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3

[评论] 徐立凡:桥梁垮塌不应成为天灾注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U50P1T1D7490431F23DT20050814023333.jpg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四川省8日晚起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暴雨造成三座大桥垮塌。9日,江油绵江公路通口河老青莲大桥发生垮塌。目前,已核实有5辆车坠河,3人被救起,6人失踪。
  触目惊心的桥梁垮塌现象,已成社会之痛。媒体统计,2011年7月半个月内,全国各地就发生三起塌桥事故;2012年5月至8月,又发生四起大桥垮塌事件。此次桥梁垮塌事件,再添黑色纪录。尽管暴雨多发导致的洪涝、堰塞湖水量激增,是此次桥梁垮塌的直接原因,但仍不能不让人质问:百年大计的桥梁工程,何以如此经不起风雨?何以总是成为天灾注脚?
  注脚不是天灾书写的,而是人在书写。以垮塌并导致车辆坠河的老青莲大桥为例,此前已因存在危险而限制通行。今年,因新绵江公路施工,该桥经加固维修重新投入使用。如果认真按工程流程施工、监理、验收,加固维修就不可能起不到降低危险的作用;老青莲大桥所处地带本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这几年已多受灾害之苦。如果从安全角度出发,对堰塞湖水流冲击有充分评估,就不会没有预案;再退一步讲,即使由于成本、时间等原因,上述工作不能完全做到位,至少在8日晚出现暴雨到9日临近中午桥梁垮塌前,也有充分时间临时关闭大桥,避免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
  其实,在不同的垮塌桥梁的背后,都有人为的因素。一方面,工程转包寻租不能杜绝。当权力可以干预甚至决定从工程立项到验收的所有环节的时候,相关制度和程序就只能屈服于政绩和利益输送的需要,从而批量生产出“桥脆脆”。而对于安全问题的长期忽视,又导致了在面对危险时,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盲目热情,导致了包括桥梁在内的基建工程,追求的是速度而非质量。速度能够创造漂亮的经济增长数据,但未必能够起到改善地方经济和民生环境的预期目标。事实上,这一座座倒塌的桥梁,带来的是民生和政府公信力的双重负效应。
  四川老青莲大桥等三座大桥一夜之间的垮塌,不厌其烦地发出警告,提醒着我们要把基建工程的暗角暴露出来,确保每一座桥都是踏实的。
  让桥梁经得起风雨,首先制度要经得起风雨。过去围绕基建的习惯性行政套路,本身往往“质量不过关”。工程在项目立项、施工和监管时,能否形成权力制衡,避免冲动性决策或寻租性决策,决定着工程的基础质量。有刚性的制度,才有坚强的桥梁。

发表于 2013-7-1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查一切桥梁
发表于 2013-7-1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招投标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都难逃其责。
发表于 2013-7-1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豆腐渣工程带来的恶果!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03:18 , Processed in 0.17290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