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绘龙 发表于 2009-5-27 12:24

徐光春:关于兰考县推进科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fbody><FONT class=fbody id=zoom>兰考是伟大的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全省乃至全国人民非常关注的地方。焦裕禄同志去世已经40多年,如今兰考发展得如何?兰考人民生活得怎样?一直是省委关心的问题。2004年12月下旬,我到河南工作的第二周,便到兰考调研,看到田间林木成网,沟渠纵横,禾苗茁壮,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印象中的“风沙弥漫”景象判若两样,感到十分欣慰。2007年6月,我又陪同中央领导到兰考深入城镇、农村、企业调研,对兰考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特意把兰考作为联系点,多次去、深入看,并与当地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座谈交流,对兰考这样的传统农区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有了新的更深认识。<BR><BR>  一、从纵向发展历史看,兰考生存环境转好、农业基础稳固、工业主导确立、民生改善显著,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BR><BR>  兰考地处豫东平原,北临黄河,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肆虐,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常常是丰年吃不饱、灾年去逃荒,是远近闻名的贫地穷坑。1962年冬天,焦裕禄同志到兰考工作后,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斗水灾、治盐碱,使兰考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为改变兰考贫困面貌打下了良好基础。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四大转变”。<BR><BR>  一是由漫天风沙变为天蓝地绿。过去的兰考,“三害”横行,风沙最烈。一年365天,一多半时间都是漫天黄沙飞扬,沙丘一夜之间就能搬家,吞没良田和村庄。兰考广大干部群众秉承焦裕禄同志的遗志,始终把造林治沙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昔日沙荒地变成了绿色田野。如今走在兰考境内,桐树、杨树、刺槐等林木随处可见,纵横成网,连片成群,满眼碧绿。焦裕禄同志1963年栽下的那棵泡桐幼苗,如今已长成三人合抱不拢的大树;当年的“一号风口”,现在绿树成荫,枝干参天,成了鹭鸟的家园;面积曾经达50多亩的下马台沙丘,被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槐树林所覆盖,已被保护和开发为“焦林”风景园。目前,全县农桐间作46万亩,农田林网37万亩,经济林12万亩,活立木蓄积278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20.16%,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兰考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大风起兮沙飞扬”成了历史印象,绿树蓝天成了今天的主色调。<BR><BR>  二是由不毛之地变为产粮大县。“春风打死,秋雨淹死,盐碱烧死”是焦裕禄同志到兰考时农业生产条件的真实写照。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采用“贴膏药”、“扎针”、“挖渠排涝”、“深翻压碱”、“开沟淋碱”等科学方法治理“三害”,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让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长出了碧绿的庄稼。尤为可喜的是,兰考最近连续八年获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95万亩农田中有55万亩可以引黄浇灌,其余的全部实现地下水灌溉。兰考土生土长的农民育种专家沈天民,先后培育出30多个小麦高产新品种,其中超级小麦“兰考矮早八”连续6年亩产稳定在683~735公斤,创下了黄淮麦区稳产单产最高纪录。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46.67万吨,在豫东平原上描绘出了一幅昔日风沙盐碱满目、如今小麦水稻满仓的美好画卷。<BR><BR>  三是由农业为主变为工业支撑。兰考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在经济结构中长期占主导地位,1978年经济结构为60.8∶14.9∶24.3,工业比重不足15%。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兰考加快工业发展步伐,2008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19.7∶45.9∶34.4,实现了由单一传统农业向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转变,工业成了兰考县域经济的主要动力,初步形成了木制品加工、民族乐器、起重机械、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木制品加工业共有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年产值50亿元,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高档家具和板材远销海内外市场;民族乐器制造企业33家,产品包括二胡、古筝、琵琶等20多个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达到20万台(把),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围绕泡桐等木材加工的特色工业经济已成为兰考发展的主导力量,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种的泡桐成为兰考人民的宝贵遗产和“绿色银行”。<BR><BR>  四是由出外逃荒变为丰衣足食。昔日的兰考“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如今的兰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下,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是1978年的8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268元。城乡居民人均粮食占有量1181斤,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肉蛋奶俱全,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城乡家庭户均衣服消费支出526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习惯已经改变;居民的“吃穿”等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正向高层次需求转变,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空调、摩托车、汽车等现代消费品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2008年,兰考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手机88部,洗衣机51台,电冰箱14台,摩托车31辆。兰考人民远离了贫穷,迈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BR><BR>  二、从横向比较现状看,兰考发展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群众不富等问题凸显,仍面临着发展和提高的繁重任务<BR><BR>  回顾历史,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全省乃至全国蓬勃发展的大背景看,从调研和查阅的省内外县域经济发展资料反映情况看,兰考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发展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BR><BR>  一是总体发展较快,但基数偏小、总量不大。2005年以来,兰考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经济增速为&nbsp;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但由于基础较差,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对较弱。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1.1亿元、1.37亿元,仅相当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73%和45%,在全省108个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排序中列第103位,在开封下辖5县中居倒数第二,与巩义、荥阳等先进县(市)相比差距更大。<BR><BR>  二是工业有所发展,但缺少规模,缺乏实力。2007年,兰考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只相当于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平均值的58.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木制品加工业是兰考的主要支柱产业,起步也较早,但一直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全县500多家这样的企业,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只有2家。而与其资源禀赋一样、起步时间相同的邻居山东曹县,不仅企业数量多而且块头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家具板材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以上。<BR><BR>  三是农业规模较大,但结构不优,效益低下。2008年,兰考农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是全省著名的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但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比重偏高,经济作物比重偏低;一般农产品比重较高,名、优、特、新品种比重较低。2008年,经济作物比重仅占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全县人均耕地1.3亩,户均不足6亩,每户种植作物均在4种以上,每种作物栽培不足1.5亩,严重影响良种推广和机械化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6家,而兰考作为农业大县却没有一家,导致产业链条短,农业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BR><BR>  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发力,但企业数量少、个头小。截至2008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单位25342个,非公有制企业1565家,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1亿元,占全县GDP的57%,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但总的来看企业数量仍然较少,每万人拥有非公企业19.8家,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家,与先进县(市)差距更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块头最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三环木业集团2008年利税不足900万元,全县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有5家,而与之隔黄河相望的长垣县就有24家;企业层次总体偏低,作坊式企业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而技术密集型和外向型现代企业少,至今没有创出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BR><BR>  五是百姓生活得到改善,但整体水平不高、悬殊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兰考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均有较大改善,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百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2008年兰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较全省平均水平低20.1%、29.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113.9元,而邻县长垣则达到10093.1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BR><BR>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发展的机遇一波接着一波,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与兰考条件相似、位置相邻的我省长垣、山东曹县都抓住机遇异军突起,为什么兰考还是发展的洼地?通过几次实地调研和走访座谈,我深切地感到,除了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外,主观努力不足是制约兰考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是群众创业意识不够强。历史上的兰考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形成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等懒散懈怠心理,致使许多人纵有积余也不愿创业置业,纵有机会也不善发展发达。2008年,兰考投资率只有2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创业热情不高,投资意愿不强,由此可见一斑。二是干部创新精神不够足。调研中发现,不少干部“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认为兰考不只是兰考人的兰考,是河南的兰考,是全国的兰考,上级不会看着兰考落后下去,自然会加大对兰考的帮扶力度;有些干部思想保守、畏首畏尾,认为兰考资源匮乏、基础不好,赶上先进县市是不可能的,发展没上去精神先趴下,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愿干;有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外出考察“听了不信、看了不服、回来不干”。三是社会发展环境不够好。服务型政府建设滞后,服务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外地企业不愿来、本地企业难成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省工业“十面红旗”帮扶兰考的项目和企业现在已基本销声匿迹。总的来看,兰考的滞后表现在经济社会上,根源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上。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解放了思想,就能解放生产力;突破了自我,就能突破最大的发展瓶颈。我坚信,曾经孕育了伟大焦裕禄精神的这片热土,也一定能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中创造新的辉煌。<BR><BR>  三、从实现科学发展要求看,兰考必须统筹兼顾、抓住关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特色化,努力在新起点上推进又好又快发展<BR><BR>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兰考,是焦裕禄同志的遗愿,是兰考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原崛起的需要。总结分析兰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学习借鉴省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兰考要加快发展、实现赶超、成为科学发展先进县,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焦裕禄精神为动力,抓住关键,务实创新,走出一条积极顺应发展规律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科学发展之路。<BR><BR>  第一,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营造发展氛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力度。越是发展任务重、越是发展困难多、越是发展矛盾大,越是要解放思想。目前,兰考正处在发展的爬坡阶段,总量不足与结构不优的矛盾交织,客观困难较多与主观能动不够的因素缠绕,工业文明的快速成长与落后观念的根深蒂固并存,只有用好解放思想这个金钥匙,才能打开通向科学发展的闸门,加快赶超先进地区的步伐。一是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打铁还要自身硬”。兰考作为一个“政治大县”,上级的帮助和支持比较多,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等政策、靠别人、要资金,而不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容易在等待中错失机遇、在依靠中消沉意志、在跑要中贻误发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放下“政治大县”的包袱,唱响发展的“国际歌”,打好发展的主动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改变面貌、赢得发展。二是冲破小农意识羁绊,树立开拓进取的观念。要抛弃守摊子思想,冲破求稳怕错、墨守成规的意识,敢于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兰考发展,善于把上级精神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主动创大业。三是克服“评论员”习气,树立“运动员”的观念。实干兴业,空谈误事。要少挑刺多鼓劲,少吆喝多拉车,少议论多干事,少责备多帮忙,静下心来谋发展,沉下身子抓发展,雷厉风行干发展,团结一心推发展,在不停的发展中早日把兰考的蓝图变成现实。<BR><BR>  第二,破解农业发展这个难题,夯实发展基础。兰考作为农业大县,由于农业的弱质低效,使发展的优势不优、发展的贡献不大。如何把低效农业变成高效农业,把发展优势变为发展动力、活力乃至新形势下的竞争力,从省内外实践看,根本出路是加快产业化。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加快资源整合和要素聚集,积极培育发展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多样化、优质化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在加工转化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培育合作组织。在调研中,我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等创办的南马庄村农民合作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就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积极鼓励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和领办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大力强化科技支撑。农业生产领域每1元科技投入的回报高达9.59元。兰考这些年粮食产量的稳步提升,与以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为代表的科技人员的贡献密不可分。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为实现“数量农业”到“质量农业”、“产量农业”到“效益农业”的转变提供强大动力。<BR><BR>  第三,抓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明确发展抓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前提,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是财政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简言之,抓住了工业化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国民经济的“脊梁”和“筋骨”,就抓住了富民强县的核心。兰考发展落后,主要落后在工业上,我算了一笔账,如果兰考的工业化能达到全省的工业化水平,仅工业自身对GDP的贡献就可增长10亿元,如果再考虑到工业增长带动GDP能力的话,如今兰考的发展水平肯定已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就县域经济这一层次来看,拉长工业这条短腿,关键要做大特色这篇文章。具体讲,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挥现有优势放大特色。兰考的四大产业尤其是木制品加工业和民族乐器制造业发展已有较好基础,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如果能在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上再加大创新力度,肯定能够脱胎换骨、上档升级,做优产品、做大品牌,使特色更亮、产业更火、实力更强。二是抓好新上项目培育特色。项目是工业增长的关键点,也是培育特色的着力点。要利用好项目建设这个“千斤顶”,抓住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既立足自身找准优势,围绕农产品加工、桐木加工、文化开发等优势引项目、上项目,变特色资源为特色产业;又着眼全局发现优势,围绕市场前景好、符合发展趋势的产业来上项目,靠“无中生有”培育特色。三是建好产业园区集聚特色。工业园区是聚集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强“磁场”,能让产业特色更加彰显、规模效益更为突出。要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做到政策向园区倾斜、投入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聚集,把园区打造成支撑有力的特色产业带与集群经济块。<BR><BR>  第四,唱响全民创业这个主旋律,激发发展活力。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兰考发展固然存在资源少、基础差等客观局限,但只要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全社会的创业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我省与兰考情况类似的县有很多,其中不少县近年来通过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如镇平县不产玉却成为“中国玉雕之乡”,蚕丝不多却成为“中国地毯之乡”,水面不大却成为“中国金鱼之乡”,就是生动的说明。要切实把促进全民创业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旗帜鲜明地倡导创业,千方百计地支持创业,尽快形成千军万马争创业的生动局面,让创业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一是大力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宣传创业典型,加快培育创业文化,使创业光荣、创业至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使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成为全社会的浓厚风尚,使思创业、敢创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二是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彻底放手让群众大胆干,全力支持让群众顺心干,特别是要大力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创业、下岗职工创业,推动农民向商人转变、打工者向老板转变、知识分子向实业家转变,掀起遍布城乡、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三是大力营造创业环境,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信贷、土地、财税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让创业者充分享受到“灿烂的阳光、丰沛的雨露、清新的空气、充足的养分”,使兰考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BR><BR>  第五,搭建扩大开放这个平台,拓宽发展空间。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江苏省江阴市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县,发展成为现在的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最大奥秘就在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于兰考这样一个工业底子薄、产业基础差、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农区来讲,扩大开放是实现跨越式赶超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一是抓好形象推介,充分利用好“政治大县”的独特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打好“焦裕禄牌”,使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成为兰考扩大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和金字招牌,提升对发展资源要素的吸引力聚集力,扩大产品占有市场的开拓力竞争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抓好引资引智,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输血”作用,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引进智力的“造血”功效,使招商与纳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三是抓好优化环境,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社会管理,着力营造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舒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兰考成为资金流向的洼地、人才集聚的高地。<BR><BR>  第六,强化作风建设这个根本,提供发展保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年焦裕禄同志在短短的470天里带领兰考人民在治理“三害”上迈出了大步、收到了实效,靠的就是良好的作风。如今兰考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好,说到底就是弘扬焦裕禄精神做得还不够,干部队伍作风还不过硬、还不扎实,与完成艰巨发展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更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大兴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五大作风”,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在实干上下功夫,脚踏兰考大地,手抓发展要务,眼盯跨越目标,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研究形势变化,多研究发展问题,多研究工作对策,把本领用到谋发展上,把精力用到抓落实上,把功夫用在求实效上,大干快干、苦干巧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在敢闯上下功夫,保持迎难而上的冲劲、力争上游的拼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勇于尝试新办法,善于寻找新途径,始终做到直面困难勇往直前,迎接挑战逆势而上。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在为民上下功夫,坚持发展之策问计于民、发展之力汇聚于民、发展之效评判于民、发展之果普惠于民,努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BR><BR>  实现农业大县向科学发展先进县转变,是全省许多县(市)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亟待破解的发展课题。兰考是典型的传统农区,其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农业大县都要以兰考发展为镜鉴,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远近结合,统筹兼顾,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在睁开眼睛看世界中不断解放思想,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培育特色经济,在顺应发展规律中做大工业经济,在激发内在动力中壮大民营经济,在加强内引外联中发展开放经济,在转变作风中强化发展保证,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谱写出富民强县新篇章!</FONT></TD></TR>
<TR>
<TD class=t14l14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光春:关于兰考县推进科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