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1-25 11:51

【纪实】家乡绥阳:诗乡底蕴 源远流长

<FONT size=5><FONT color=red>
<P align=center>诗乡底蕴 源远流长 </P></FONT></FONT>很久以前就知道贵州有一个盛产诗人的地方——绥阳,蜚声华夏,甚至在国际也有名气的诗人如廖公弦、李发模、杜兴成、崔笛扬等就生于斯,长于斯。我在我家先生供职多年的青年刊物上曾浏览过李发模、崔笛扬、枕木、郑德明、董佳佳、卜宗学等绥阳诗人的大作。反映李发模奋斗成才的特写《苦斗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发表之前我就先读过了,很为诗乡的这位代表性人物的进取精神所感动。后来,听说绥阳被命名为“诗乡”,李发模的胞弟李发标先生投资两千万元在县城建起了博雅苑文化陈列馆,更加深了对她的向往。此次绥阳之行,可算是遂了心愿。 由贵阳北行150公里进入绥阳县境,一块“诗乡”的高大门楼迎面耸立。《人民日报》上那句话“一到绥阳便走进了人文文化的怀抱”立即跳进了我的脑海。接下来几天的采风,诗乡古朴而深厚的人文景观和清新而浓郁的创作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使我长时间沉迷沉醉沉思,飘飞的思绪追溯幽深的历史长河,倏忽感悟了绥阳何以成为“诗乡”、何以成为“诗人摇篮”的蕴涵…… 古代绥阳地处黔北中心区和交通要途,辟疆开发甚早。远在隋炀帝大业七年即置绥阳县,这几乎在今贵州所有的县设置之前。而唐代的夷州、播州、遵义等都先后设治绥阳县境内,数百年间绥阳成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到清代中前期,同中原和巴蜀的政治文化联系都很紧密。雍正五年才正式纳入贵州版图。 称为贵州第一学人、贵州文化教育鼻祖的尹珍,乃蜀地尹姓大族迁入贵州的后裔,他年青时在中原求学,学成后回到家乡传授中原文化,在绥阳旺草设馆授教十余年,&lt;&lt;后汉书.西南夷列传&gt;&gt;赞评“于是南疆始有学焉”,更不用说对绥阳文教事业的开山之功。 更为人称奇的是,绥阳在人文传统上的得天独厚,还表现在与中国文学史上高峰期的几位诗文大家有关联。 清乾隆〈绥阳志〉记载诗人李白曾流寓绥阳,绥阳人为其建立“怀白堂”。这应是李白流放夜郎并留身夜郎的证据之一。中晚唐诗人白居易做过治所在绥阳的播州刺史。白居易后人移居绥阳建“白氏庙”,即现金山寺。初唐诗人陈子昂虽屈死于四川射洪县狱中,本人没到过绥阳,但是他后人为避仇迁徙绥阳,并在乡党赞助下为其建祠,即现今城西“陈子昂祠”。柳宗元对绥阳儒溪书院的创建。绥阳第一位知县詹淑碑记有:柳宗元、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朝堂趣事为证(即柳宗元、刘禹锡相互交换贬谪地,“柳”:柳州,“播”:播州)。 一个县能与中国文学高峰期几位诗文大家有这样深切关联,委实罕见。并对绥阳、黔北乃至整个贵州的文教文学繁荣的润泽,一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 未完待续 作者:吕瑞华 贵州大学教师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3-8 14:26 编辑 ]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1-25 12:33

更进一步考证,绥阳人的福气和运气,不仅表现在上述先贤大家的关切影响,还体现在他们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德行高尚、人性关怀、建功立业的地方官。第一任县令詹淑,时人称“詹阿公”,一个“詹阿公”使他的亲民形象凸现眼前。他重设尹珍讲堂,在绥阳首开义教,招收贫困子弟免费就教。明清以来还有多位政绩不错的县吏,身体力行,全县义学发展到15个,书院发展到5个,读书进学、功名进取者甚众,仅清雍正以来的科考中,就有进士6人,举人62人,还出了4个翰林学士。这种情形,不要说在贵州历史上罕见,就是在中原,江南也颇为难得。

         从世间事物因果关系求证,绥阳人的好运,其实也是自己赢得的。除了绿水青山、气候宜人的自然条件外,绥阳人的海纳百川般宽广胸怀,礼贤敬士社会风尚,助人推己的昌明道德,更是赢得好运的根本。尹珍在绥阳旺草开办讲堂,一呆就是13年;陈子昂、白居易,甚至柳宗元的后人或避乱或觅祖,迁徙至绥阳,湖北诗僧彻字终身留住绥阳小寺,等等,如果没有一个昌明顺达的社会人文环境,这些千古俊逸给绥阳带来好运的人事有可能持续下去吗?今天一个最好的现实答案,是以“博选神州之雅,珍藏华夏之魂”为宗旨的博雅苑文化陈列馆在绥阳大地上的耸立。今日中国,不要说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难以计数,但是有几人为故里耗资数千万元建此公益性的文化陈列馆呢?这博雅苑不是古之尹珍讲堂、陈子昂祠、白氏庙、儒溪书院在今天绥阳大地上的延续和超越吗?

         绥阳是一片诗歌的热土。历史上就有许多颇富盛名的诗人,仅明清两代就多达50人以上,在“博雅苑文化陈列馆”的展柜里,我们就看到了其中13位诗人的诗集。今天全县数百位诗人诗作者,其阵营、业绩更是蔚为壮观,出版诗集200余部;在诗乡文化广场的石柱上。镌刻着32位诗人风格各异的代表作。

         不仅在县城,绥阳各乡镇山村的大地上,也处处飘荡着诗香。我们一行到绥阳县风华镇采风,就被告之,去年4月在这儿的金字村刚举办过“金承诗社成立暨梨苑笔会”的诗坛盛事。当我们驻足在一条小河边,一位村民饶有兴致地和我们答话,竟信口为我们朗诵了民歌诗一首:“一出西门马朝沟,金字三坝好风流。金盆雅水戴花鬓,手提明灯照丫头。”经他解释,我们才知道其中全是绥阳景观地名。让我们从中悟出了这一片水土的神奇、富庶和浓重的文化内涵。晚上,我们流连沉醉在诗乡文化广场,欣赏、品味着诗人们的代表作,好象一股股浓浓的诗香弥漫在我的周围,犹如茅台酒的甘醇,宛如山泉的清新,又似泥土的芬芳……难怪当代诗人贺敬之来诗乡绥阳后,留下“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的佳对妙联。

全文完    作者贵州大学教师吕瑞华

(虽是转,但却是本人一个字一个字打的,略有改动。)

[ 本帖最后由 徐久长 于 2007-11-25 20:06 编辑 ]

徐爽 发表于 2007-11-25 16:40

:hug: :hug: :hug: 难怪久长叔说话处处带有诗意:lol

徐水美 发表于 2007-11-25 22:25

原帖由 徐爽 于 2007-11-25 16:40 发表
:hug: :hug: :hug: 难怪久长叔说话处处带有诗意:lol
你也发觉啦?:loveliness: :victory: :victory: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1-25 23:01

哈哈!我可不算,在家乡绥阳,我是门都没入的末流,喜欢看看倒还说得去。

徐水美 发表于 2007-11-26 08:41

在小妹认识的宗亲里,大哥的文采是最好的!: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今后还得向大哥多揩油!: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1-26 10:04

http://www.xu-shi.com:81/bbs/attachments/month_0711/20071116_7ea6da2ed0b7c7135067aH85pqDcLDB4.jpg


这就是我的家乡!虽是乡气很浓,确实真山真水,美!

徐爽 发表于 2007-11-26 11:47

:hug: 久长叔的文采那是公认滴:victory:

徐仕强 发表于 2007-11-26 15:42

绥阳,听说过,但不熟悉!:lol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1-26 16:43

改革之前,小城四周都围了两排高大的梧桐树,高大的梧桐树下是平整的环城路与小河。扩建后,一圈高大的梧桐树剩下只500米左右,在城外都看不到了。下图为其中一段。

。http://www.suiyang.net/attachments/0fO0qLrT_mcTWqMRYyvar.jpg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1-29 11:42

几幅贵州风景:

http://pic.js1234.com/UploadFiles/2006-5/200655193354431.jpg
http://travelguide.sunnychina.com/scenic_images/24/200671410134207.jpg
                                                                  凯里西江

http://travelguide.sunnychina.com/scenic_images/24/200671410165007.jpg
                                                               



http://www.lrn.cn/travel/geotravel/200703/W020070328281637709420.jpg
                                                贵州织金洞

http://blog.3608.com/user_file1/3608101316315/photo/20061029144303417.jpg

                                  贵州织金洞

补几幅,大同小异。




[ 本帖最后由 徐久长 于 2007-12-3 08:29 编辑 ]

徐水美 发表于 2007-12-3 01:59

好一个人杰地灵的绥阳。欣赏!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2-3 08:19

坏站,发去那里的图就是他的了,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真想骂人。

徐久长 发表于 2007-12-3 09:56

http://cimg2.163.com/travel/2006/3/9/2006030901272350f1b.gif

绥阳双河溶洞(未开发),属亚洲第一长洞。

http://pic.moobol.com/user_pic/070818/hongfan/071021/s/113047337.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实】家乡绥阳:诗乡底蕴 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