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1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长金 于 2017-4-15 08:12 编辑 / y3 ^( `: e, o* `4 }) P
- u2 Z' `8 ~" j1 { A$ s
新版重修的大成谱,是江西徐氏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名義主编,全部按民国二年《南州徐氏大成宗谱》原本内容进行重修和校正!全部按照仿古格式、宣纸、线装,力求保存民国二年《南州徐氏大成宗谱》原貌,继续将先祖的心血传承下去!. c# r# X! S6 b3 |0 I
原本大成谱17卷,2700多页对折筒纸页,是迄今为止唯一套保存在徐孺子后裔手中的、全面记录徐孺子后裔分支世系联宗统谱,(據說國家圖書館還館藏一套《南州徐氏大成宗譜》),也是全世界唯一一部象征性的省級徐氏聯譜。据大成谱序,有记录可查的大成谱始修于道光年间,咸丰元年完成。第二次重修是在民国二年,实际收录500多个徐孺子后裔大村庄,涉及江西境内几千个徐孺子后裔村庄,分布范围38个县市。
! L# D' Z* O8 M3 g 这次重修大成谱,在原有的大成谱作为原型的基础上、确保原本顺序不改变的基础上进行重修,另外增加了第18卷,把原大成谱第17卷仕宦录改作第18卷,新增的一卷改作第17卷。这次重修,着重审核了各支世系对接,在有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原来的大成谱对某些支脉错误衔接之处,进行了修改校正。同时还增加了徐达以下十一代子孙的分迁世系(根据江苏无锡徐术佳宗亲提供)。以前江西境內所有韜公後裔家譜,都缺失韜公第二子“晸公”遷山東青州的後裔繁衍情況,這次據山東徐元尊宗親提供的青州韜公分支譜,增加進大成譜十七卷。同時还增加了吉安市、赣州、九江等地部分徐孺子后裔分迁世系(民国二年大成谱没有记录赣州、吉安境内的徐孺子后裔村庄),从实际意义上讲,弥补了原大成谱的不足之处。% _* M& _2 o& o, ~ D, l$ K: P; E, o
主要修改的世系对接为以下支脉:
! W7 m3 a3 u) t, \ 这次重修,对乐平市石砚山世系对接进行了系统的更改和校正。把原来的错误对接他系的万年县黄墩徐家、然湖徐家世系对接进行了更改,全部按实际情况对接到乐平石砚山世系里面。
. d- p2 S. v2 u' g) o 注:原大成谱有明确世系记录,万年县黄墩徐家是乐平石砚山宗部公长子怀白公之曾孙曾一公后裔,然而,民国二年主修人胡乱对接,把黄墩徐家的石砚山世系错误对接了乐平市老大睦徐家世系下面。这次重修把黄墩徐家进行了正本归源。2 g0 A6 H3 {0 g7 S5 y" t0 K$ |2 k7 ]
注:万年县然湖徐家已经出土了五世祖徐宏仁夫妇墓志铭,该墓志铭明确记录了然湖徐家是乐平市住车村分支,乃乐平石砚山武状元徐衡后裔。可是大成谱把然湖徐家错误对接在新建县徐氏世系中。这次重修把万年然湖徐家进行了正本归源。
& G$ j* l8 z* ~% q 注:乐平石砚山是北宋中早期开基,进公为始迁祖,传到第五世出了宋徽宗崇宁时期的文进士、武状元、驸马徐衡。徐衡的堂叔叔徐庚,是绍兴年间进士,广东转运使。这两人都是有正史记录的确切人物,由此了证明石砚山是北宋中早期开基。
. T. ]3 [7 Z/ D! H; G( [ 然而民国大成谱里面,硬是把石砚山开基祖对接成韬公17世孙,比明朝开国元勋徐达还要小一辈。
: w6 n- L1 G; Y 按民国二年大成谱韬公出生年代,韬公17世孙,再加上5世,也就是韬公的21世孫徐衡是武状元。就算按平均最小年龄20岁生儿育女计算,21×20=420年,韬公以后再过420年,宋朝、元朝都结束了,石砚山哪来的南北宋交替期间的代武状元?
5 D& D2 Z! z3 f' Y l3 V 20年前,我就四处奔走乐平,查阅石砚山各分支村庄家谱,因为我也村是石砚山的分支,所以我最了解石砚山开基祖的真实情况,这次重修我把石砚山开基祖进公对接进行了正本归原。
9 \: U5 {. H4 n# ~ 注:石砚山开基祖对接错误,就意味着鄱阳县、万年县、浮梁县、景德镇等地的二十万左右石砚山子孙全部被降级,或许是民国二年乐平石砚山没参与大成谱,也没有乐平人交钱修大成谱,所以才被主修人随意对接或者故意降级,这是前辈们修谱极其不负责任的一面!当然,他们历经万难、克服艰辛,完全靠走路奔走于江西38个县徐孺子后裔之间,就是为了联谱联宗,他们所做的付出和功劳,后辈子孙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 r3 h! ^. v" u. r7 h9 u( z$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