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24】徐迅雷:历史往往就是最好的现实
<P> </P><P>2月20日《报刊文摘》报道:在解密的1956至1960年外交档案中,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要求将三个儿子送到北京学习;三位王子抵京的第三天,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就设宴招待了他们。<BR> </P>
<P>周总理的工作作风是实事求是、举轻若重。在外交部解密的档案中,还有一个细节曾深深感动了我:1963年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我方推迟一天发布关于印度军队战俘的声明,避开4月1日愚人节。总理细心的指示,目的很明确:避免引起对方的误解。<BR> </P>
<P>历史藏在细节里,历史藏在档案中。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的外交风云,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当一切成为过去,外交档案作为历史的沉淀,作为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将昨天的人物、昔日的故事尘封进一个个案卷。2004年1月的一天,外交部非常低调地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的揭牌仪式,新中国外交档案首次向国内外开放,这是中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必然结果。<BR> </P>
<P>国际关系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巨变,时间于是就成了最好的“解密器”,许多机密随着时间推移成了“文献资料”,不再神秘,无须保密。迄今已进行的三次解密截至1965年,属于建国前30年的前半截;接下来的三年将解密“文革”期间的外交档案,之后将实现档案逐年解密开放。<BR> </P>
<P>今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共和国60年的外交史,同样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史。这些年来,我国出版了大批外交官撰写的书籍,这是从民间角度“揭秘”外交,我也买了不少,读来兴味盎然。从“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提炼出来的书籍也在陆续出版。外交“非秘密”正在一页页地展示给当今时代。<BR> </P>
<P>有时历史就是最好的现实。这些日子,中国和俄罗斯就在紧急交涉中方货船“新星”号被俄方击沉的事件,交涉内幕相信在一段时间里要成为机密进入档案。历史上“擦枪走火”的事件也不少,过往的经验可以成为今天的镜鉴。</P>
<P><BR> 世界的外交史上,许多事例从正反两个角度验证了“外交无小事”。2月17日,日本的财务大臣中川昭一宣布辞职,此前他因在G7新闻发布会上举止失态备受抨击;当时的中川昭一看上去像喝醉了酒,他则说自己是吃感冒药吃多了。此前不久,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你是否注意到,总统就职典礼上没有邀请任何一位外国元首,各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大使及其配偶可代表自己国家参加典礼。为此,就要卸任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先后两次给各使馆发外交照会:头一年11月24日就发出外交照会,说明不邀请外国首脑和政府高级官员是美国总统就职仪式的习俗;而在今年1月6日的照会中则写到,“邀请函只给肩负外交任务的高级官员以及他们的配偶,并且邀请函不能转让”。为了邀请谁不邀请谁,先后两次发出外交照会,可见其慎重。</P>
<P><BR> 早期的外交风云,是很值得回味的:从周恩来作为外交部长发出的第一份公函,到“文装解放军”的组建;从拥有170多人的外交部的建立,到第一批脱下戎装的“将军大使”的选调和派出;从新中国接受的第一份国书,到第一次建交高潮的来临;从英国“紫石英”号事件的兵戎相见,到中英“马拉松”式的建交谈判;从解放军攻占南京之际司徒雷登却“赖”在南京,到美国间谍案引发的外交较量;从日内瓦会议中美代表尴尬的握手,到“克什米尔公主号”的不归之路等等,外交的神秘面纱渐次撩开……后来,外交重大事件越来越多,但外交的许多人和事,并非都是正襟危坐、严肃肃穆的,而是有许多的可爱。</P>
<P><BR> 对任何国家来讲,外交都是内政的延伸。一个国家为了主权和利益,就需要通过外交来施展智慧。周恩来是值得敬佩的外交大家,他的一些名言警句,例如“外交无小事”、“不卑不亢”、“平等待人”、“礼尚往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提倡民族自尊”,以及“外交干部是文装的解放军”等等,至今价值不菲。</P>
<P><BR>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世间已无传统意义的世外桃源,外交也不再仅仅是外交家的外交;随着国际间交流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外交与百姓生活也越来越近,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某个事件,很可能马上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P>
<P><BR> 稿源:荆楚网<BR> 作者:徐迅雷<BR>详情请看:<A href="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2/t587721.shtml">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2/t587721.shtml</A></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