发展紫砂技艺和文化。
  徐秀棠是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文化部授予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96年,徐秀棠带着家人和徒弟建成了宜兴丁蜀镇规模最大的紫砂工坊——长乐陶庄。但徐秀棠不满足陶庄只是一个工坊,而是要将这座陶庄建成浓缩千年宜兴紫砂历史的紫砂博物馆,将陶文化、紫砂文化和徐门紫砂佳作陈列融为一体。
  在长乐陶庄,徐秀棠保留着制泥、做壶和雕塑、烧窑等一整套最传统和正宗的手工陶艺工序流程,还按原貌复制了一座传统紫砂龙窑,这座仿制的龙窑长达二十多米,除了用来展示古窑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外,其余部分还可以用来手工烧制紫砂。徐秀棠说,如今烧制紫砂都用液化气、电窑了,便于掌握火候,但传统紫砂工艺是一种文化遗产,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这是一种历史责任。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于 2013-4-13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工艺,博大精深。
发表于 2013-4-1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工艺尤为珍贵!
发表于 2013-4-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栩栩如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08:28 , Processed in 0.19976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