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王老五需要什么样的关心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STRONG>作者:徐贲</STRONG>(知名学者)</FONT></P><P><FONT color=darkslateblue></FONT> </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最近,中国因男多女少而出现的“婚姻挤压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婚姻挤压”,说白了就是男青年找配偶难的问题。找不到配偶的单身汉常常被人叫作“王老五”。</FONT></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对这种现象,不少人从国家的种种利益来考量。这固然重要。但只是如此考虑问题,会忽略“王老五”们个人的生活困境和身心不幸福。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似乎应当多多从当事人自身的基本人生需要着眼,方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和严重程度。 </FONT></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FONT> </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我们说起“王老五”,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他们如何威胁到社会稳定,或成为什么“严重隐患”。为什么不想想当“王老五”的个人痛苦呢?《王老五》是联华影业公司1937年拍摄的一部电影,由蔡楚生导演,影片男主人公“王老五”是个上海滩的贫民,后来成了大龄单身男性的代名词。如歌词里唱的那样:“看着路上多少情侣都牵着手,但是寂寞的我为什么牵的是条狗,每到夜晚我都感觉特别寂寞,有谁能安慰我,听我说说我的苦。”</FONT></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人类学家克劳德·莱维-施特劳斯,记叙了这样一个他在实地研究中看到的现象:“在巴西的一个土著村庄里,我刚去调查时,见到了一件令我印象极深的事情。我见到一个年轻男子,他在棚舍的角落里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上去非常沮丧、憔悴、很瘦弱,一付无精打采的样子。我观察了他好几天。他很少走出棚舍,偶尔出去,是一个人去打猎。当棚舍里大家围着火堆吃饭时,他有时坐着不吃,除非有一位女眷给他端上一些食物,即便如此,他也是只吃不说话。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旁人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听到我这么问的人哈哈大笑,告诉我,‘他是一个单身汉。’”</FONT></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FONT> </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莱维-施特劳斯以一个人类学家特有的细致观察,向我们揭示了单身汉的生活状态。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远比在部落生活中善于戴着面具生活,而且人的生活世界也更复杂,所以单身汉内心的实际感受,也就变得隐而不见。即便如此,只要我们关心,也还是能体会到单身生活的压力、焦虑和不安。人在生活中需要亲密的伴侣,组成有子女的家庭,分担内心的喜怒哀乐,爱对方也为对方所爱,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把满足这些需要与“幸福”联系在一起。不能满足这些需要,物质再丰富、地位再尊贵的生活也不能令人幸福。</FONT></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FONT> </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现在的媒体上,常能看到关于所谓的“钻石王老五”的报道,还有专门的“钻石王老五征婚网”,“定位于为高端单身人士打造专业高效的婚恋平台,创造高端优秀单身人群的‘群聚效应’”。更有报道说,曾有30位“钻石王老五”花费20888元参加广州举行的相亲派对,从6350位报名者中选出40位优胜者供他们挑选。其实,这些富人并不是真正的王老五,他们并不是像穷兄弟王老五那样,真的讨不上媳妇。</FONT></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FONT> </P>
<P><FONT color=darkslateblue>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物质和赞美发展的时代,为了物质发展,人们似乎变得可以舍弃一切。对人的亲密伴侣需要,我们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麻木,以至不能体会不得已单身生活的人过得多么辛苦。其实,单身汉不只是劳动力,不只是国家竞争力的因素。和我们一样,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人,需要有家庭、有伴侣,不然就会觉得孤单、痛苦、很不幸福。这应该是社会关心他们的根本理由。</FONT></P>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4-12 14:11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