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858|回复: 24

[家谱] 徐氏老宗谱序(朱熹 录于正谊堂十修宗谱 卷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启晔 于 2015-6-14 17:42 编辑
0 T' e. S. R$ v. y0 N7 Q
& a2 ]* Z3 ?+ h( _
    夫奔腾漰湃扬其波者必泛其源,森丛蕃郁达其枝者必培其本。世之叙谱者,率以源浚流长、本固末茂为言。所谓源浚本固者,非侈富贵、擅功利之谓。盖其诗书礼乐之懿,忠孝仁义之泽,养之充,积之厚,如水溢江河,木产邓林,发越盛大,沛然乔然,莫之能御。斯谓巨宗望阀,推重一方。第世远则忘,族繁则涣,忘则本源之莫识,涣则情意不相维。此孝敬所以泯,而亲睦之日逖也。故本立宗法,则祖有所继,族有所统,其上将不至于忘本,其下将不至于途人。惜废而莫之能行。谱系非宗法之遗意犹存欤?盖推本其所自出,联络其所同出,而至于其所出者昭昭具见。使水木本源之思,孝敬亲睦之心油然而生。谱其可以不明者乎?
按徐氏,其先出偃王,之后至唐宋有曰乐、摛、陵诸公,咸以宦业显。嗣是而献才迭作,而以忠义文章为天下冠。其大者固已铿鍧宇宙,争光日月,足以扶纲常于千百世;而其次者犹能振名节,激贪懦,使徽胤所有观法兴起。是岂独山川孕秀之异哉?风声之所鼓舞,耳目之所濡染,固有以成其德也,是以称巨宗德门,视他族为最!支裔蔓延于吴、楚、江、浙、徽、宣、池、太、庐、凤等处,文绅武胄在在有之,未可殚述。奕叶传芳,源诚浚矣,本诚固矣。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前作后承,彬彬相望。方今蜚声士林,骋步云程者,骎骎未艾。
有年,家徐氏诸君慨谱未续,倡谋族彦延湖州赵氏而修之。犹河九折汇百川而同会于海,挹饮于澨则识源于昆仑者深;犹木千仞干层霄而终归于根,偃息其下则知本于滋培者厚。凡本宗支派,至于高曾而下,前图后传,则书讳字、生、卒、配、享、厝、茔,纤悉必备。展卷了然,咸知其所自出,与其所同出,而及于所出者,远而不忘,繁而不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而亲睦之心不从兹挽乎?后之嗣者奋然观法兴起,鉴世德则触羹墙之想,考世业则念弓裘之绍;正彝伦而分严于尊卑,式箴规而磨砺乎劝惩。或出而树勋于国,踵前代之芳躅;或处而慎修于家,景先人之逸轨;相与绍绪于无穷,则谱牒之传愈久而愈光!若夫扬柯晦根,逐流忘源,胥残虐以伤宗,纵匪彝以斁伦,睹兹谱者当汗颜。而热衷又何赘!
+ v- ?7 I& L7 n& \
             
                                         时  绍熙三年(1192)九月  之吉
赐进士第累官宝文阁学士兼崇政殿说书改知漳州秘阁修撰后知静江广西经略升涣章阁侍制侍讲赐金紫章服封婺源开国公
                                                         晦庵 朱熹 拜撰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徐氏祖上修谱时,南宋理学家朱老夫子乐为之序,是为我徐门增色,实为徐氏后裔之荣光!宗亲们要珍惜、珍重,要以实际行动不辱我徐氏门庭!0 A. {# {( S1 d
发表于 2015-6-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启晔 的帖子. f( `3 }. [; F. I

1 }. r* Z  `" g) y  G, W东至官田徐
发表于 2015-6-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启晔 的帖子% a! _6 |/ ]* n+ C# `1 A# L

& s, k% l# n  P8 y1 [( q有原谱照片吗?发上来看看!
发表于 2015-6-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启晔 的帖子5 T' u1 f- S- `5 b: n+ R! F! @2 q3 O

- A4 w/ J1 `# O/ ?9 b7 F IMG20140206028.jpg IMG201402060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不会传照片。
6 x3 N+ H/ U4 \) J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11.jpg.JPG
# d2 B/ }8 Z& P9 q5 o3 |
IMG_11.JPG
IMG_11.JPG
发表于 2015-6-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启晔 的帖子
8 F3 n1 }' Q% K
, d  S) q1 m- W3 p- h6 w2 ~请加我QQ1205841785有些事要细说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元年(1912)东流、建德两县直属安徽省。3年元月,建德县因与浙江省建德县重名改为秋浦县,3年6月至17年8月底属安徽省芜湖道。21年10月秋浦县复名至德县,同月改属安徽省第八专区。1953年2月24日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9年5月15日,两县合并为东至县。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时曰宗一公由青郡来家,于建德鳌鹏居焉。奕叶源诚浚矣,本诚固矣。传至昌公以下”。疑为他人添加。理由:1.朱夫子本为宋臣,怎有“宋时”一说;2.宗一公生于元至元庚寅即1290年,而朱熹(1130~1200)作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早已不在人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篇朱夫子序如和桃源石麟堂的朱夫子序一样,说明我祖上徐复亨公和桃源石麟堂祖上出于一脉。
发表于 2015-6-1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启晔 的帖子
+ E$ s& v2 Q' \$ p5 m2 H, W% n$ ^" C1 P
是那进士梦声在老家乐平偷抄的谱序,被修谱的昌一添加了
发表于 2015-6-1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建友 的帖子% S! M% T' u. \# C  M/ `, V' i% Z

% K( u$ v+ U( I* A" H. g, q  Q你怎么老不往人里走,说句人话,污蔑人家进士老祖宗是偷抄的,好象你是当亊人不给抄,让进士孟声先人把谱骗去了,今天你 又借屍还魂上网揭底来了,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夫子的序是为天下所有徐氏所作,最先录在谁家的谱中,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并不重要。这样理解才最妥。后人是否抄录,增删都在其次,不影响其原序的主旨及文采之精华。各地徐氏都一家,何需要争。
发表于 2015-6-2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哪断序为何不敢发出来我评评
发表于 2015-6-2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春森 于 2015-7-2 12:50 编辑   q1 u/ u. {. p  t3 m# d* P& E
3 p6 c8 k9 B7 q/ p/ O, ]
朱熹序正文首尾与苏东坡《聂氏宗谱原序》何其相同!孰真孰假啊?% K6 j) z, F1 Y: N* d
付复制文本如下:
2 x6 g5 [2 N5 Q《聂氏宗谱原序》【夫奔腾澎湃扬其波者,必汎其源;森丛藩郁达其枝者,必培其本。世之叙谱者,率以源浚流长本固末茂为言。所谓源浚流长者,非侈富贵擅功利之谓,盖其诗书礼乐之懿、忠孝仁义之泽,养之充,积之厚,如水溢江河、木产邓林,发越滋盛,沛然乔然,莫之能御。斯为巨宗望族推毂一方。第世远则忘,族繁则涣。忘则本源之莫识,涣则情谊不相维。此孝敬所以泯而亲睦之日颓也。故古之宗法,则祖有所继,族有所统。其上将不至于忘本,其下将不至于途人,惜废而莫之能行。谱系,固宗法之遗意,盖推其所自出。而至于其所出者,昭昭俱见。使水木本源之思、孝敬亲睦之心油然而生。谱其可不】【叙乎!按聂氏自卫大夫受姓以来,传至夷中、师道以下。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其大者固已鉴鍧宇宙,争光日月,足以扶纲常于千百世。而其次者,犹能振名节激贪懦,使后世子孙有所观法兴起。是岂独山川孕秀之异哉!风声之所鼓动,耳目之所濡染,固有以成其德也。是以称巨宗德门,视他族为最。支裔蔓延于徽、闽、江、浙等处,文绅武胄,在在有之,未可殚述,前作后承,彬彬相望。方今蜚声士林骋步云程者,骏骏未艾也。兹聂氏宗谱统】而修之,犹河九折汇百川而同汇于海,挹饮于澨则识源于崑崙者深;犹木千仞干云霄而终归于根,偃息其下,则知本于滋培者厚。凡一族之亲疏尊卑,分支析派,纤悉必备,展卷了然。咸知其所自出与其所同出,而及于所出者,远而不忘,繁而不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而亲睦之俗,不从兹挽乎!后之嗣者,奋然观法;监世德者,触羹墙之想;考世业者,念弓裘之绍。正羹伦而分严于尊降,式箴规而磨砺于劝惩。或出而树勋于国,踵前代之芳躅;或处而慎修于家,景先人之逸轨。相与绍绪于无穷,则谱谍之传愈久而愈光矣。若夫扬柯晦根,逐流忘源,胥残虐以伤宗,纵匪彝以斁伦,睹兹谱当汗颜,而热衷又何赘!】  T) u& l1 `/ ^- ]$ L- S- Y# N2 p- t
        时+ R- p0 N) ^, `% o! a5 d
宋元祐八年孟春之吉' d! I& x" P9 ?% p, N$ H5 H
                            龙图阁大学士苏轼拜撰

3 T) K- d7 m$ `4 ]; c: ^
5 H% _! }6 E& S0 e3 J
注:黑色字两序竟然雷同
# V# O- x0 ]& s# V

- a" u& [9 F: k
发表于 2015-6-2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春森 发表于 2015-6-29 16:54
5 @* n5 {7 @/ A' Y; U3 S朱熹序正文首尾与苏东坡《聂氏宗谱原序》何其相同!孰真孰假啊?
, e, ?4 i7 G; o* v9 A付复制文本如下:
9 I' N( u6 m9 _% _! [4 f: L/ A《聂氏宗谱原序》夫 ...

0 ?. A: h' s' l  \3 ]
- G1 B- [7 P+ d# u
- c0 u' m$ g( J% r& t, N
[据资料记载:宋宁宗即位,朱熹六十五岁,除涣章阁待制兼侍讲,给皇帝进讲《大学》。但只做了四十六天侍讲,就被免职。而此序落款【------制侍讲-----】明显失误。
发表于 2015-6-2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落款应该没问题,最后一职得写。有问提的是那句至唐宋有曰乐,擒,陵。请问谁是宋。朱熹留一笔知此陵是宋,还是尼族告不清说是宋。
发表于 2015-6-3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春森 于 2015-6-30 15:11 编辑
0 H3 |, p2 g- P) m7 t9 i5 w
徐宗民 发表于 2015-6-29 17:24
: o* |5 J6 S9 T8 \) ~! \可能那时名家为他人请求为此姓写序时
$ s# @8 `# C+ Y2 m如同现在有作文选当作范文一样
% V& p6 ]% E9 f( E& z所以 常言说 天下文章大篇抄 看谁会 ...

! Q- z6 ?- {/ F" x2 E, i% d% W5 d/ \" ~0 `  m8 c2 x6 u7 ~

" ]' B2 k5 Q. W6 t  苏轼序落款宋元祐八年(1093年)比朱熹落款绍熙三年(1192)早了一百年,是谁抄袭谁啊?抄袭苏东坡的文章有辱朱文公的名声,年已六十五岁的朱熹能做得出来吗?是后世小人冒文公之名而为吧。  & K- W, r0 k3 E9 `- g
发表于 2015-6-3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佐亮 于 2015-6-30 18:50 编辑 ( \3 d* G2 c4 l
7 B+ @) }; x* r
元佑七年壬申 (1092年),苏轼 五十七岁, 在颍州。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W/ Y, \: W  j9 H# f0 w' |( H
元佑八年癸酉 (1093年) ,苏轼五十八岁,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八月,妻王闰之卒於京师。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 F1 ?% G0 |% \, a, I) i
$ r% p0 {/ N9 B! Z2 G# |9 `# }1 I. t
这里落款[龙图阁大学士]  ,历史上苏轼有被封过[龙图阁大学士]?
' d$ a( P0 U, w/ H  B. ^6 T6 p很明显是后人伪苏轼之名抄袭.实在是无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4-19 00:55 , Processed in 0.12071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