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刚平 于 2018-6-16 20:53 编辑 & L$ S0 Q/ |$ J$ k& p# X5 T
( D# g3 ?/ Z- |. m7 g; j3 a0 u! J! v
孔夫子旧书网有卖《徐福志》一书,此书PDF格式在网上也可以下载。里面有介绍徐福的详细资料。以及日本的一些徐福资料。, Z/ ]2 b) x6 F7 k. L
. s `5 a8 q- ~内容简介:徐福,我国著名秦代方士,山东龙口人(一说胶南),是中日韩早期友好交流的先驱者。《齐鲁诸子名家志?徐福志》采用志、传、志、图、表、录诸体裁,对徐福的生平活动、思想学说(贡献)、著作与作品及其后世影响、文化遗迹遗存、故里沿革等作客观的记述和考证,引用资料严谨、翔实。 目录:总序
7 b% a. V H1 o- R( X, `% O前言: p5 P {9 N7 m0 y" o+ M; m: y6 B
第一篇生平+ [* r/ J/ c d) X, D
第一章徐福的祖先——徐夷
. C6 |5 z) V) B/ J( |2 P第一节徐夷的起源7 B3 d& f! ~, r6 s; g$ R: r8 r- g
第二节徐夷的发展0 b8 G+ u8 a+ n" N2 F9 C
第三节徐夷的消亡$ n7 r) D$ ~2 h6 x
第四节徐福的家世' h: _3 V+ I' f0 z+ G8 R
第二章徐福的故里——山东龙口- u2 t3 |0 {; u Y- a8 d
第一节“齐人徐市”的历史记载
2 n( u* x3 r; \- T: v% q2 U第二节秦始皇三巡琅玡必经之地+ u3 v) y9 B, F% c5 B
第三节三神山传说和八神将地望
0 |# P7 X% F0 g5 A) Q第四节方仙道发源地和方士活动中心
6 I2 H% E8 P8 d, I% r第三章徐福在国内的活动
3 r' e0 U: H* I- p5 S$ ^7 r第一节徐福思想的来源
' B$ @! B. c! M& \7 d( ]- P第二节徐福是秦代方士的杰出代表
9 \* W3 M' G1 @- U4 }$ C, L第三节徐福与秦始皇的交往
, T8 M2 z; i2 T4 g$ c+ o1 |! O第四章徐福东渡
b6 |! q& c/ x2 P4 b6 B第一节徐福东渡的历史背景: B. w/ g6 \) o1 E2 O- J' w
第二节徐福两次出海/ T7 E" _% O4 X7 Y+ P
第五章徐福一行海外活动踪迹
/ k W ~) u6 h+ K第一节徐福一行在朝鲜半岛
0 S) k( |: a: L3 y3 I% a第二节徐福一行在日本列岛
2 _( y# X+ m9 G
8 _ ~* u5 D3 U( `8 @! c第二篇业绩与影响8 U) B, u8 O, H* C9 O
第一章徐福东渡与古代朝鲜、日本社会
) ~* c0 N8 z; g0 Q1 g- f7 G第一节徐福东渡与古代朝鲜社会
! F" ~8 @4 w+ j第二节徐福东渡与古代日本社会
2 N! |0 m1 G0 Q# ?) z4 c第二章徐福的影响; `* |5 l) n! K, U; F( M8 n
第一节从遗迹和传说看徐福东渡的影响0 R& V4 c3 E7 ^1 n
第二节从文献记录看徐福东渡的影响$ G* |9 q' j0 k. S& S; i9 o; z
第三节从历代纪念活动看徐福东渡的影响$ E$ T) w: V, U v- S
第四节从研究、宣传看徐福东渡的影响
) c$ l6 l9 @+ _8 O第三章徐福东渡的历史功绩
( G H3 ]" ^, w ~第一节徐福东渡的历史意义
: e- V J) X; {1 x7 o第二节徐福精神的现代价值
# J5 K4 l5 S' L7 Q; _- Q3 t/ h5 Z- d( L' f1 V3 ~) j4 k+ h n
第三篇历代研究9 ~/ X) t j9 V2 }( K; d9 d! _ I% t3 _
第一章历代学者、文人对徐福的宣传和研究
! h$ @8 f& H6 \& o1 e4 a! K3 |3 ^第一节中国古代学者、文人对徐福的宣传和研究
+ q! h7 v6 W# R8 s6 N) R7 y5 S第二节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学者、文人对徐福的研究' k) \* w" b+ Z- V+ F* _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以前徐福在日本、韩国的流传: J) h2 q* L/ D' R$ U: B
第四节地方志、家谱中的徐福1 `0 t9 r2 x+ |9 F9 s* F
第二章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福研究概述: ^( u4 e& _8 [7 h
第一节徐福其人研究- k0 e( J+ ~; X( m( j2 P1 k h
第二节徐福故里研究6 |6 e! l/ m- d# \" I5 l
第三节东渡原因研究/ M- d) K2 c3 P# Y
第四节徐福东渡的规模与次数研究
( f. j5 x6 |7 x第五节徐福东渡起航地研究 K# }' ~: f1 @8 {% q: J1 Q$ E! x
第六节徐福一行所到之处研究
8 {# u4 Q R6 {3 J* {第七节徐福一行东渡航线研究
$ T9 y: ]9 Y1 `) X% `& Y第八节徐福文化和徐福精神研究
$ e1 e3 @- V+ i5 Q8 z5 I' f L8 e6 Z4 q: R9 T
第四篇文献记载) ^9 }1 |$ W5 X0 j5 {4 Y
第一章中国部分史志书籍有关徐福的记载
4 ]8 I1 w* y4 s第一节正史记载
( g' V G; M$ g; U+ \1 j2 Q0 X/ O. P第二节其他书籍记载3 c9 V2 \. G$ j+ h, u
第三节诗词摘录! ]3 b4 }. g3 l) g# |1 m( _
第二章日本部分史志书籍有关徐福的记载
) q0 v" \* p9 H第一节文献书籍记载
. y' |1 H: n+ I& C第二节辞书有关记载
+ c9 k$ _$ p) I第三节诗词摘录- K, T- ~0 c( G6 N8 m3 V" ~ ]
第三章韩国部分史籍有关徐福的记载
! K- _1 q: `* T6 n! A( |第一节文献书籍记载0 J9 W% V q: o: v! R' [8 ^
第二节诗词摘录
* \2 W7 Q/ G$ f* M% E. |
4 u5 P0 \4 @& e7 x4 o第五篇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
2 V6 Y5 |1 w8 f' n8 V/ C* o X第一章国内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
. @( ^2 n0 ?+ T. q2 b9 g0 ~" v第一节山东省龙口市
; j) m3 m5 d$ K. [# d第二节山东省胶南市
" G2 \: f) ?9 T' F* ^9 [" ~, I第三节山东省有关景点
) U6 J/ x" ^% m- B第四节河北省秦皇岛市
* i4 v* \. D* A7 @( l K第五节河北省盐山县
`* d0 k _' q) H6 a+ k2 y7 ?第六节江苏省赣榆县
3 W$ Y, G! d3 b+ g) i1 d第七节浙江省慈溪市
B+ k6 M1 D7 Z' q第八节浙江省岱山县% p( I8 b L5 }
第九节国内其他地区
9 @' `) k( B4 `$ m |2 O: L第二章韩国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
L* ?: o$ M# Y6 |& u. Q" A第一节济州道$ P* p0 F+ [! ^9 G/ o2 B
第二节南海郡
# f0 P1 i( ^* n第三章日本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 t }2 f g0 f- v2 [# Z
第一节和歌山县
- M! w" c/ [7 b% k1 j第二节高知县
; ^9 D) c U4 T n* P第三节三重县. x; S% Z0 v2 V+ R* d7 I- B
第四节宫崎县+ `0 ~5 d! o: h8 c7 A) G; D
第五节鹿儿岛县
7 o/ Y y; B0 A4 t& v; }$ {! j2 I第六节佐贺县2 y0 s7 O6 {* b# v- J
第七节福冈县& A5 r* h6 C {$ S/ _( S) p
第八节山口县
9 y2 J9 v3 ~2 Z/ x; c- `第九节京都府1 G& C9 ]9 F& p: w$ C
第十节秋田县
; P* { P! l! \' l第十一节青森县) N* D$ E) v, m
第十二节东京都 ^ R; }( j% g" n% {# S% u3 R0 g
第十三节山梨县8 [+ w7 q1 O& W4 v6 m
第十四节爱知县
& Z/ T& Q+ y2 H) z1 V第十五节神奈川县2 h- B$ S. U5 u3 ?5 O. l
! Z% I5 ]. `; h. \( P: o7 \1 M
第六篇民间传说. d% I8 e4 N6 Z, q
第一章山东省龙口市的传说9 f2 C$ ], x: k6 y
第一节徐福与莱山. C. n. Z; ?) U0 m2 i+ g
第二节徐福与登瀛门
, b2 X" _9 v! l/ Y( ~+ m第二章山东省荣成市的传说' k* P b; I$ U
第三章河北省盐山县的传说
* \0 ^2 O8 j8 R- t( Y第一节开化寺与千童镇+ c# q/ Q4 n6 J9 D; S" h
第二节百工集训地的传说% _* v0 a/ } I
第三节徐福为啥带童男童女7 t. l/ D$ y$ W# J
第四节童男豆腐9 U6 R9 v/ a; ]+ e, P+ |! Q$ j
第五节“瓜哥儿”和“豆儿姑”# l! e( U* ?/ h- f X, P3 A& j) t0 o7 e
第六节左永和与李荣花3 s5 a3 n3 d M
第七节庾知县赋联祭千童
H9 b' ~) \+ y1 }4 Q$ Y第四章浙江省慈溪市的传说/ K( W) X# @+ N1 u/ k1 ?
第一节达蓬桥
* p/ {3 C! D0 P6 i* O/ E第二节龙门坊# A5 p" @ i% S
第三节徐久堂名和徐家祠堂
4 u4 l8 l+ O! U+ U( Q6 y* v4 r第四节秦始皇求仙! y' v. L5 u9 v/ X
第五章浙江省岱山县的传说! g; B) H' x0 \- y
第一节“海天一览亭”的传说
1 o L1 e' R/ U+ O3 ]第二节紫霞洞的传说 i3 |* H# E4 r9 I( E# \3 O1 l- S
第三节马齿苋与柃木' n, ~3 H" x* l
) i$ U \8 m; v6 ^+ L3 W% @7 V附录
" v2 V" g) V) ~! L% u. @/ @20世纪以来徐福研究文献一览表
* i& c$ `3 O3 W2 F中国各地徐福组织一览表(2006年6月)
$ [2 D$ h2 q9 X& Q+ x9 N1 T参考文献
( |- A- U; P/ L/ O5 Z9 f# s* B后记
4 v7 i* @% I2 w @! U% Q7 _3 V4 O! a( @. g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