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自从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以来,仅徐尔铸本人就接听来电3万多次,接待来访1万多人次,组织上门服务2.5万多人次,帮助结成‘一助一’长期服务对子1500多对。徐尔铸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档案,在《江海晚报》上定期推出,让社会了解志愿者,同时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徐尔铸在志愿者服务站接听电话。 徐尔铸 1936.6-2013.7.13 生于江苏南通 在位于江苏南通西寺路10号的南通日报5楼,常年有位忙忙碌碌的老者,在进进出出的年轻面孔中显得与众不同。他总是独自一人在522房间忙着接听电话、记录,与到这里来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人交谈,以及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老人去世后,522房间变得寂静起来,所有人都有些不习惯。 这个老人就是南通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徐尔铸。2013年7月13日20时57分,他因患肺癌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从62岁,退休之后的第二年起,徐尔铸耗费15年时间将一个只有34名志愿者的队伍发展到13.6万人,成立1个总站、11个社区分站、4个专业分站、1个省外分站(江海志愿者绵竹分站)和400多个服务(总)队的志愿服务网络;而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两天后的追悼会,在南通市公墓管理处主礼厅举行,300多只花篮花圈堆满了灵堂。前来悼念的有机关干部、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是志愿者和自发而来的市民。 2008年3月5日,时任南通市委书记,现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罗一民向徐尔铸颁发奖杯及证书。(资料图) 一 1936年6月,徐尔铸出生于江苏南通。对于他的生平,徐老的家人并不愿意多谈,他的履历上写着:1953年8月至1962年10月在南通市实验小学教书,担任过住宿生活指导、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1955年当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南通分会委员;1962年10月至1965年10月任南通市少年之家辅导员;1965年10月至1977年7月任南通红旗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兼商校会计学校体育课。 “他在我们学校教书的时候,就是个热心肠的人。”曾担任过南通红旗中学校长的保峰与徐尔铸共事几十年,他告诉早报记者,徐老师从南通实验小学调到红旗中学后,经常参加一些群众性活动,组织能力特别强,人际关系也不错。虽然是一名体育老师,但是他什么事情都喜欢管一管,“学校里要开运动会或者各式各样的活动,都是由徐老师来组织和指挥,其实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徐老师不怕麻烦,领导也愿意交给他去做,到最后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他。” 徐尔铸的学生陈建华回忆,自己初中与徐老师相处时,觉得他和蔼可亲。那时初中部很多男学生非常调皮,由于历史原因,对老师也不礼貌,但徐老师对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很宽容,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这也是我退休后会加入到徐老师的志愿者服务站的原因,因为我信任他。” 1980年,为了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南通市政府召集人马筹建恢复市青年宫,而在此之前,从1977年7月开始负责筹建恢复少年宫的徐尔铸进入共青团南通市委的视线。据保峰介绍,当时青年宫离红旗中学特别近,加上徐老师经常组织活动,要与青年宫打交道,所以团市委在物色统筹筹建工作的负责人时,很快想到了徐尔铸。1981年4月徐尔铸调至南通市青年宫担任副主任。 “当时调到青年宫的工作人员有来自部队的、剧团的、工厂的,徐老师是唯一从学校出来有教育背景的。当时也就三四个人,便开始了筹建恢复工作,徐老师和其他同事筹备恢复青少年俱乐部。”1985年到青年宫工作的汪建宁与徐尔铸相处了13年,他跟徐老师一起到俱乐部熟悉场地,走到旱冰场时,他发现角落里堆了一米多高的奖状:有市里的、省里的、国家的,有治安先进,也有青少年课外教育先进单位、帮扶对象等。“我看到这些奖状的时候,特别感动,这说明他们之前做了很多工作。” 青年宫初建条件简陋,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在青年宫工作的张海霞回忆,因为俱乐部是由人防工程改装而成的,里面的防水设施很差,而办公室在地下室,夏天的时候里面全是水,徐老师就带着同事每天用抽水管抽水,水抽完后,整个办公室依旧雾气沉沉;到了冬天,里面非常干燥,灰尘极大,每天下班后从办公室走出来,身上全是灰尘,徐老师就带着大家洒水。 现任青年宫主任韩玉兵介绍,因为当时娱乐形式单一,青年宫便成为青年人重要的选择之一。那时,不少青少年,家里管得少,学校社会管得也不多,就有一些问题青少年。徐老看到他们,心里比家长更急。 “我记得,徐老师在青年宫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息日,周一开会,周六周日是青年宫最热闹的时候,徐老师都在这里。”青年宫的宋莹华告诉早报记者,刚参加工作时,到青年宫来玩的孩子有不少调皮捣蛋的,甚至还有一些问题少年,但在徐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每次见到徐老师都服服帖帖的。 “在我看来,从他那么早开始从事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最后成为南通江海志愿服务站站长,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是偶然性的。”韩玉兵说。 南通市青年宫前身是青年之家,1962年成立,系南通市团市委下属单位,当年之所以把从教30年的徐尔铸调到青年宫,原《江海晚报》副总编施亚认为,主要还是看中了他和学生相处时有非常好的亲和力。 徐尔铸看望孤寡老人。
二 1997年,徐尔铸从南通市青年宫退休。次年3月31日,南通市团市委联合《江海晚报》报社等创建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徐尔铸再次受到重任。 “一开始的工作非常难,如果没有徐老师,谁也不会想到服务站会发展成今天的局面。” 施亚说。 创办初期,徐尔铸在工作站可以说是个光杆司令,下面没有员工,都是靠他挖掘后来的志愿者。他又组织志愿者去帮助弱势群体,把弱势群体和志愿者做一个连接。在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都要靠志愿者自己解决。 比如一些老人,从其他地方前往南通求助,到了车站后志愿者就得自掏腰包接人,有时还得贴钱给一些求助对象,这种事情很多。南通青年宫主任郭玉兵告诉记者,徐尔铸退休后,每个月退休金400多元,而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给他的经费仅是象征性的。 施亚回忆,有一年,一位家住如皋的患者打电话到服务站,提出要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看病,徐尔铸接到电话后,就帮他联系医院,还去车站接他,帮他买盒饭;患者提出眼镜坏了,徐尔铸自掏腰包帮患者买了眼镜;患者准备回家时,又提出没钱买返程车票,徐尔铸又买了车票。一天下来,几百元没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而退休工资根本无法应对这样的资助。 青年宫工作人员张海霞从徐尔铸的爱人王玉琳处得知,去年江苏省文明办奖励了徐尔铸1万元钱,雅安地震后,老人催着爱人和女儿把这笔钱全部捐出。 陆善洪是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最早一批成员,目前仍是站里的骨干,现在他也开了工作站。他告诉早报记者,15年前,自己仅是一个会修自行车的人,连志愿者是做什么的都很模糊,但当徐尔铸告诉他,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就需要像他这样的手艺人,陆善洪非常感动,他觉得有了用武之地。 “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孤寡老人,一开始有些人对我们不是很理解,甚至怀疑我们免费上门服务的企图,但后来发现我们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才开始接纳我们。”陆善洪说。 服务站的真诚,也带来很多麻烦。有些人明明可以花钱解决问题,但发现服务站是免费的,就都找服务站帮忙。后来,徐尔铸就跟志愿者开会,告诉他们分辨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徐老的办公室就在南通日报楼上522房间,老人走后,我去他的办公室,看到堆积如山的笔记本,里面都是他十几年来记录的每一次打来的求助电话、遇到了什么事情、志愿者上门服务的反馈信息。”陆善洪说,除了徐老师,没有人会如此认真,而徐老师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生病住院。 南通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许春英告诉记者,自从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以来,仅徐尔铸本人就接听来电3万多次,接待来访1万多人次,组织上门服务2.5万多人次,帮助结成“一助一”长期服务对子1500多对。徐尔铸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档案,在《江海晚报》上定期推出,让社会了解志愿者,同时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徐尔铸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三 去年7月,青年宫为退休人员安排例行检查,徐尔铸当时没当回事,在员工张海霞的催促下才去做了体检。一个星期后,医院打电话,让徐尔铸住院再查,不料竟确诊是肺癌。 在《南通日报》记者黄凯眼里,徐尔铸精神矍铄,爱说爱笑,两条长长的白眉,颇有仙家的味道。虽然两人年纪相差一大截,但经常会互相发发香烟、嚼嚼蛆子(南通方言,意指闲着没事随便聊天),倒也成为忘年之交。 “那时候,徐老师其实很平凡,偶尔也会发发牢骚、唠叨两句。”回忆起2001年与徐尔铸同一室办公时的情景,黄凯认为,唯有“尽心”二字能形容他:再烦,再累、再苦的事儿,他都悉心办好,不计酬劳,他的后半生是在用一件件小事,诠释志愿者精神。 徐尔铸送别会上,灵堂中间高悬着的黑色横幅写着9个大字:“深切缅怀徐尔铸同志。”这行字下面,张贴着徐老生前最钟爱的一张照片——他手捧鲜花,笑容可掬,眼神刚毅深远,胸前还佩戴着一朵大红花,这是2007年他在北京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的留影。 徐尔铸的女儿徐晓岚很少谈论父亲,在送别会上,她说,父亲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顽童,永远保持着儿童般纯真的心态,生活中是他让家人有了快乐。而在直面病魔、承受煎熬时,父亲又表现出超凡的意志力。 在徐尔铸病危的日子里,他还惦记着志愿者服务站。南通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许春英说,每次去医院看他,他都会问有关志愿者服务站的事情,问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是南通最大的一个组织,徐老在去世之前,最揪心的就是接班人的事。为此他还写过一封信,对如何组织服务站、如何继续开展活动提出了很多意见。”施亚说,服务站之所以迟迟没有解决好接班人的事情,主要没想到徐老会走得那么快,“不管是团市委还是《江海晚报》,我们一直没找到合适人选,大家都觉得徐老师的身体棒着呢。” 徐尔铸眉长,南通的说法这是长寿眉,虽然头发白了,但面色红润、笑声爽朗,“让我们感觉徐老师身体很好。但事实上,他心里承受了很多压力。”施亚说。 徐老的灵堂前挂着一副对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赤子之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悲为怀。”施亚认为,这就是徐尔铸一生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