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绘龙 发表于 2009-2-16 17:34

【2009-2-16】专家徐伟忠、唐志超解读**出访亚非五国

概要:中国外交因为频繁的出访而掀起的“外交暖风”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而这次的访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会取得怎样的成果?中沙和中非之间的能源和经贸合作又会取得怎样突破性的进展?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speaker/2009/1234751437540.jpg
【嘉宾简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speaker/2009/1234751153995.jpg
【嘉宾简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在温总理结束了访欧的“信心之旅”之后,胡主席于十日开始了对沙特和非洲四国的访问。15日他将结束对坦桑尼亚的访问,飞赴毛里求斯。在欧美国家身陷金融危机之际,中国外交因为频繁的出访而掀起的“外交暖风”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而这次的访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会取得怎样的成果?中沙和中非之间的能源和经贸合作又会取得怎样突破性的进展?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了相关的专家来为大家解读。为您介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先生。徐主任您好!

(2009-02-16 09:53:56)

[中国网]:

欢迎您。下一位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先生。唐主任你好!

(2009-02-16 09:55:15)

[中国网]:

欢迎两位嘉宾做客中国访谈。最近在网上有一个词很热门,就是“正月外交”,我想请两位嘉宾为我们谈一下,在这个时候中国领导高层频繁地出访,会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2009-02-16 09:55:44)

[徐伟忠]:

从个人来讲,我觉得胡主席这次出访亚非五国有三个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很大,包括之前不久召开的20国集团,从某一方面可以体现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力在上升,在这个时候南北合作要加强,南南合作也应该加强。我前不久参加了关于南南合作的会议,所以南南合作的呼声在增加,在这个时候,胡主席访问亚非五国的意义隐含在这里。

(2009-02-16 09:56:27)

[徐伟忠]:

第二,有利于加强中非关系。今年是中非关系比较重要的一年,在年底要召开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埃及开罗召开。这次胡主席的访问一方面检验上一届中非合作论坛的成果,你可以看一下这次胡主席的访问,有一些上次提出的八项举措的项目,此外还要听一下非洲国家领导人对下一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展望,有什么设想。我想这会加强中非关系。

(2009-02-16 09:57:54)

[徐伟忠]:

第三,共同应对现在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南南合作如何来应对。从现在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从某些方面推出的一些政策有点以邻为壑的意思在里面。我很少听说这次胡主席访问的五个国家推出一些措施来增加贸易壁垒,实际上没有。从这次胡主席访问,从这几个国家的表现来看,是表现出了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意思。

我想从这个方面讲,一个层面为国际社会树立一个榜样,是通过合作来克服金融危机,而不是采取抬高贸易壁垒等方面,这样反而会给世界造成麻烦。所以我的感觉是这次访问有这几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2009-02-16 10:00:30)

[中国网]:

概括起来,您觉得这次胡主席访问是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009-02-16 10:03:25)

[唐志超]:

我非常赞同徐主任的看法。我想,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密集出访,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现在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特别是西方各国的领导人在这个时候大多数选择在国内忙于应对国内的金融危机,而很少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

所以胡主席的这次出访传递出两个信息:一个是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它愿意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危机。第二,在这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不是以邻为壑,没有缩小援助,而是积极扩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度过这场危机。这是第一个信息。

第二,中国目前除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大的外部环境冲击之外,国内的经济、社会都面临了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依然选择了有条不紊,按计划的对亚非五国出访,这显示了中国领导的信心,我们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自信,就是战胜危机的信心和自信。

(2009-02-16 10:03:45)

[中国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具体来看胡主席出访的目的地,两位觉得选择这五个国家背后有什么意义?

(2009-02-16 10:06:04)

[徐伟忠]:

如果从深层次讲,我可能更多的是关注非洲,从非洲来讲,中国的学者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在非洲到底有哪些战略意义?现在一般的学者普遍认为有三个:第一是政治上的战略意义。从官方的文件来讲,发展中国家是中国总体外交的基础,有些非洲学者会加一句,就是“非洲实际上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基础”。所以非洲国家是基础中的基础。政治利益具体体现在中国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成员国,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一个大陆,在这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的历史,比如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我们把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国际舞台上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这个方面要相互支持,争取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在这方面我们有共同的战略意义。

(2009-02-16 10:06:18)

[徐伟忠]:

从经济利益讲,那就谈得太多了。谈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看上了非洲的能源、资源,但实际上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也非常看中非洲的市场,尤其是非洲潜在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中国和非洲互补性很强,竞争性也有,但是相对比其他地区小一点。在这个方面,经济上是可以互利的,这方面中国的战略利益在经济方面体现的也很明显。

第三个战略意义现在稍微有一点争议,但是这个战略利益没有消失,就是祖国统一的问题,和台湾问题相关。尽管现在台湾当局提出了外交休兵问题的紧迫性相对小一点,但是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的外交,减少台独的机会,实行国家统一,这还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所以在这个方面是三大战略意义。从胡主席出访来讲,是这三个利益的根本体现,选择一些国家并不是像西方讲的,就是能源、资源国。从这三个利益来看,胡主席选择的亚非五国可能会解释的更好一些。

(2009-02-16 10:07:20)

[中国网]:

有一些网友评论,无论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还是毛里求斯,它们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中国选择这样的出访路线很多不是资源国,而是老朋友。

(2009-02-16 10:08:31)

[徐伟忠]:

对,确实是老朋友,尤其是坦桑尼亚,包括以前相声里的坦赞铁路是经常被提到的。马里也是这样,当初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的时候,非洲是10个国家,马里是首批访问的国家,坦桑尼亚也是其中之一,它们都是中国的老朋友。中国有一句话,而且我们有这个传统,要结交新朋友,但不要忘了老朋友。

结交新朋友可以体现在塞内加尔问题上,因为它曾经和中国建交,又断交,然后又复交。从复交次序来讲它是第二个,在马拉维之前。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又是一个新朋友。当然,在非洲学者里面有一些说法,比如说一些大朋友、小朋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大朋友,那些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除了联合国一国一票的时候有它的投票权以外,很少能够听到他们声音的,这种也要重视。

富朋友、穷朋友,是说有一些物资源富国和资源穷国,还有相对经济上发展快一点,好一点的,像一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我们高的。所以富朋友和穷朋友我们都要关注,在这方面可以体现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2009-02-16 10:08:55)

[中国网]:

还有一个形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2009-02-16 10:10:53)

[徐伟忠]:

对。

(2009-02-16 10:11:09)

[中国网]:

这一次胡主席的出访路线除了非洲四国以外,第一站是在沙特。在06年的时候,中国和沙特就已经实现了高层领导的互访,当时是阿卜杜**机之后第一站就选择在中国。这次胡主席又把他出访的第一站选择在沙特,唐主任,您是怎么看的?

(2009-02-16 10:11:18)

[唐志超]:

应该说胡主席这次对沙特的访问,确实引起了外界比较大的关注,因为这是胡主席从06年到现在第二次访问沙特。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对这一点非常关注,他们对这次胡主席访问沙特的解读是错误的,他们把这次的访问定义为能源或者是资源外交,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中沙关系建交短短20年,但是两国关系已经远远的突破了传统的西方所定位的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现在中沙建立的是面向长远的,全方位的、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所以这次胡主席访问不是西方媒体所报道的能源外交。

(2009-02-16 10:12:58)

[唐志超]:

从胡主席这次对沙特访问,我概括为三个之旅。一个是“友谊之旅”,中沙这几年发展迅猛,尤其是两国领导人互访很频繁。刚才提到阿卜杜拉国王在06年上任就把首访的国家定为中国,而且在06年当年,胡主席在沙特进行了回访。2008年习近平副主席又访问了沙特,今年胡主席再次访问沙特。还有一点,中国人经常谈到的,就是沙特去年在四川大地震期间给中国提供了巨额的援助,所以中国人一直铭记在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胡主席这次的访问也是“感谢之旅”。

(2009-02-16 10:14:41)

[唐志超]:

还有一个就是“合作之旅”。我们刚才说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胡主席这次的访问重要的目的就是深化两国关系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拓宽两国的合作领域。从这次大家签的五项合作协议,包括胡主席对沙特科技城的访问、水泥厂的访问,还有两国科技方面的访问,可以看出两国的合作领域在不断拓宽。胡主席对中沙未来发展提出了六条建议,事实上中沙这几年除了能源领域之外,在投资、基础设施、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安全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

还有一个就是“对话之旅”。我们知道海湾地区,沙特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的龙头老大,它具有一定影响。胡主席这次访问的重要行程安排就是加强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对话,尽快启动和他们的战略合作对话机制,加快中国和海合会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所以又是一次“对话之旅”。

(2009-02-16 10:17:09)

[中国网]:

所以不管西方媒体对我们有多少不客观的报道,我们的出访是本着一种共赢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目的来进行的。我想问徐主任,因为在媒体上,我们也一再地说,虽然现在的经济发展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对非洲的援助。您对此有什么评价和看法?

(2009-02-16 10:19:06)

[徐伟忠]:

中国在上一届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明确的承诺,要把对非洲的援助翻一番。我想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时候,从中国的领导人的讲话来看,也已经透露出一些信息,中国不会减少对非洲的援助,可能还会增加。这个信息是明确的。而且中国领导人,还有中国的学者、官员,在这方面也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说在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要增加。我们经常谈的,毛泽东以前有一句话,“在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要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领导人,还有中国学者和专家经常谈到这一句话,就是毛主席曾经说过的。在这一方面讲,中国是比较认真的。

(2009-02-16 10:19:41)

[徐伟忠]:

从学术分析来讲,这种援助实际上感觉给人是单方面的援助,实际上这也是互利合作的方式。在中非经济合作里面,中国相对比非洲某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水平要高,在这种正常的投资贸易交往中,一般是发展水平相对高一点的国家获利要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某种补偿,就是要增加对经济伙伴关系的援助。

在这方面,国内有很多贫困人口,中国将来对非洲援助合适不合适?有这方面的争议。但是从我的看法有几条,一个是中国现在的援助额占总的GDP的比例是远远小于中国支持坦赞铁路的时候,所以并不多。从现在中非经济合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看,中国对非洲援助也是不多的。在这方面,中国完全有能力,而且从现在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各方面来看,中国是有能力继续加大对非洲援助的。

(2009-02-16 10:21:19)

[徐伟忠]:

当然,将来对非洲援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了国内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实际上中国政府在和西方国家谈的时候,包括我在参加国际研讨会的时候也说,中国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包括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但是中国不能和欧洲国家,和欧盟的成员国或者是美国看齐,或者和经合组织的援助的成员国看齐。因为你们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你们对于非洲的援助和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是在一个层次,我们有一个互利合作,有一个促进南南合作在里面。

(2009-02-16 10:23:56)

[中国网]:

唐主任刚才把这次胡主席的访问形容是“对话之旅”、“友谊之旅”。现在看来,胡主席对沙特的访问您觉得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有怎样的成果?

(2009-02-16 10:25:32)

[唐志超]:

我们说除了看得见的五个协议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之间,或者是政治上的互信,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还有就是合作的领域,现在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这一次除了常规的能源合作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比如中国为沙特建设一条轻轨,价值18亿美元,这是非常大的合同,也是相关领域在沙特取得的最大的合同。另外,还有卫生等其他方面的合作。

(2009-02-16 10:25:54)

[唐志超]:

很多人关注中沙在资源领域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我们可以把中沙的能源合作简单的梳理一下。从中沙建交到现在,中沙已经从传统的原油、贸易的伙伴关系提升到能源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说是四位一体的。原油贸易已经占到中沙贸易的主体地位,另外还有工程建设方面,有炼油厂的建设,沙特在中国有上百亿的石化项目,这次的协议签署,中石化在沙特也要建炼油厂进行投资。这是共同投资领域。

还有一个是原油的储备方面,这也是一个互补性的。所以我们说是投资、储备、原油、贸易、工程、承包是能源领域的四位一体。这次胡主席提出来是要建立全方位的能源伙伴关系,这是这次能源合作方面比较大的突破,也是对中沙能源合作的重要的新的定位。当然,最明显的成果就是签署了新的能源合作议定书。

(2009-02-16 10:26:37)

[徐伟忠]:

从唐主任刚才讲的情况来看,实际上现在的合作远远比以前的合作深化得多。可能原来最早的阶段就是买卖油,现在的合作是四位一体的。如果你仔细看,不光是局限于能源领域,还有其他国际方面的合作,包括国际方面的经济合作,还有双边的经济合作都在加深,在非洲也是如此。所以从这方面来讲,确实从**主席的这次访问里可以看到,仔细研究双方签署的文件可以非常自然地得出这种结论。

(2009-02-16 10:27:20)

[唐志超]:

还有一点,在这次访问当中取得比较大的一点就是国际金融领域要加强合作,这是胡主席和阿卜杜拉国王说好的,特别是在伦敦金融峰会之前,中沙要就这一点进行磋商,加强合作。我们知道沙特有上万亿的石油美元,这几年由于油价的持续高涨,国内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所以沙特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及整个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主权财富基金占全球2.5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的一半,在中国也拥有巨大的对外储备,所以中国和海合会在国际金融领域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次在美国举行G20国的时候,阿卜杜拉国王代表22个阿拉伯国家参会,也显示了沙特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作用。这次胡主席访问沙特,提出中沙之间的新的合作领域,我们说中沙都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都有大量的主权财富基金。除了在这方面开展合作以后,还可以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可以加强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向更合理的发展,这是两国领导人提出的新课题。

(2009-02-16 10:28:15)

[中国网]:

所以我们形容中非合作的时候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其实这几个词也同样适用中沙的关系。我们注意到这次胡主席在沙特访问期间还会见了海合会的秘书长阿提亚。请唐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合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和中国之间签署协定是什么样的情况?

(2009-02-16 10:29:10)

[徐伟忠]:

海湾合作委员会主要是六国,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六国组成的。最初在80年成立的时候,它主要是一个安全组织。当时成立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两伊发生战争,所以海湾安全问题面临非常紧迫的威胁,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海湾合作委员会成立了,当时主要是为了安全问题。

海合会发展到今天,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集体安全组织,现在已经变成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体化的组织。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海合会更像一个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都知道,海合会在海湾地区是一个全球石油中心,全球的石油储量接近50%都在海湾地区,所以它是一个世界的油库。除了在能源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外,它在海合会国家,像伊斯兰世界、阿拉伯世界,在国际金融领域也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009-02-16 10:31:44)

[徐伟忠]:

所以以沙特为龙头的海合会国家近几年在地区事务和重要的国际事务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同海合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90年代以来取得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从90年代初,中国和海合会6国的贸易额不到20亿美元,2008年已经突破了800亿美元,成长的速度非常快。看一下统计数据,中国和海合会每一国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它们也是中国原油供应的主体,中国的石油供应接近50%都来自于海合会国家,所以它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政治、能源的伙伴。

(2009-02-16 10:32:49)

[中国网]:

在现在这种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在加强和海合会的合作,在两位看来有什么样的意义?

(2009-02-16 10:33:36)

[唐志超]:

我想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海合会之间的合作有几点意义。

第一,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双方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和海合会多少都会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双方关系如何不倒退,如何继续发展。中国前几年和海合会的经济增长都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持续了30年的黄金增长期,海合会也在5、6年内达到了黄金增长期。通过中沙之间的合作,通过和海合会的合作,如何使双方经济不出现大的倒退,如何促进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这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2009-02-16 10:33:51)

[唐志超]:

第二,在去年以来,国际油价经过了波动,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冲击很大,对国际能源领域冲击很大。现在中国是国际原油进口的第二大国,海合会国家也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供应方,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如何同海合会国家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这对国际能源市场,对当前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沙之间的国际金融方面的合作,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和海合会之间的合作。中国和海合会有大量的财富基金,在国际金融领域都是一支新兴的力量,两者如何在国际财富基金、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加强合作、磋商、对话,可以为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的完善发挥积极的作用。

(2009-02-16 10:34:59)

[唐志超]:

从我的视角再说一下。中国和海合会从我的感觉讲,大概有几条。

第一,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合作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能源安全。在这方面,尤其是刚才唐主任讲的前一段石油价格的波动,这方面不正常,有一些国际操作在里面。如果中国和海湾国家在这方面合作的好一点,并不能说完全解决问题,但是至少对稳定油价,维护能源安全有利。

(2009-02-16 10:35:45)

[唐志超]:

第二,维护金融稳定的问题。中国和海合会多数国家一样,有多数的外汇储备。海合会有大量的美元,怎么把这些钱用好,在用好的同时,又维护国际金融稳定,这一点中国和海合会的合作很有意义。中国现在对海湾国家的石油美元怎么用,大家比较关注。反过来,我想也如此,海湾国家的专家也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怎么用非常关注。在这方面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经教训,这方面很重要。

第三,在中东问题上,海湾国家在中东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和海湾国家可以发挥更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所以如果和海合会加强合作,在这一点上很有好处。还有我最喜欢的一个课题,就是南南合作,通过南南合作来更好地实行共同发展,克服危机,这一点有它的深远意义在里面。

(2009-02-16 10:36:23)

[中国网]:

所以中国加强了海合会的合作也是胡主席访问沙特的重要成果。有网友说:世界各国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和援助减少,这一次出访亚非五国,会不会给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带来更多的机会?

(2009-02-16 10:41:00)

[徐伟忠]:

我觉得会。胡主席这次访问肯定会推动这方面的。但是从更深的中非关系的背景看,这是大的发展趋势。

第一方面,从经济层面讲,中非的互补性越来越大,中国需要非洲的能源、资源,非洲需要中国的制成品、技术。可能在这一方面现在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发展技术更适合非洲。像欧盟国家、美国,他们把一些简单生产的,可能工序已经忘了,这些可能是非洲比较需要的,但是中国的技术恰恰是比较适合非洲的。所以这方面的互补性加强,要求中非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2009-02-16 10:41:31)

[徐伟忠]:

在这方面,现在非洲要求中国投资的呼声越来越高。前一阶段,从95年以后到现在,非洲的经济发展有一个中低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1世纪以后,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要高于90年代初期、80年代和70年代后半期。所以有一个发展阶段以后,非洲国家现在提出来要联合自强,自强就是要加快国内的制造能力,经济上是发展,工业上制成品的制造能力要加强,在这方面,它需要世界上更多的投资。在这方面,中国可能是更擅长的,就像有人说的中国是世界的大工厂,现在大工厂在这方面制造制成品的技术,相对各个层次的都有,不像一些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但是中低端或者是大家需要的技术它反而不太擅长。我记得当初和非洲的一个大使,和外交官谈的时候,大使和我讲,我来中国之前见了我们的总统,我们的外长也接见我了,他们说我给你一个任务,看你能够从中国吸引多少投资到这里。所以非洲向东看的,真的要寻找中国的投资,所以希望投资会加强。

(2009-02-16 10:42:15)

[徐伟忠]:

另外,今后几年会是中国对非投资相对快速的增长期。中国前一阵小商小贩相对多一些,但是现在这些小商小贩面临的竞争增大了。我在非洲访问时,在飞机上遇到中国企业家,他说现在竞争加大了,我要考虑投资了,在当地生产,利用当地的原料。而且非洲本地的原料是现成的,可以就地取材,那里的市场也是就地就有,这种东西是中国慢慢开始考虑的。说一句学者经常讲的,以前他们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在他们要赢得大的利润的空间,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如果有投资的机会,获得利润的空间就会更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会促进中国的投资。

(2009-02-16 10:43:48)

[徐伟忠]:

有好多项目是大公司承包的,为这些大公司服务的机遇也增加了。比如说中国大公司承包了一个很大的项目以后,吃饭就有一个问题,中国餐厅在有些国家也在蓬勃发展,中国的商品也好卖。因为中国的工程建设者需要这些东西,非洲市场顺便也要。非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经济规模的问题,中国企业去了以后,从某种意义上带大了经济规模,对他们也有好处。

所以以后的投资,无论是大的国营公司,大的企业也好,他们有很多的机会。尤其是工程承包、集成建设这些大项目,可能大型公司更有机会。非洲的其他机会也很多,比如说农业发展,加工业、制造业,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当地确实需要,这样的机会很多,而且中国的企业确实看到了这方面的机会。

(2009-02-16 10:45:08)

[中国网]:

刚才徐主任主要集中在中非方面谈了一下。唐主任,请您介绍一下中亚方面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去?

(2009-02-16 10:46:30)

[唐志超]:

这次胡主席访问亚非五国,我们说给中国企业创造了投资机会,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最集中的体现在中沙签的五个协议上。特别是能源协议和轻轨协议,这样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我也同意徐主任说的,胡主席的访问对亚非的合作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中国这几年的外交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外交。传统的外交我们狭义的是政治方面的,但是这几年中国的外交,除了政治外交之外,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贸外交和能源外交方面,所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这也一直是中国领导人出访的重要的目标和内容。从这几年中国和中东、非洲国家的合作来看,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带动了中国和海湾国家的合作,海湾国家这几年一直是咱们投资的对象,也是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

(2009-02-16 10:46:47)

[唐志超]:

还有一点,就是徐主任提到的牵引作用。这几年中国和西亚国家、中东国家、海湾国家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而且这些国家也非常渴望中国企业来投资,中国对外援助包括对外投资和欧美国家有一个差别,就是中国不附带附加条件,比如说政治上的,或者是**的条件。

(2009-02-16 10:48:14)

[中国网]:

徐主任的例子非常的形象,就是中国有多少企业到非洲投资,已经纳入了非洲驻华大使的考核工作指标。我相信这个比例出去以后,可能有很多企业家打算到上述的国家进行投资。两位从学者的角度能不能给这些中小企业一点建议?他们如果要去投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09-02-16 10:49:11)

[徐伟忠]:

我想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注意企业文化的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中国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出去的话,他们经常从网上,或者是他们看到的比较零碎的消息里面得出一个投资环境,实际他们对非洲,还有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环境并不了解,尤其是商业文化不了解,这是比较要命的东西。像非洲人有时候想得很简单,那里经济不太发达,商业文化可能比较好理解,但实际上他们恰恰错了。非洲的商业文化非常复杂,有传统的商业文化,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是要是不注意,也比较麻烦。有些传统文化是有些人羞于经商的,这个文化还在。还有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也不太利于经商的环境,这个在传统文化里面也有。关于这方面,非洲有传统的商业文化和经济文化在里面。

(2009-02-16 10:49:36)

[徐伟忠]:

另一方面,非洲国家因为有殖民统治的历史,有和西方国家长期打交道的历史。非洲国家的很多经济法规和经济制度复杂程度不亚于中国,可能在这方面,有些是照搬过来的,但是有一些是根据实际提出的。所以在非洲要对商业文化了解透彻一点,在一些问题上怎么利用非洲当地法律,他们的法律有西方体系,也有当地体系,怎么和他们打好交道,怎么和老百姓的商业文化习惯结合好。

(2009-02-16 10:50:30)

[徐伟忠]: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对当地的信息了解,现在这方面有一些困难。有一些人可能满腔热情地说,“我这里有什么东西,非洲人肯定要。”这个比较麻烦,就是说我这里可能有的东西,人家是否需要,你要有一个了解,双方相互需要,就是对方需要,我又能提供,这样才行。包括一些企业说的,我有这个思想,这个在中国已经实行升级了,淘汰的东西到非洲去,这个往往会碰壁。不是说你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人们就要。这方面要注意。

还有语言问题、习惯问题,方方面面的东西都存在,中国企业要注意很多。总体说,只要你有更多的了解,非洲的机遇其实很多,各个层次的都有。有一些大型项目,要求的技术很高,有西方监理的,或者是他们自己本国监理的,也有。从日常生活的,工艺不太复杂的需求也很大。所以机会很多,就看你怎么抓好这个机会,这是一个关键。

(2009-02-16 10:51:03)

[唐志超]:

我简单补充一下。中国中小企业在非洲、亚洲,或者是西亚国家存在很大的机遇。除了刚才徐主任说的信息、文化方面,有几点需要提醒一下。一个是文化习俗不同,还有一个就是法律上的差异,还有中小企业和非洲国家打交道更要关注人的因素,因为它的制度不健全,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

还有就是对安全的关注。现在中国都去非洲、亚洲淘金,但是实际上好多人都忽视了安全问题。这几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之前怎么做好安全评估,各方面的准备非常重要。

(2009-02-16 10:51:58)

[唐志超]:

还有一点,徐主任刚才提到的,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树立中国企业好的形象,要诚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和产品质量的问题,这给中国的外交和中国形象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方面需要加以注重。

(2009-02-16 10:52:27)

[徐伟忠]:

我觉得现在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前几年是快速发展的阶段,更多的是体现在粗放、量的角度增长很快。但是我觉得现在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就是集约、可持续发展,不能像以前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以后可持续发展,更深入的合作机会更多一些。

(2009-02-16 10:52:50)

[中国网]:

换个角度看,机遇就更多。

(2009-02-16 10:53:26)

[徐伟忠]:

对。

(2009-02-16 10:53:39)

[中国网]:

今天我们从胡主席的亚非五国出访,一直谈到了对中小企业的建议,相信对于正在收看节目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信息对他们有更多的帮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想请两位对胡主席出访亚非五国,个人做一个评价?

(2009-02-16 10:53:48)

[徐伟忠]:

有四句话:巩固友谊、深化合作、同赢挑战、共谋发展。

巩固友谊:因为这次是友谊之旅,是对传统朋友的访问,还有对新朋友的访问,这对促进和巩固友谊达到了成效,而且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资源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这次中国国家领导人,胡主席访问的重要目的。

深化合作:这是比较明确的。胡主席到访的亚非国家签订了很多合作协议,无论是深度、广度远远比以前深,这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在非洲国家,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的第四届论坛年,在这方面怎么深化合作,胡主席这次访问有这样一个使命,这些官员也在考虑怎么样在新一届合作论坛里推出一些加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举措,这个目的是随团的官员体会更深一些。

(2009-02-16 10:54:08)

[徐伟忠]:

共赢挑战:这次的出访是在金融危机的状态下出现的,包括我们自己,包括非洲也体会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都有一些深切的体会。尤其非洲国家初级产品价格降低,经济会比较困难,发达国家感觉困难更多一些,要找新兴国家开辟一个新的发展之路,找到经济增长的亮点,包括中国来共同迎接挑战,中国也有这样的需求在里面,就是我们自身的贸易机会减少,对发达国家可能会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开辟新的贸易机遇,投资的机遇,在这方面怎么通过南南合作,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同迎挑战。

共谋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发展问题。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一个硬道理,这是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最后要落实到这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促进发展。最后就是对非洲来讲,促进中非战略伙伴关系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更快更好的发展。

(2009-02-16 10:55:40)

[唐志超]:

我简单地说一下中国和海合会的关系。这一次的出访是四句话:

第一点是加深友谊、夯实根基。这几年中沙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友谊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这一次的访问,胡主席和阿卜杜拉国王之间的个人友谊,中国人民和沙特人民的友谊会进一步加深。夯实根基,就是进一步夯实中国和沙特之间的政治互信等方面的促进。

(2009-02-16 10:56:44)

[唐志超]:

第二点是深化合作。就是我们说的进一步深化两国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两国领导人提出要建立面向长期的,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点在胡主席访问当中,两国领导人共识当中体现出来了,在他们签署的文件当中都可以体现出来。这是深化合作,促进两国长期战略发展。

第三点针对中国和海合会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对话、提升水平。中国和海合会已经商定,今年将启动中国和海合会的集体战略对话机制,同时加强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金融、文体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这是中国和海合会之间取得的重要成果。

(2009-02-16 10:57:33)

[唐志超]:

第四点是共谋发展,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和世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上,以及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上,国际金融体制的稳定和国际能源市场的问题,中国和海合会之间、和沙特之间,通过这次胡主席的访问加强了作用。

(2009-02-16 10:58:08)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在节目当中为我们做的详细解读,感谢网友的收看,下期再会。

(2009-02-16 10:58:24)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livephoto/2009/3085/37091.jpg
访谈现场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livephoto/2009/3085/37092.jpg
我觉得胡主席这次出访亚非五国有三个战略意义。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livephoto/2009/3085/37090.jpg
显示了中国领导的信心,我们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自信,就是战胜危机的信心和自信。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2-16 17:52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9-2-16】专家徐伟忠、唐志超解读**出访亚非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