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三个老太太的故事(二)
<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6pt"><IMG height=509 alt="" src="http://aaa12586.blog.bokee.net/userfilemodule/download.do?action=reference&id=455979&bokeeName=aaa12586" width=500 border=0> </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6pt">三个老太太的故事(二)</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6pt"></FONT></FONT></P><FONT face=黑体><FONT style="FONT-SIZE: 14pt">她出生于诸葛故里,曾为过江的百万大军送过茶水,也在著名的乌龙山剿匪时抬过担架。她被精神失常的丈夫折磨得遍体鳞伤,她历尽坎坷,蒙受磨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医院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FONT></FONT> <FONT face=黑体><FONT style="FONT-SIZE: 14pt"></FONT></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初识何老太太,是在98年的夏天。老太太因股骨骨折需要手术,医院准备把老太太从湖北的襄樊市接回湖南医院住院治疗。工会主席、总支书记等领导专程前往石门火车站迎接何老太太。</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到达石门车站,已是下午四点钟左右,盛夏的太阳离下山还很遥远,车站广场的地板被烈日烤得炙热。离火车到站好有一个多小时,我们便在广场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坐下来等候。趁着空当,工会主席给我们讲起了何老太太的身世。</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何老太太是湖北襄阳人,1931年出生在襄阳县隆中乡的卧笼嘴。这里,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这里也是兵家历来必争之地。1948年,毛主席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里也是激烈的战场。那个时候,何老太太还只有17岁。她和许多青年学生一起,参加了迎接解放的慰问活动。她为过江的子弟兵们端茶送水,把煮熟的鸡蛋塞进战士们的挎包,把绿豆汤一勺一勺的送到战士们手中,又用开水把战士们的水壶一个一个灌满。她桃花带雨的园润脸上甩动着两条乌黑的小辫,满身汗水的干得特别起劲,清秀稚气的她常常惹得战士们回眸相望。</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1949</FONT></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年春季部队补充兵员时,她顺利的应征入伍。入伍后她被分配在野战军xx军xx师后勤部当了一名卫生员。并随部队离开家乡进入湖南参加了衡保战役,又随部队挺进湘西,参加了在永顺一代的湘西剿匪。战斗中,她同男卫生员一样,冒着枪林弹雨,用青春和热情扛药箱、抬担架、抢运伤员。她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师部一位当科长的山东大汉。山东大汉把丘比特之箭射向了这位青春洋溢的姑娘。没过多久,她就在梦幻与憧憬中幸福地成为战神之妻。从此,她成为军营中一朵娇艳的玫瑰,拥有了许多女人没有的东西。剿匪结束后,她平平安安的过了几年甜蜜欢乐的日子。</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1955</FONT></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年,她同丈夫一起转业到县人民医院当了一名护理员。但转业不久,厄运就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到地方,她的丈夫就患了精神分裂症,经过医院和省城几家大医院治疗,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丈夫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和照顾她,而是使出当年剿匪时的干劲来对付这个曾经被他爱过、吻过、拥抱过的女人。她的身上常常被有力的拳头点缀得青红紫绿,她也就像一只被猫撵急了的老鼠,常常被打得东躲西藏。1958年,当时的县委领导考虑到她的丈夫已不能正常工作,便动员她退职,回老家专门照顾有病的丈夫。她同意了,她盼望他能康复,期盼他早日清醒。但她没能够等来他的清醒,几年之后他便撒手人间,撇下她和两个幼小的孩子。</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丈夫死后一家三口的生活没有了着落,她也不知道该去找那个部门帮助解决。她觉得自己还年轻,能凭着自己健康的身体和勤劳的双手,依靠自己来养活孩子,她要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她象男人一样到火车站的装卸队打临工,扛着一百多斤重的麻袋包,赚几毛钱养家糊口。她到附近工厂的锅炉房捡过煤渣烧饭取暖。她还当过幼儿园的阿姨。为生活,凡是她能够做的事,她都做了。然而,她仍然没有走出困境,一家三口的生活十分窘迫。</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后来,火车站一位姓李的铁路工人收留了他们。他们生活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家。她才又有了家的温暖。但是两个残破的家合在一起,孩子多,她仍然要出去不停的干临时工的活儿,还要背一百多斤的麻包来养家糊口。</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又过了十几年,姓李的铁路工人也撒手西去,承重的家庭负担又落到了这位昔日的娘子军的身上。</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1980</FONT></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年,她人已到老年,再也背不动承重的生活负担,在苦苦挣扎之后,她向22年前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县人民医院写信求助,希望医院能给与照顾。</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22</FONT></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年过去了,又经过文化大革命,医院的领导早已换过好多届,她在医院工作的时间短暂,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将她淡淡遗忘。在职的人员谁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经过多方打听,几个退休人员才隐约的回忆起医院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两条长长的辫子连着一张清秀的脸,高挑的个儿甩动着两只麻利的手臂。但医院没有遗忘她,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湖北襄樊调查了解。征求当地组织的意见。知道她受了很多苦,生活仍然无依靠时,立即报请县委按老干部离休处理给她落实政策。从81年开始,医院每月按时给她寄去离休费,按时给她报销医药费。她才又有了温暖幸福的晚年生活。</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下午5:10,列车进站了,几个人用担架将满头银发的老太太从列车上抬进汽车。经过50多公里的颠簸,晚上8点左右回到了医院。院长、骨科主任等医务人员象亲人一样仔细地为她检查,会诊。为她精心制定了一套最好的治疗方案。护士姐妹们知道她吃过那么多的苦,都像对待自己的亲奶奶一样的关心她,照顾她,许多人还给她送来水果和营养品。院长还派人到常德为她订制了一把轮椅,推着她到医院的各处走了走,会见了几位40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完成了她多年未遂的心愿。</FONT></FONT>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20</FONT></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4pt">多天的精心治疗,她的病情明显好转,她急着要早一点回去。大家多次挽留,要他多住一些日子。她说比起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们,她已经是很幸福了,她吃的那点苦算不了什么。她不忍心每天花掉国家那么多的钱。出院的前一天,她特意让儿媳妇和女儿推着她再一次到医院的各处走了一遍,向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向帮助过她的医护人员,向关心她的领导和同志一一告别。带着医院给她买的轮椅,依依不舍的登上医院送她回家的专车。</FONT></FONT>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3-8 11:22 编辑 ] 祝何老太太身体健康 生活又给我们一个不痛不痒的玩笑。痛苦就在身边,虽然不是死亡,却不如死亡痛快。然而活着还有更重要的事,不是为自己,而是孩子,家庭,社会。只要自己没有抛弃自己,社会也不会抛弃你。 永不言放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