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东:如何解读温总理的“三个适应”?
<TABLE style="MARGIN: 1px 7px 3px 4px"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right border=0><TBODY>
<TR>
<TD>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height=18></TD></TR></TBODY></TABLE>
<TABLE id=myTable height=35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4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p1 vAlign=top>
<DIV id=Content><FONT id=Zoom>
<TABLE style="MARGIN: 1px 7px 3px 4px"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right border=0>
<TBODY>
<TR>
<TD><IMG src="http://www.gzxw.com.cn/Files/2008/file/2009-3/18/BFIE26CD9176EGK4HH.jpg" border=0 name=normal></TD></TR></TBODY></TABLE></FONT></DIV></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align=middle>徐博东认为,要达到两岸互利双赢的目的,应采取“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分两步走”方案。</TD></TR></TBODY></TABLE> 甘州在线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徐博东教授在海峡导报《博东观海》专栏中撰文,对日前**总理提出两岸协商签订经济<A class=qs_highlight1 id=hl_2 onmouseover=window.clearTimeout(_ht);qs_show_frame(event,this,2); style="FONT-SIZE: 1em" onmouseout="_on_div=false;_ht=window.setTimeout('qs_is_on_div(2)',1000);" href="javascript:void(0)"><FONT color=#ff3300>合作</FONT></A>协议、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应包括“三个适应”,进行解读;徐博东认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短期内可以达成,宜采取“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分两步走”的方案。全文如下:<BR><BR> 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旋律<BR><BR> 尽管近些日子来马政府迫于内外压力,在两岸敏感的政治、军事议题上频频隔空放话,弹出了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和谐之音,但展望今年两岸关系的<A class=qs_highlight1 id=hl_1 onmouseover=window.clearTimeout(_ht);qs_show_frame(event,this,1); style="FONT-SIZE: 1em" onmouseout="_on_div=false;_ht=window.setTimeout('qs_is_on_div(1)',1000);" href="javascript:void(0)"><FONT color=#ff3300>互动</FONT></A>态势,可以预料,依然会以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旋律。而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强刺激下,两岸协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并建立适合两岸特点的合作机制问题,则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迫切需要解决。<BR><BR> 3月13日,**总理在两会结束后召开的记者会上指出:“两岸要尽早协商签订综合性的经济合作协议,并且建立适合两岸特点的合作机制”。“这个协议和这个机制如果深一步来讲,应该包括‘三个适应’:第一就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第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要适应两岸经济贸易的特点。总的就是要实现互利共赢。”<BR><BR> 温总理的“三个适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R><BR> 温总理的这“三个适应”,对两岸协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乃至建立适合两岸特点的合作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A class=qs_highlight1 id=hl_3 onmouseover=window.clearTimeout(_ht);qs_show_frame(event,this,3); style="FONT-SIZE: 1em" onmouseout="_on_div=false;_ht=window.setTimeout('qs_is_on_div(3)',1000);" href="javascript:void(0)"><FONT color=#ff3300>理解</FONT></A>、并切实做到温总理所说的这“三个适应”呢?<BR><BR> 第一,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两岸关系渡过了“高危期”,迈入了协商谈判、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二是两岸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互信基础仍十分脆弱;三是两岸急需解决的问题成堆,盘根错节,千头万绪。<BR><BR> “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就是既要抓住机遇,加紧进行两岸协商谈判,而任何协商谈判又不能脱离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着急吃不了热豆腐!<BR><BR> 第二,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一方面,两岸经贸交流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使两岸经济密不可分。然而,两岸经济关系的非正常状况,严重制约了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另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两岸经济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特别是主要依赖外销的台湾经济,更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面对即将上路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态势,假若台湾与大陆不尽快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并进而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台湾经济势将被彻底边缘化。<BR><BR> “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就是要适应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向广度与深度扩展的大趋势,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现实需要,尽快协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探讨和建立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合作机制,真正做到“中国人帮中国人”。<BR><BR> 第三,要适应两岸经济贸易的特点。两岸经贸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特殊性”。它既非“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不是大陆内部“省与省”之间的经贸关系,甚至和“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关系也不相同;其次是“政治性”。由于台湾内部蓝绿对立严重,绿营政党和政客出于其政治利益考量,动辄将两岸原本纯经济的议题刻意“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再次是“不平衡性”。长期以来,不仅两岸贸易台湾大幅入超,投资方面则处于单向投资,至今台湾方面并未开放陆资入岛。<BR><BR> “要适应两岸经济贸易的特点”,就是说在协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时,必须要考虑到上述特点,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立场又“合情合理”,达到两岸互利双赢的目的。<BR><BR> “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分两步走”<BR><BR> 众所周知,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短期内可以达成。那么在推动建立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温总理所说的“三个适应”,达到两岸互利双赢的目的?窃以为宜采取“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分两步走”的方案:<BR><BR> 第一步,经协商谈判先达成两岸经贸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这种协议可不涉及任何实质性内容,并可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仅规定今后协商的项目及达成各项具体协议的时间表。签订这个“框架性协议”的用处就在于:(1)为下一步两岸协商签订急需解决的具体议题打下基础;(2)为台湾与东盟及其它国家签署相关协定创造条件。<BR><BR> 第二步,就挽救台湾经济急需解决而在岛内又较无争议项目(例如石化、纺织)的关税减让与市场开放等议题,展开协商谈判,尽快达成协议,推动实施。如此,既为日后两岸谈判累积经验、增强互信,更可为当前已陷入困境的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扩大对马政府的民意支持度,同时还可使绿营政党和政客的胡搅蛮缠失去其“正当性”与“着力点”,消弥于无形。 亲情回帖,友情灌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