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瓷骑士徐少东破解富贵红千古谜
生意社03月06日讯 <P> 今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重启协商大门,海协会新任会长陈云林为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接风晚宴,并致赠一尊象征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德化“富贵红”陶瓷——“两岸同根”。这件国宝级礼物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工艺美术大师徐少东的潜心之作。他也是近现代成功烧制大红色瓷釉瓶的第一人。</P>
<P> 早在3000多年以前,“瓷器”就已经作为“中国”的代名词存在于英文之中,可即便是在中国,瓷器也是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的瓷器极其罕见。</P>
<P> “富贵红”的特点是:釉色鲜红,淳厚饱满,艳而不媚;胎体洁白,紧密细薄,晶莹剔透,雍容华贵。其用材金贵、在红釉中加了比黄金还贵的金属钽,还吸收了浮雕、漆线、描金、书法等传统技法,极具欣赏性和收藏价值。单是一件漆红雕“富贵红”,就融入了景德镇陶瓷的古雅、福州脱胎漆器之神韵、北京景泰蓝的华彩等。从面世到现在,迅速蹿红市场。</P>
<P><STRONG> 被“逼”走上制瓷路</STRONG></P>
<P>穿着运动套头衫、年近不惑的徐少东,有着浓重的闽南口音和质朴的好脾气,说话滔滔不绝,吃饭大块朵颐,痛快地大笑,黯然时候也毫不掩饰。这位制瓷大师出生在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泉州德化县,母亲是大陆农村一个做陶瓷调羹的工匠,打从他还在娘胎里时,每天听到的“音乐”就是瓷器碰撞叮叮当当的声音。</P>
<P> 徐少东的瓷器人生始于“陶瓷贩子”。1991年高中毕业,他就从德化买了些瓷器转战上海、浙江、湖北,摆路边摊兜售,一天最好只能赚个几十块钱。“因为没钱投入,基本上都在卖企业出口的次品或者积压品,质量很一般。但更气人的是,那时外地人只知道景德镇,没听过德化,把德化瓷都当成是石膏像。情急之下,我还得将瓷器摔破证明给别人看。”或许正是这段痛心经历,在徐少东的心里埋下了重塑德化陶瓷品牌的念头。</P>
<P> 5年后徐少东怏怏回到老家,不仅“连块破陶瓷都没赚到”,还背上了数万元债务。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地说,当时人们看我就和瘟疫一样,要钱没钱,要事业没事业,如果再走老路,恐怕一辈子都很难翻身。</P>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4-12 13:45 编辑 ] 来个作品介绍最好! <P>原帖由 <I>徐东亚</I> 于 2009-3-7 08:36 发表 <A href="http://www.xu-sh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9656&ptid=26508"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www.xu-sh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A> 来个作品介绍最好! </P>
<P> </P>
<P>这个艰巨的人物就交给你了..:handshake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width="100%"><FONT class=lvword3>红瓷骑士――徐少东</FONT> </TD></TR>
<TR>
<TD align=middle width="100%" height=15><IMG height=1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width=1 border=0 orig_onmouseout="null" orig_onmouseover="null"></TD></TR>
<TR>
<TD width="100%" bgColor=#000000 height=1><IMG height=1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width=1 border=0 orig_onmouseout="null" orig_onmouseover="null"></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IMG height=1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width=1 border=0 orig_onmouseout="null" orig_onmouseover="null"></TD></TR>
<TR>
<TD align=middle width="100%" bgColor=#ff6600 height=20>
<DIV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0%" border=0>
<TBODY>
<TR>
<TD><FONT color=#ffffff>http://www.qzwb.com</FONT></TD>
<TD width=8></TD>
<TD><FONT color=#ffffff>2006年04月04日 00:00:00 </FONT></TD>
<TD width=8></TD>
<TD vAlign=center><FONT color=#ffffff>来源:泉州晚报海外版</FONT> </TD></TR></TBODY></TABLE></DIV></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5><IMG height=1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width=1 border=0 orig_onmouseout="null" orig_onmouseover="null"> </TD></TR>
<TR>
<TD width="100%">
<DIV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FONT class=lvword5><!--enpcontent-->
<P> 走进中国瓷都德化,爱好瓷器的人会惊奇地发现,在“中国白”的故乡又绽开了一朵艺术奇葩———高温红釉瓷。说起高温红釉瓷,不少瓷都人会向你谈及高温红釉瓷领军人物———徐少东。也许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新瓷种的领军人物竟然是只有30来岁的年轻陶艺家。“不要称我是领军人物,我更喜欢红瓷骑士这个说法。”直爽的年轻人如是说,“我是靠着骑士般的闯劲才有现在的新天地。”
<P> 历史上,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曾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被欧洲人冠以“中国白”的美誉。千年瓷都,几多繁荣与沉寂。
<P>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坛又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年轻的陶艺家、工艺美术师徐少东将传统的红釉瓷烧制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经多年的大胆创新与工艺改革,终于研制出一种釉色鲜红、胎体洁白、雍容典雅的高温红釉瓷“富贵红”,这标志着德化又一次进入了自己的“复兴”期。
<P> 红色在我国不仅是三原色之一,更有着热烈与激昂、庄重与勇气、吉祥与喜庆的美好寓意。史上有记载的红色瓷器始于晚唐,此后宋代的均红瓷、元明的铜红釉瓷器以及清代的郎红、祭红、珊瑚红等无不在探寻梦幻中的完美色彩,但都因其先天的缺陷而留下遗憾。它们或红偏紫,或红而偏淡,凡此种种釉色均不是中国人最钟爱的大红颜色,更为遗憾的是:郎红,祭红等烧制技术此后失传。
<P> 直到1919年德国发明了惟一能呈现大红颜色的色料,人们为之欣喜。然而,与此前所有的红色釉料一样,这种颜料对气氛非常敏感,高温稳定性差,在800度高温下便开始分解,因此,它也无法满足烧制瓷器必须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的基本条件。瓷器的红色釉料不耐高温这一简单的论断,成了千百年来世人无法逾越的高峰。
<P> 20世纪,中、德、法、日等各国陶瓷专家倾尽全力研制大红色高温红釉瓷都没有实质性突破。
<P> 尽管徐少东也曾知道“要想穷,烧郎红”之说,尽管时值他陶瓷营销生意的低谷,但天生有一股闯劲的他偏偏不信:北宋都能烧,现代反倒不能?别人都能烧,我就不行?
<P> 人生就是这样暗藏机遇———眼看处处无路,其实处处是路,这看你如否把握。1996年年底,徐少东开始研烧高温红釉瓷。万事开头难,无论是釉料配方、施釉技巧还是窑炉气氛、还是火候控制,都需要付出无数探索与尝试。多少次无功而返,多少次半途而废,又是多少次将心血凝就的成品半成品打碎……有时,距离成功只有一丁点儿,可那一丁点儿,却需要成千上百个试验,需要成千上百次废寝忘食。
<P> 借鉴历代红釉瓷烧制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徐少东大胆进行配方创新与工艺改革,经过数年攻关,终于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颜料不耐高温的国际难题,用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钽在1310度的高温下,成功地烧制出了高温红釉瓷“富贵红”。“富贵红”填补了国际陶瓷史上的空白,把国内外陶瓷专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P> 徐少东介绍,“富贵红”有三贵,一贵在材质金贵,因红釉现在是用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所以它比黄金还要金贵,一点也不为过;二贵在工艺精贵,“富贵红”烧制难度很高,通常经素烧、釉烧、红烧、金烧四道工序,且铜红在800度要分解,“富贵红”在1310度的高温下成瓷,其难度可想而知。另由于红瓷中的锆、硒性能极不稳定,窑炉温度不够不成红,过火易炭化,温控范围极小导致成品率也极低,“千窑一宝”、“十窑九不成”,古代也只有皇室方能享用;三贵在形态华贵,陶瓷以高温者为优,玉如凝脂,雍容华贵。
<P> 在“富贵红”面世不到一年时间里,其作品就在杭州西博会、全国艺术博览会、全国工艺品设计大奖赛上频频获奖,并被外交部选为国礼珍品,红瓶《天地方圆》还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定为《第二届中国商务礼品设计大赛》金奖。
<P> 现在,在高温红釉瓷的基础上,徐少东又创作出“富贵红”漆线雕系列,该系列的艺术品奇迹般地荟萃了中国三大传统工艺的特色,除融德化陶瓷之古雅、福州脱胎漆器之神韵、北京景泰蓝之华彩于一身外,它还吸取了闽南民间艺人雕琢绣饰的传统技法,将中国民俗艺术、宗教艺术以及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兼收并蓄,镏金饰银,富丽堂皇,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艺术之结晶。
<P> 艺术无止境,创业更远途。红瓷骑士———徐少东将带着敢拼敢闯的精神和高温红釉瓷,活跃在世界陶瓷的舞台上。□黄鹏辉张晴文/文、图 </P></FONT></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 <TABLE class=12ptt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7%"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37>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5006c><B>红瓷骑士徐少东破解富贵红千古谜</B></FONT><B> </B></DIV></TD></TR>
<TR>
<TD>
<HR align=center width="100%" color=#666666 SIZE=1>
</TD></TR>
<TR>
<TD vAlign=top height=37>
<DIV align=center>发布:<FONT color=#990000>2008-10-19 11:47:03</FONT> 来源:<FONT color=#990000> 香港文汇报 </FONT> [字体:<A href="javascript:ContentSize(16)"><FONT color=#0000ff>大</FONT></A> <A href="javascript:ContentSize(14)"><FONT color=#0000ff>中</FONT></A> <A href="javascript:ContentSize(12)"><FONT color=#0000ff>小</FONT></A>]</DIV></TD></TR>
<TR>
<TD>
<DIV id=div_content style="PADDING-RIGHT: 5px; PADDING-LEFT: 5px; 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5px; COLOR: #000; LINE-HEIGHT: 160%; PADDING-TOP: 5px; TEXT-ALIGN: left">
<P></P>
<P><STRONG>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STRONG></P>
<P> 虽身为陶瓷企业的掌门人,徐少东却不像一个纯粹商人,有着一股浑然天成的出世气质。</P>
<P> 公司里的同事告诉记者,老板平时主要负责产品制作和新品研发,没有特殊的原因,基本上都呆在德化的工厂里。即便“富贵红”在全国越做越红,陆续在10多个省市开设了连锁直营店,他也都放心的将经营的事情交给其它股东,自己则闭门不出潜心研究红瓷的新花样。</P>
<P><STRONG> 潜心研发新器型</STRONG></P>
<P> 但一涉及到做产品,徐少东对自己的要求又格外苛严。他说,我是很喜欢挑战的人,只要有1%的成功率,都可以尝试去做。但是陶瓷和做其它东西不一样,是把水、土、火像揉面一样用手去完成,如果要求限定期限内,像流水线一样批量赶工,反而做不出最好的作品。</P>
<P>后来就连慕名而来下订单的客人都知道了他不成文的规矩,一定留够充足的时间,才能“慢工出细活”。</P>
<P> 据介绍,近年来徐少东不断试验,做出了许多连业内都为之惊叹的作品,如直径宽达41公分的孤品“天地方圆”红瓷瓶。由于德化瓷土格外柔软,极难塑形,要烧成第二个就已经很难,但他又陆续烧制成功了两个,并在颜色上进一步突破,分别烧制成海军蓝和黄色,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P>
<P><STRONG> 办研究所纳陶瓷百家大成</STRONG></P>
<P> 徐少东还向记者透露,他注册的“富贵红”官窑文化艺术研究所,预计年内就能正式成立。研究所未来会有一个约10个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包括德化陶瓷学院的老师以及其它陶瓷产区的陶艺大师,实现将包括红瓷在内的德化陶瓷在器型、工艺、材料等更多方面的突破。</P>
<P> 他说,团队中会有擅长于篆刻、绘画等专项的德化陶艺工艺师,但仅靠德化的工艺师父,研发能力还比较局限。而景德镇、醴陵等中国其它陶瓷产区往往也会有一些擅长其它陶瓷技艺的人才,如做大缸的手拉坯技术。将这些人吸纳到研究所这个平台来,一旦技术融合成功,再辅上我擅长的高温色釉,希望能成为中国陶瓷收藏品创作的又一次高潮。</P>
<P><STRONG> 重情性子直贵人多相助</STRONG></P>
<P> 和徐少东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谈话,记者留意到他有一句口头禅: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就算是第一次接触,徐少东身上这种闽南人典型的义气也让大家立刻熟识起来。</P>
<P> 他说,我不太善于交际,性子又直,所以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只有50%的人能成真朋友,当然也有50%的机会遇到小人栽跟头。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后都会遇到贵人帮助我渡过难关。</P>
<P><STRONG> 最重视家人幸福</STRONG></P>
<P> 在徐少东眼里,妻子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一说到这个与自己同甘共苦多年的女人,神情都格外温柔。“她是湖北人,是我在武汉摆地摊时候认识的,然后就跟着我一个人回到德化。本来应该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却苦了这么多年,我欠她许多。”据徐少东回忆,在苦烧红瓷的那些年,妻子也一直默默陪在左右,甚至连冬天家里穷得只剩下一床棉被的时候,就每个人各分半床盖,挤着取暖。</P>
<P> 如今,夫妻俩膝下已有一对儿女,徐少东除了每天8个小时打理公司,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家陪妻子和孩子。“对我来说,钱是赚不完的,现在就是要让家里人生活安康,让孩子受好的教育,身边的人开心才最重要。”</P>
<P><STRONG> 义拍佛像捐孤儿</STRONG></P>
<P> 而徐少东的重情还不止体现在对朋友和亲人身上,据了解近日河南嵩山少林寺联合海内外107位高僧共同为12尊佛像开光义拍,将所得善款捐助给少林寺慈幼院的孤儿们兴建一座图书馆。这些佛像正是由徐少东亲手烧制完成的作品。据悉,12尊佛像中渡海观音和渡海达摩各一尊,还包括10尊少林寺五方佛。徐少东说,佛像背后都有屏扇,每尊样子不同,前后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烧制了将近100尊才成功挑出10尊。</P>
<P><STRONG> 八年守窑重写行业新标准</STRONG></P>
<P> 一次偶然机会,徐少东从书上看到早在北宋就有人烧制的高温红釉瓷,因为极难成功,技艺一度失传。看着德化清一色的“中国白”,他愈发不服输:古代能烧的,现代肯定也能。</P>
<P> 从此开始的8年时间里,徐少东租了个小工厂,从制作陶坯,调配釉料配方,到释釉技巧、烧制工序,边学习边研究,一点一点的摸索和尝试。业内有个说法:“要想穷,烧郎红”,讲的就是烧红瓷。说起烧瓷那段日子,徐少东的声音低沉下来。他说,如果不是拚着必死的决心,可能熬不过8年。租金、材料、甚至水电费,都是东借西借凑的。每天几乎都泡在工厂里,4块钱的咸饭打发一天。有时候为了盯紧温度,就趴在窑炉前用眼睛看着温锥变化,实在熬不住了,在炉子前的水泥砂浆地板上铺层雨衣布睡过去了。</P>
<P> 2004年的大年初六,徐少东终于烧成了一个颜色温润的大红色釉面的小茶杯。他像疯了一样奔回家中,和身怀六甲的妻子抱头痛哭。取意“太平盛世、大富大贵”,徐少东给他研制的高温红釉瓷器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富贵红”。那一年,他35岁。</P>
<P><STRONG> 百件毛坯仅取5件</STRONG></P>
<P> “富贵红”填补了国际陶瓷史上的空白,把国内外陶瓷专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红色釉料不耐高温、烧制工艺格外苛刻等因素令到红瓷成品率极低,经过徐少东多次研究,“富贵红”的成品率大幅提升,由原先无法估量的“十窑九不成”,达到小件物品成品率最高达13%,难度高的大作品也基本可实现5%。</P>
<P> 徐少东的事业也慢慢开始顺利起来:产品得到行家的赏识,注资入股支持产品批量制作;作品出外参展屡屡被人相中高价收入……而徐少东却一点也不担心有人造假。他说,就算把制作配方说出来,想要模仿都很难。更让他有底气的是,作为有收藏价值的陶瓷艺术品,他打算以“富贵红”的企业标准重写陶瓷行业的“高端”标准。</P>
<P> 徐少东告诉记者,按照业内标准,不超过3个针孔就算一级品。一般陶瓷企业100件产品一烧,除了10个一级品外,二级品和三级品一样可以降价销售,但“富贵红”的企业标准中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个标准,顶多不超过1个针孔为合格产品,不合格的全部砸掉,因此实际上相当于5件“高质量”作品至少是以95件失败的代价换来的。</P></DIV></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53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40>
<DIV class=lvword3 align=center>徐少东红瓷骑士</DIV></TD></TR></TD>
<TR>
<TR>
<TD width=100 bgColor=#cccccc colSpan=2 height=1><IMG height=1 src="http://www.qzwb.com/qzcz/content/2006-09/13/img/white.gif" width=1></TD></TR></TR>
<TR>
<TD align=middle>
<TD vAlign=center height=70>
<DIV align=center>2006-09-13 00:00:00 <FONT class=word2>来源: 电稿</FONT></DIV></TD></TR></TBODY></TABLE><STRONG>关注理由</STRONG>
<P><STRONG> </STRONG> 陶瓷界历来有“要想穷,烧郎红”之说,意即烧制红釉瓷会让人倾家荡产。但他硬是凭着一股“犟”劲,成功烧制出红釉瓷,并突破市场化的难题,实现规模生产,进而一改行业传统做法,借鉴鞋、服行业的发展经验,为德化陶瓷业引入专卖店模式。 </P>
<P> 他就是徐少东,堪称传统陶瓷产业的市场化先锋,大胆地在传承和创新之间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P>
<P><STRONG>A人物・创业故事</STRONG></P>
<P><STRONG>陶瓷贩子创新成就奇迹</STRONG></P>
<P> 每个企业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辛酸,或曲折,又或者喜悦。</P>
<P> 对于徐少东来说,他的经历更像是一段传奇:孤身勇闯上海、杭州贩卖德化瓷,无功而返之后,满脑子“创陶瓷品牌”的念头使他韬光养晦,最终走上传统产业研究的道路,积累下数千万身家。</P>
<P> <STRONG>上海杭州辛苦贩卖陶瓷</STRONG></P>
<P> 同其他德化人一样,徐少东从小就对陶瓷烧制有不浅的认识。不过他与陶瓷的结缘并非烧制,而是贩卖。</P>
<P> 1991年,高考一结束,他就开始贩卖陶瓷。“当时年轻,凭着一股闯劲,从家门口买下一些陶瓷,只身跑到杭州、上海。由于自己没开店,只是在路边吆喝叫卖,加上带去的陶瓷质量一般,生意并不是很好。”提到这段经历,他很是感慨。</P>
<P> 当时,让徐少东最痛心的是,杭州人对陶瓷不懂行,硬说他带去的白瓷是用石膏做的,是在糊弄人。</P>
<P> “那时,讲起陶瓷,杭州人只认景德镇,不知有德化。”他说。或许正是这份痛心的经历,使他萌发了自己做陶瓷品牌的冲动。</P>
<P> 半年的贩陶生涯之后,他开始为将来考虑。他知道,低端陶瓷市场竞争激烈,跟进去难免头破血流;而向中、高端陶瓷进军,研发经费必不可少,资金支持乃是最大的负担。</P>
<P> 创建品牌的念头在他心间翻涌着。他心一横,决定先借助其他行业进行资金积累,再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P>
<P> <STRONG>短暂转行遇危机</STRONG></P>
<P> 1992年底,徐少东在德化有过其他行业的短暂经历。</P>
<P> 此后,由于人缘好等,他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此时的徐少东,颇为春风得意。</P>
<P> 然人生无常,由于多方面原因,徐少东遭遇空前危机。同时,在新的换届选举中,他也从村委会主任的位子退下。</P>
<P> 危机促使徐少东再次回到贩卖陶瓷的老路。</P>
<P> 不过,在外转了半年之后,他又回来了。</P>
<P> 第二次的外出经历更坚定了他一直以来的信念―――创陶瓷品牌。“单靠贩卖陶瓷看不到出路,一方面,货款没办法及时收回,同时没有自己的品牌。”他这样解释。</P>
<P> <STRONG>创新惹来一身债务</STRONG></P>
<P> 他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关于红釉的介绍,知道了高温红釉瓷由于烧成率极低,被誉为“千窑一宝”。在陶瓷界,历来有“要想穷,烧郎红”之说。</P>
<P> 可徐少东当时心里想,既然北宋人都能够成功烧制出红釉,自己应该也能够成功!</P>
<P> 看到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他决定全心全意投入到红瓷的研制中。1996年底开始,他开始了红釉生涯。</P>
<P> 万事开头难。无论釉料配方、施釉技巧、窑炉气氛,还是火候控制,都需要付出无数探索与尝试。多少次无功而返,多少次半途而废,又是多少次将心血凝就的成品半成品打碎……有时,距离成功只有一丁点儿,可那一丁点,却需要千百次试验。</P>
<P> 烧制红釉除了需要技术,资金的支持也不可或缺。为研究烧制红釉,徐少东把家中的积蓄全用光了,不得不四处向朋友借钱。</P>
<P> 2003年底,徐少东步入其人生的低谷:除了一身债务,一无所有:房是租的,连张床都没有,夫妻俩只能睡在沙发上。每逢月底,讨债的人接踵而至,水费电费成了他难以解决的问题。</P>
<P> 面对种种困难,他却没有退缩。</P>
<P> 回忆起这段难堪的日子时,他感慨道:“当时真的有些绝望。不理解我的人说我是神经病,但我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更何况,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我退缩,我只有把红釉成功地烧制出来,才有可能还清欠下的债。可以说,我被逼上梁山了。”</P>
<P> <STRONG>研制成功仍未脱困</STRONG></P>
<P> 终于,2004年正月初五,徐少东成功烧制出他人生里第一件红釉艺术瓷,填补了国际陶瓷史上的空白,把国内外陶瓷专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他的人生,也开始了新的历程。</P>
<P> 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成功历程,他总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忙,更离不开德化陶瓷界前辈的指导。</P>
<P> 德化有句话:有师无市。意即有很好的陶瓷工艺师,却难以走向市场。</P>
<P> 虽然成功研究出红釉艺术瓷,但是徐少东并没有走出经济危机。产品虽研发出来,但他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只能靠参加小展会寻找知音。就这样徐少东又“煎熬”了一年多。</P>
<P> <STRONG>资金注入领衔市场</STRONG></P>
<P> 一次偶然的机会,福州某专营艺术品的企业老板看到他的作品。这个老板是一位爱瓷人,熟知陶瓷历史,知道红釉瓷的烧制难度,也意识到红釉瓷市场化的巨大空间,决定资助徐少东。</P>
<P> 好事多磨,双方的合作仍颇遇波折。起先,这位老板经常请徐少东到福州,讨论红釉烧制技术,没有探讨双方市场开发的合作。几次后,急于求成的徐少东渐渐失去耐心,有次忍不住发火指责对方:“老是让我来福州,又不谈怎么合作,还不如让我好好烧几个红釉瓷。”</P>
<P> 或许是觉得对徐少东的考验已经过关,这位福州老板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告诉他,前期合作款项已经汇到其账户,并给他添置了一部小轿车。</P>
<P> 有了大笔资金支持,徐少东如虎添翼,技术屡屡创新,在高温红釉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漆线雕系列,融德化陶瓷之古雅、福州脱胎漆器之神韵、北京景泰蓝之华彩于一身,还吸取了</P>
<P> 闽南民间艺人雕琢绣饰的传统技法。日前,其作品瓷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选中,作为赠送给各国驻华使馆的礼物。</P>
<P><STRONG>B人物・印象</STRONG></P>
<P><STRONG>狂热分子</STRONG></P>
<P> 有人说,有特殊性格的人更易成功。</P>
<P> 这种性格指的不是传统儒家的中庸之道,而应是一种外向攻击型的。哪怕是只比别人多一点点勇气、强硬与坚持,都很容易让人脱颖而出。</P>
<P> 徐少东就是一位让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人,他甚至可以被叫做“疯狂徐少东”。在研发红釉瓷过程中,他显示出无比的狂热―――一股持续、可以为之舍弃一切的狂热:从年少春风得意,到一贫如洗,连电费都交不起,再到全国四处开连锁店。这一切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发生。</P>
<P> 意志坚韧、而又如狼似虎的徐少东,留给旁观者的是惊叹!</P>
<P> 2006年8月9日。晋江博物馆。窗外太阳火辣辣。这个身材并不伟岸,却被手下人敬仰的男子,穿着红色休闲衫,操着略带地瓜腔的普通话,自然地讲解着。他的两边是慕名而来的红釉瓷爱好者,其中不乏当地名流。</P>
<P> 他曾解释说:“自己无畏是因为无知,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与许多有着深厚陶瓷知识和技术的巨头相比,当时对烧制红釉瓷一无所知的徐少东,无异于不折不扣的“菜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半壶水响丁当”的门外汉,不仅研发出被誉为“千窑一宝”的高温红釉瓷,还率先在德化的艺术陶瓷中首创专卖店模式。</P>
<P> 在业界,他是个典型的争议人物。有人佩服他眼光独到,夸他了不起;更多的人则是羡慕他“运气好”。可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说我运气好的人,都不了解我。”</P>
<P> 他常常这样评论自己:“徐少东这人其实很一般,有的只是一股狂热。”</P>
<P> 他,把空闲的时间都用于思考。</P>
<P> 他思考的是:艺术陶瓷其实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就像我们经常去喜欢的饭店吃饭,我们吃的菜和其他店的都是一样,青菜还是青菜,猪肉还是猪身上的肉,可为什么还是会选择去喜欢的店呢?</P>
<P><STRONG>C人物・对话</STRONG></P>
<P><STRONG> “跟风”是死路一条</STRONG></P>
<P><STRONG> 关于行业</STRONG></P>
<P> “大师”要接受市场挑战</P>
<P> 早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德化有非常多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但是市场化的程度并不是很高,您觉得应该如何把艺术陶瓷推向市场?</P>
<P> 徐少东(以下简称徐):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单靠产品质量等待伯乐的营销手法行不通。</P>
<P> 现在,各行各业竞争都很激烈,新产品不断涌现,精美包装层出不穷。消费者不可能认识每个工艺美术大师,只能是大师自己跳出来说话,接受市场挑战,让消费者认可和接受。</P>
<P> 记:生活和艺术其实是分不开的,您觉得该如何将两者融合?</P>
<P> 徐: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通俗说就是,让艺术陶瓷更具实用性,让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更具观赏性。</P>
<P> 我个人认为,从古至今,陶瓷大师也好,工艺工匠也好,无不在追求使作品让“生活与艺术”最好地结合。但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不尽相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有所区别,很难有明确的标准。</P>
<P> <STRONG>关于仿冒</STRONG></P>
<P><STRONG> 创新才有发展空间</STRONG></P>
<P> 记:目前陶瓷行业有一股歪风非常猖獗,一些企业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马上就有人仿冒,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陶瓷行业有什么破坏作用?</P>
<P> 徐:应该说,仿冒由来已久,一些人缺乏创造性,就有意去模仿其他人。不过仿冒应该也有轻重之分,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前者可能是种巧合或不用于牟利,后者则纯粹就是在搞破坏,大肆仿造,四处贱卖,搞得整个市场乌烟瘴气。对于这些侵权的人,企业应拿起法律武器给予坚决的打击,另外政府也该在这方面给予引导和管理。事实上,要想在艺术陶瓷领域有所建树,除了创新,没有别的路可走。创新才有发展空间,一味“跟风”是死路一条。</P>
<P> 记:您是德化第一个在全国开连锁专卖店的工艺美术师,目前在国内已有20多家专卖店,这种做法是否冒了太大的风险?</P>
<P> 徐:说远一点,现在哪一个行业不存在风险?市场经济就是大浪淘沙,一切市场说话、消费者说话。我的专卖店一家就是几十万的投入,不能说没风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艺术陶瓷除了有观赏价值外,还同时蕴涵诸多的文化元素,特别是民俗文化,还有就是收藏价值。近年来,收藏热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如玉、石、木等各种雕刻艺术等。当然,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如何化解和规避风险,科学、合理地经营。</P>
<P> <STRONG>关于成功</STRONG></P>
<P><STRONG> 机遇是留给有心人的</STRONG></P>
<P> 记:创业艰苦,而您的创业之路更是曲折复杂,所幸最后成功了。这其中,主要是何种因素支撑您?</P>
<P> 徐:其实我还不算成功。只能说通过我自己多年不懈的努力,成功烧制出以德化瓷土中国白为胎底的第一只红釉瓷,也得到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而已。对于我来说,这只是刚开始,犹如万里长征跨出第一步。</P>
<P> 我觉得,做事和做人一样,都要脚踏实地,付出辛勤的劳动,特别是带有科研性质的。</P>
<P> 记:业界有“要想穷,烧郎红”的说法,您也曾为了烧制红釉瓷而四处举债。当时,您有没有想过风险,会否适时停止?</P>
<P> 徐:我想我还是会继续。我始终相信自己能成功。我相信机遇总是留给有心人的。我几年中写下好几本笔记,每次的烧制和配方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次实验,我都在总结上一次的经验教训。</P>
<P> </P><!--/enpcontent--> <DIV id=texttitle>
<H1>红瓷骑士徐少东破解富贵红千古谜</H1></DIV>
<DIV id=2texttitle>——德化制瓷大师填补国际空白</DIV> <DIV class=readcontent>
<P align=center><EMBED src=http://www.redporcelain.com/_wmv/fgh2.wma width=400 height=43 type=video/x-ms-wmv loop="false" autostart="true"></P>
<P align=center><A title=点右键另存为... href="http://www.redporcelain.com/_wmv/fgh2.wma"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点右键目标另存为…</FONT></A></P>
<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BR><B>《红瓷骑士》</B><BR><BR>人世间有一条通天的路,<BR>是谁抛下一切踏上征途,<BR>经历了太多不眠之夜,<BR>吃过了多少酸辣咸苦,<BR>无数次在风雨中跨越坎坷之路。<BR>一腔男儿血,<BR>一曲飞天歌,<BR>红瓷骑士,<BR>勇闯天下,<BR>你的汗水溶化了前行的孤独;<BR>豪言地扎根,<BR>雄心壮志酬,<BR>红瓷骑士,<BR>红光流转,<BR>让成功的喜悦化作更高的追求。 </P></DIV><!-- 内容结束 --> 呵呵..
谢谢东亚啊..: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